路面排水井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2780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路面排水井盖,涉及一种井盖,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箍环、固设于箍环内的下井板以及转动连接于箍环内且位于下井板顶部的上井板,所述下井板上开设有多个下排水孔,上井板上开设有与下排水孔结构相同的上排水孔,当转动上井板至上排水孔和下排水孔完全重合时,便于将雨水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雨天井盖上排水孔较少,不能将路面的积水迅速排出的问题,通过在井盖上设置有便于启闭的排水孔,排水孔能够迅速将路面的积水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路面排水井盖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井盖,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路面排水井盖。
技术介绍
井盖,用于遮盖下水道口或家中深井,防止人或者物体坠落。按材质可分为金属井盖、高强度纤维水泥混凝土井盖、树脂井盖等。一般采用圆形。可用于绿化带、人行道、机动车道、码头、小巷等。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5502084U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防盗防变形的下水道井盖,包括井盖本体,所述井盖本体为圆形结构,所述井盖本体的底部设有井座,所述井盖本体和井座铰接,且井盖本体和井座之间设有缓冲装置,所述井盖本体的周边设有第一排水孔,所述井座周边设有第二排水孔,且第一排水孔和第二排水孔相配合,所述井盖本体的一侧有方形凹槽,且方形凹槽内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拉环,所述固定块与拉环铰接,所述拉环为弧形结构。本专利技术设计简单合理,使用方便,由于井盖本体和井座的固定旋转连接,能有效的防止井盖失窃的情况,且井盖本体和井座中间的缓冲装置能有效的防止地面上的重物施压在井盖上而引起的形变。但是,上述使用新型中存在以下不足:雨天时,由于井盖上的排水孔较少,很难将雨水迅速排到下水道中,造成地面有大量的积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路面排水井盖,井盖上设置有便于雨天排水的排水孔,雨天时,可将排水孔打开,使雨水经排水孔流入到下水道中,不下雨时,将排水孔关闭,在雨天能迅速将雨水排出,防止路面积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路面排水井盖,包括箍环、固设于箍环内的下井板以及转动连接于箍环内且位于下井板顶部的上井板,所述下井板上开设有多个下排水孔,上井板上开设有与下排水孔结构相同的上排水孔,当转动上井板至上排水孔和下排水孔完全重合时,便于将雨水排出。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雨天时,可转动上井板,使上井板上的上排水孔和下井板上的下排水孔刚好完全重合,使水经上排水孔和下排水孔排入到下水道中,防止雨天路面积水,非雨天时,可转动上井板,使上井板上的上排水孔和下排水孔错开,使上井板将下井板上的下排水孔堵上,防止外界的垃圾等从上排水孔和下排水孔进入到下水道中,将下水道堵塞,转动上井板至上排水孔和下排水孔完全重合,在雨天能迅速将路面的雨水排出。较佳的,所述上井板上开设有下水孔,下井板上开设有弧形通孔,转动上井板时,下水孔始终与弧形通孔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非雨天时,上排水孔和下排水孔不连通,路面的水可从下水孔和弧形通孔排到下水道中,雨天时,转动上井板,当上排水孔和下排水孔重合时,上井板上的下水孔始终与下井板上的弧形通孔连通,雨水也可从下水孔和弧形通孔排入下水道中。较佳的,所述下井板的顶部周向开设有卡槽,卡槽内转动连接有滚珠,滚珠凸出凹槽的顶部并抵接于上井板的底部。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转动上井板时,上井板在滚珠上转动,使上井板与下井板之间将滑动变滚动,方便转动上井板。较佳的,所述上排水孔内可拆卸连接有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滤网能够对雨水中的垃圾进行过滤,一方面,防止垃圾将上排水孔或下排水孔堵塞,使路面的水无法经上排水孔和下排水孔进入到下水道中,导致路面积水;另一方面,防止垃圾进入到下水道中将下水道堵塞。较佳的,所述上井板对应上排水孔的顶部开设有支撑槽,滤网卡接于支撑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滤网支撑槽卡接,一方面,方便对滤网进行更换,另一方面,一段时间后,滤网上会有大量的垃圾,方便将滤网取出,对滤网上的垃圾清理更加彻底。较佳的,所述下井板的底部对应下排水孔的位置处设置有防止下水道中的臭气返回地面的挡板。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雨天时,雨水经上排水孔和下排水孔进入到下水道,下水道中的臭气容易经下排水孔和上排水孔返回地面,挡板能够将下排水孔堵上,防止臭气经下排水孔和上排水孔返回地面。较佳的,所述下井板上固定连接有铰接轴,挡板铰接于铰接轴上,铰接轴与挡板之间连接有使挡板与下井板抵紧的扭簧。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雨天时,雨水将挡板撑开,使扭簧压缩,使挡板与下井板之间形成供雨水流下的缝隙,既不影响下井板的排水,还能防止下水道中的臭气经下排水孔返回地面。较佳的,所述上井板的顶部固设有多个防滑纹,相邻的防滑纹之间形成将水引流至下水孔和上排水孔的引流槽。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防滑纹能够防止雨天行人滑倒,引流槽能够便于将上井板顶部的积水排出。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箍环内固设有下井板,箍环内转动连接有上井板,上井板位于下井板的顶部,下井板上开设有多个下排水孔,上井板上开设有多个上排水孔,上排水孔和下排水孔结构相同,雨天时,转动上井板,使上井板上的上排水孔和下井板上的下排水孔完全重合,使水经上排水孔和下排水孔排入到下水道中,防止雨天路面积水,迅速将路面的雨水排出;2.上排水孔内可拆卸连接有滤网,滤网能够对雨水中的垃圾进行过滤,一方面,防止垃圾将上排水孔或下排水孔堵塞,使路面的水无法经上排水孔和下排水孔进入到下水道中,导致路面积水;另一方面,防止垃圾进入到下水道中将下水道堵塞;3.下井板底部靠近下排水孔的位置处固设有铰接轴,铰接轴上转动连接有挡板,档案与铰接轴之间连接有使挡板能够始终抵接于下排水孔处的扭簧,下雨时,雨水将挡板撑开,使扭簧压缩,使挡板与下井板之间形成供雨水流下的缝隙,既不影响下井板的排水,还能防止下水道中的臭气经下排水孔返回地面。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轴测图;图2是实施例的爆炸图;图3是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是下井板及其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A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箍环;11、凹槽;2、下井板;21、限位环;22、弧形通孔;23、下排水孔;24、卡槽;25、滚珠;26、挡板;27、铰接轴;28、扭簧;3、上井板;31、缺口槽;32、下水孔;33、上排水孔;34、滤网;35、支撑槽;36、弧形槽;37、防滑纹;38、引流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一种路面排水井盖,参见图1和图2,包括箍环1、固设于箍环1上的下井板2以及转动连接于箍环1上的上井板3。箍环1的内侧壁周向固设有凹槽11,下井板2固定连接于凹槽11内,上井板3转动连接于凹槽11内,下井板2的中心固设有凸出下井板2顶部的限位环21,上井板3的底部开设有供限位环21插接的缺口槽31(参见图3)。上井板3上开设有多个下水孔32,下水孔32上开设有位于下水孔32下方的弧形通孔22,水经上井板3的下水孔32流下,最后经下井板2的弧形通孔22流入到下水道中。参见图2和图3,下雨时,为防止下水孔32不能及时将雨水排出,导致路面积水太多,下井板2上开设有五个下排水孔23,下排水孔23围绕下井板2的圆心呈放射状均匀分布,上井板3上对应下排水孔23的位置开设有上排水孔33,上排水孔33与下排水孔23的结构相同,上排水孔33和下排水孔23呈椭圆形。下雨天时,可转动上井板3,使上井板3上的上排水孔33和下井板2上的下排水孔23刚好重合,使水经上排水孔33和下排水孔23排入到下水道中,防止雨天路面积水,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路面排水井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箍环(1)、固设于箍环(1)内的下井板(2)以及转动连接于箍环(1)内且位于下井板(2)顶部的上井板(3);所述下井板(2)上开设有多个下排水孔(23),上井板(3)上开设有与下排水孔(23)结构相同的上排水孔(33),当转动上井板(3)至上排水孔(33)和下排水孔(23)完全重合时,便于将雨水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面排水井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箍环(1)、固设于箍环(1)内的下井板(2)以及转动连接于箍环(1)内且位于下井板(2)顶部的上井板(3);所述下井板(2)上开设有多个下排水孔(23),上井板(3)上开设有与下排水孔(23)结构相同的上排水孔(33),当转动上井板(3)至上排水孔(33)和下排水孔(23)完全重合时,便于将雨水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排水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井板(3)上开设有下水孔(32),下井板(2)上开设有弧形通孔(22),转动上井板(3)时,下水孔(32)始终与弧形通孔(22)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排水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井板(2)的顶部周向开设有卡槽(24),卡槽(24)内转动连接有滚珠(25),滚珠(25)凸出凹槽(11)的顶部并抵接于上井板(3)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排水井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加良冯建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坤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