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器回位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2644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动器回位组件,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制动器回位组件组装不便、制动精度低等问题。本制动器回位组件包括螺杆、螺杆座、回位弹簧和弹簧座,螺杆的外端具有一圈径向凸起的挡肩部,回位弹簧的顶端抵触于挡肩部的底面,螺杆座的内端具有一圈径向凸起的翻沿,挡肩部的顶面抵顶于翻沿的底面,弹簧座顶端具有若干片向外翻折且周向均布的卡边,弹簧座的顶端具有位于相邻卡边之间并轴向延展的限位片,限位片的顶部向内翻折形成供翻沿的顶面抵触的铆压边,挡肩部的外壁具有径向凸出的挡块,挡块位于相邻的限位片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组装方便、工作稳定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动器回位组件
本技术属于汽车配件
,涉及一种制动器配件,特别涉及一种制动器回位组件。
技术介绍
汽车制动器是驻车机构中的重要安全件,它的性能直接影响整个安全性能,它是生产阻碍车辆运动和制动力的关键部件。目前,驻车机构中用的制动器几乎都是摩擦式的,其主要分为鼓式和盘式两大类,然而盘式制动器性能好、散热快,但是价较高;鼓式制动器效能低,散热慢,稳定性较差衰减严重,但机械传递结构简单。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人们设计了各种制动钳,有些还申请了专利,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一种制动钳[200820213202.4;授权公告号:CN201293058Y],其具有一缸体,包括螺杆、螺杆套、活塞以及设置在缸体内的螺杆驱动机构,螺杆通过螺杆套与活塞连接,其还包括设置在缸体内的防转机构,防转机构连接于螺杆与螺杆驱动机构之间,螺杆驱动机构的驱动力通过防转机构传递给螺杆,防转机构包括一防转块,螺杆驱动机构抵顶防转块的一端,螺杆卡入防转块的另一端,防转块具有一台阶部,设置于防转块的两端的临接处,台阶部与缸体的第一接触壁抵顶,其还包括一具有通孔的弹簧座,弹簧座卡接固定于缸体,弹簧座内设置有第一弹簧,螺杆的杆部的一部分穿过弹簧座及第一弹簧,第一弹簧抵顶弹簧座,另一端与突起的抵顶台阶面的另一侧相抵顶上述的制动钳组装时,需要先将防转块装入缸体,之后装入滚动圈,再装入螺杆,接着装入第一弹簧,然后装入弹簧座,这些零部件都在缸体内组装,组装不够方便,另外通过防转销穿设于防转块,使得防转块周向固定,要求防转块厚度较厚,不满足于目前轻量化设计要求,而且防转块起到传递轴向力的作用,螺杆受力后仍存在自转的可能,影响制动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便于组装,螺杆受力不会自转的制动器回位组件。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制动器回位组件,包括螺杆、螺杆座、回位弹簧和弹簧座,所述的螺杆座的外端具有供顶销卡入的凹槽,所述的螺杆的内端穿过弹簧座设置,所述的回位弹簧套于螺杆上,所述的回位弹簧的底端抵触于弹簧座的底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杆的外端具有一圈径向凸起的挡肩部,所述的回位弹簧的顶端抵触于挡肩部的底面,所述的螺杆座的内端具有一圈径向凸起的翻沿,所述的挡肩部的顶面抵顶于翻沿的底面,所述的弹簧座顶端具有若干片向外翻折且周向均布的卡边,弹簧座的顶端具有位于相邻卡边之间并轴向延展的限位片,所述的限位片的顶部向内翻折形成供翻沿的顶面抵触的铆压边,所述的挡肩部的外壁具有径向凸出的挡块,所述的挡块位于相邻的限位片之间。在上述的制动器回位组件中,所述的挡块的数量为两块且对称设置,每块挡块位于相应的两相邻的限位片之间。这样使得螺杆的挡肩部受力均匀,螺杆受力轴向位移平顺。在上述的制动器回位组件中,所述的挡肩部的顶面设有十字槽,所述的翻沿的底面具有凸出且嵌于十字槽中的十字凸起。挡肩部的顶面和翻沿抵触时,十字凸起嵌于十字槽中,并在回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螺杆座轴向位移时不会相对于螺杆发生转动,轴向力的传递效果好。在上述的制动器回位组件中,所述的回位弹簧两端的接触处均为平面。这样回位弹簧的支承效果好,回位弹簧受压时其两端不会晃动,工作稳定。在上述的制动器回位组件中,所述的弹簧座的外壁开设有若干个贯通孔。贯通孔的设置便于空气流通,本制动器回位组件安装于活塞腔后,活塞腔内空气可通过贯通孔和卡边之间的间距流通,便于排气,活塞腔内不会形成气堵而影响制动效率。在上述的制动器回位组件中,所述的螺杆具有与其同轴设置且位于挡肩部底部的凸台部,所述的螺杆的杆身连接于凸台部且连接边沿为圆角过渡。凸台部起到应力分散作用,避免杆身与挡肩部连接处的应力集中,延长了螺杆的使用寿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制动器回位组件的结构紧凑,便于制动器组装,体积小巧,满足轻量化设计要求,使用寿命长,而且螺杆和螺杆座轴向位移平顺,螺杆和螺杆座在位移过程中均不会发生转动,轴向力传递效果好,组装后不会造成活塞腔内气堵,制动效率和精度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制动器回位组件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制动器回位组件未组装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制动器回位组件中弹簧座的结构仰视示意图。图4是本制动器回位组件中螺杆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图中,1、螺杆;11、挡肩部;111、十字槽;12、挡块;13、凸台部;2、螺杆座;21、凹槽;22、翻沿;221、十字凸起;3、回位弹簧;4、弹簧座;41、卡边;42、限位片;43、铆压边;44、贯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制动器回位组件包括螺杆1、螺杆座2、回位弹簧3和弹簧座4,螺杆座2的外端具有供顶销卡入的凹槽21,螺杆1的内端穿过弹簧座4设置,回位弹簧3套于螺杆1上,回位弹簧3的底端抵触于弹簧座4的底面,螺杆1的外端具有一圈径向凸起的挡肩部11,回位弹簧3的顶端抵触于挡肩部11的底面,螺杆座2的内端具有一圈径向凸起的翻沿22,挡肩部11的顶面抵顶于翻沿22的底面,弹簧座4顶端具有四片向外翻折且周向均布的卡边41,弹簧座4的顶端具有位于相邻卡边41之间并轴向延展的限位片42,限位片42的顶部向内翻折形成供翻沿22的顶面抵触的铆压边43,挡肩部11的外壁具有径向凸出的挡块12,挡块12位于相邻的限位片42之间。本实施例中挡块12的数量为两块且对称设置,每块挡块12位于相应的两相邻的限位片42之间,这样使得螺杆1的挡肩部11受力均匀,螺杆1受力轴向位移平顺。本制动器回位组件在钳体外能完成组装,然后整体放入钳体的活塞腔内,方便制动钳的组装;回位弹簧3提供弹力使得挡肩部11始终保持抵触于翻沿22的趋势,当螺杆座2受到轴向推力时,螺杆座2将轴向力传递至螺杆1,因为挡块12位于相邻的限位片42之间,所以螺杆1不能自转,不会产生转动摩擦力而造成能量输出的损耗,螺杆1轴向位移顺畅,制动效率和精度高,同时螺杆座2无需防转销进行导向,翻沿22的厚度无需较厚,螺杆座2做得小巧,满足目前的轻量化设计要求,另外省去了以往的滚动圈,结构更为紧凑,降低了成本。进一步细说,为了轴向力的传递效果好,挡肩部11的顶面设有十字槽111,翻沿22的底面具有凸出且嵌于十字槽111中的十字凸起221;为了回位弹簧3工作稳定,回位弹簧3两端的接触处均为平面;为了避免气堵,弹簧座4的外壁开设有若干个贯通孔44,组装后,弹簧座4的贯通孔44和卡边41之间的间距均供活塞腔内空气流通;为了避免应力集中,螺杆1具有与其同轴设置且位于挡肩部11底部的凸台部13,螺杆1的杆身连接于凸台部13且连接边沿为圆角过渡。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动器回位组件,包括螺杆(1)、螺杆座(2)、回位弹簧(3)和弹簧座(4),所述的螺杆座(2)的外端具有供顶销卡入的凹槽(21),所述的螺杆(1)的内端穿过弹簧座(4)设置,所述的回位弹簧(3)套于螺杆(1)上,所述的回位弹簧(3)的底端抵触于弹簧座(4)的底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杆(1)的外端具有一圈径向凸起的挡肩部(11),所述的回位弹簧(3)的顶端抵触于挡肩部(11)的底面,所述的螺杆座(2)的内端具有一圈径向凸起的翻沿(22),所述的挡肩部(11)的顶面抵顶于翻沿(22)的底面,所述的弹簧座(4)顶端具有若干片向外翻折且周向均布的卡边(41),弹簧座(4)的顶端具有位于相邻卡边(41)之间并轴向延展的限位片(42),所述的限位片(42)的顶部向内翻折形成供翻沿(22)的顶面抵触的铆压边(43),所述的挡肩部(11)的外壁具有径向凸出的挡块(12),所述的挡块(12)位于相邻的限位片(42)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动器回位组件,包括螺杆(1)、螺杆座(2)、回位弹簧(3)和弹簧座(4),所述的螺杆座(2)的外端具有供顶销卡入的凹槽(21),所述的螺杆(1)的内端穿过弹簧座(4)设置,所述的回位弹簧(3)套于螺杆(1)上,所述的回位弹簧(3)的底端抵触于弹簧座(4)的底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杆(1)的外端具有一圈径向凸起的挡肩部(11),所述的回位弹簧(3)的顶端抵触于挡肩部(11)的底面,所述的螺杆座(2)的内端具有一圈径向凸起的翻沿(22),所述的挡肩部(11)的顶面抵顶于翻沿(22)的底面,所述的弹簧座(4)顶端具有若干片向外翻折且周向均布的卡边(41),弹簧座(4)的顶端具有位于相邻卡边(41)之间并轴向延展的限位片(42),所述的限位片(42)的顶部向内翻折形成供翻沿(22)的顶面抵触的铆压边(43),所述的挡肩部(11)的外壁具有径向凸出的挡块(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斌李中平
申请(专利权)人:玉环江宏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