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积水的露天堆石场底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2386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积水的露天堆石场底座结构,包括底座本体和排水渠,底座本体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排水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积水的露天堆石场底座结构在底座本体的表面上设置了若干个山脊部和山谷部,使水不会积在底座本体的表面,此外,对底座本体的表面地势做了巧妙的倾斜设计,使水流在水平、竖直和对角方向上都能倾斜流出,并最终流向一个角点,更加方便排出积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积水的露天堆石场底座结构
本技术涉及石场作业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防积水的露天堆石场底座结构。
技术介绍
在石场作业,经过破碎的石子一般露天堆放,但在平地上露天堆放容易积水,现有技术理论上可以将堆石场做成斜面结构,但是在实际加工时将堆石场整体做成标准斜面的施工难度会非常大,施工时容易留下局部的低洼位置,这种低洼位置反而更容易积水,积水后需要人工扫除,费时费力。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积水的露天堆石场底座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露天堆放场地容易积水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积水的露天堆石场底座结构,其中,包括底座本体和排水渠;底座本体为方形体,四个边角顶点依次为第一顶点、第二顶点、第三顶点和第四顶点,四个边角顶点的水平高度由高至低排列依次为第二顶点、第一顶点、第三顶点和第四顶点;第一顶点和第二顶点连成横边,底座本体的表面地势从第二顶点向第一顶点倾斜降低;第一顶点和第四顶点连成直边,底座本体的表面地势从第二顶点向第三顶点倾斜降低;即底座本体的表面地势总体是从第二顶点向第四顶点倾斜降低;底座本体的表面上并排设置有若干个呈三角突起的山脊部,相邻两个山脊部形成一个山谷部,山脊部和山谷部与横边平行;若干个山脊部的顶点的水平高度由第二顶点向第三顶点方向有序降低,若干个山谷部的水平高度也由第二顶点向第三顶点方向有序降低;底座本体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排水渠,排水渠的底面为斜面,斜面沿第一顶点向第四顶点倾斜。所述的防积水的露天堆石场底座结构,其中,排水渠设置有拦石网。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防积水的露天堆石场底座结构在底座本体的表面上设置了若干个山脊部和山谷部,使水不会积在底座本体的表面,此外,对底座本体的表面地势做了巧妙的倾斜设计,使水流在水平、竖直和对角方向上都能倾斜流出,并最终流向一个角点,更加方便排出积水。附图说明图1是防积水的露天堆石场底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防积水的露天堆石场底座结构的正视图。图3是防积水的露天堆石场底座结构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请参照图1,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防积水的露天堆石场底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防积水的露天堆石场底座结构包括底座本体1和排水渠2。其中,参见图2,图2是防积水的露天堆石场底座结构的正视图,底座本体1为方形体,四个边角顶点依次为第一顶点101、第二顶点102、第三顶点103和第四顶点104,四个边角顶点的水平高度由高至低排列依次为第二顶点102、第一顶点101、第三顶点103和第四顶点104。第一顶点101和第二顶点102连成横边,底座本体1的表面地势从第二顶点102向第一顶点101倾斜降低,即形成一个水平方向上的倾斜,简称水平倾斜;第一顶点101和第四顶点104连成直边,底座本体1的表面地势从第二顶点102向第三顶点103倾斜降低,即形成一个竖直方向上的倾斜,简称竖直倾斜。并且,底座本体1的表面地势总体是从第二顶点102向第四顶点104倾斜降低,形成一个对角方向的倾斜,简称对角倾斜。于是水流的总体流向会是如图1中箭头所示,最终流向第四顶点104的方位。参见图3,图3是防积水的露天堆石场底座结构的侧视图,底座本体1的表面上并排设置有若干个呈三角突起的山脊部3,相邻两个山脊部3形成一个山谷部4,山脊部3和山谷部4与横边平行。若干个山脊部3的顶点的水平高度由第二顶点102向第三顶点103方向有序降低,若干个山谷部4的水平高度也由第二顶点102向第三顶点103方向有序降低。图3中点划线是若干个山谷部4的连线,虚线表示水平面,可以明显看出连线与虚线成夹角,即山谷部4的高度有序下降的趋势。在底座本体1的两个侧边均设置有排水渠2(图1中只示意地画出了一边的排水渠2),排水渠2的底面设置为斜面(图中没有表示出),斜面沿第一顶点101向第四顶点104倾斜,使排水渠2的水最终流向第四顶点104所在方位。当下雨天雨势较大时,落在底座本体1表面上的水量大,由于底座本体1的表面地势总体是从第二顶点102向第四顶点104倾斜降低(对角倾斜),于是水流的总体流向会是如图1中箭头所示,最终流向第四顶点104的方位。雨势减小时,由于山脊部3的存在,零星落在底座本体1表面上的雨水会流到山谷部4中,然后由于底座本体1的表面地势从第二顶点102向第一顶点101倾斜降低(水平倾斜),雨水会经由山谷部4流向排水渠2,又由于排水渠2的斜面设计,水流最终流向第四顶点104的方位再排出。本技术的防积水的露天堆石场底座结构在底座本体1的表面上设置了若干个山脊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积水的露天堆石场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本体和排水渠;所述底座本体为方形体,四个边角顶点依次为第一顶点、第二顶点、第三顶点和第四顶点,四个边角顶点的水平高度由高至低排列依次为第二顶点、第一顶点、第三顶点和第四顶点;所述第一顶点和第二顶点连成横边,所述底座本体的表面地势从第二顶点向第一顶点倾斜降低;所述第一顶点和第四顶点连成直边,所述底座本体的表面地势从第二顶点向第三顶点倾斜降低;即所述底座本体的表面地势总体是从第二顶点向第四顶点倾斜降低;所述底座本体的表面上并排设置有若干个呈三角突起的山脊部,相邻两个所述山脊部形成一个山谷部,所述山脊部和所述山谷部与所述横边平行;若干个所述山脊部的顶点的水平高度由第二顶点向第三顶点方向有序降低,若干个所述山谷部的水平高度也由第二顶点向第三顶点方向有序降低;在所述底座本体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所述排水渠,所述排水渠的底面为斜面,所述斜面沿所述第一顶点向所述第四顶点倾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积水的露天堆石场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本体和排水渠;所述底座本体为方形体,四个边角顶点依次为第一顶点、第二顶点、第三顶点和第四顶点,四个边角顶点的水平高度由高至低排列依次为第二顶点、第一顶点、第三顶点和第四顶点;所述第一顶点和第二顶点连成横边,所述底座本体的表面地势从第二顶点向第一顶点倾斜降低;所述第一顶点和第四顶点连成直边,所述底座本体的表面地势从第二顶点向第三顶点倾斜降低;即所述底座本体的表面地势总体是从第二顶点向第四顶点倾斜降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孝鑫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长亨石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