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晓军专利>正文

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模块及其组件、装配式笼式结构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9786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模块及其组件、装配式笼式结构建筑,该连接模块为一体成型的金属构件,整体为长方体型,且上、下表面为正方形,在连接模块的相对的表面之间,设置有中央通孔,中央通孔互相贯通;连接模块的相互连接的三个表面上,设置有连通三个表面的三通孔,三通孔设置在三个表面相交的顶点附近位置;三通孔互相连通,中央通孔与三通孔互不连通。连接部件在工业流水线生产,在施工现场可以与其它建筑模块组装,得到所需结构的装配式笼式结构建筑,无需施工现场二次施工,施工过程时间短、效率高、成本低、无排放、符合环保要求,实现了建筑施工的完全装配式生产,是完全装配式的连接模块和装配式笼式结构建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模块及其组件、装配式笼式结构建筑
本技术属于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模块及其组件、装配式笼式结构建筑。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目前装配式建筑大多采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材料作为装配式建筑的装配模块原料,装配模块之间的连接采用传统的螺栓连接、焊接等方式,组装连接后还需要在施工现场给组装连接部位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成型之后才能完成模块的组装。组装完成的建筑还需要经过再次装修,如,配套附属设施系统的布设和安装,室内装修等等,才能达到建筑的使用功能。总之,目前的装配式建筑没有完全实现建筑的模块化生产和装配。
技术实现思路
至少针对以上所述问题之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模块,该连接模块为一体成型的金属构件,整体为长方体型,且上、下表面为正方形,在连接模块的相对的表面之间,设置有中央通孔,中央通孔互相贯通;连接模块的相互连接的三个表面上,设置有连通三个表面的三通孔,三通孔设置在三个表面相交的顶点附近位置;三通孔之间相互连通,中央通孔与三通孔互不连通。本技术一些实施例公开了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模块,中央通孔设置在相对表面的中央位置,三通孔设置在中央通孔与顶点之间。本技术一些实施例公开了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模块,连接模块的上、下表面之间设置的中央通孔,其两端端口呈正八边形。本技术一些实施例公开了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模块,在其上表面上相邻的两个三通孔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本技术一些实施例公开了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模块,在其下表面上相邻的两个三通孔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本技术一些实施例公开了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模块,在其侧面上垂直设置的两个三通孔之间,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本技术一些实施例公开了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模块,第二固定孔设置为多个。本技术一些实施例还公开了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模块组件,由本技术一些实施例公开的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模块组合而成。本技术一些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模块组件,由本技术一些实施例公开的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模块通过定位插件组合而成。本技术一些实施例又公开了一种装配式笼式结构建筑,包括本技术一些实施例公开的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模块。本技术一些实施例又公开了一种装配式笼式结构建筑,包括本技术一些实施例公开的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模块组件。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模块和连接模块组件,是可以在工业流水线生产的一体成型的装配式建筑构建模块,与其他建筑模块,如立柱、梁、墙板等在施工现场组装,可以得到所需结构的装配式笼式结构建筑,无需使用现场二次施工,施工过程时间短、效率高、成本低、无排放、符合环保要求,实现了建筑施工的完全装配式生产,是完全装配式的连接模块和装配式笼式结构建筑。附图说明图1实施例1连接模块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实施例1连接模块俯视图图3实施例1连接模块正视图图4实施例2公开的连接模块与横梁立柱组合示意图图5实施例3定位插件结构示意图图6实施例4连接插接与连接模块组合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11垂直中央通孔12三通孔121三通孔第一开口122三通孔第二开口123三通孔第三开口13第一固定孔14第二固定孔15侧向中央通孔16定位卡座21上插接部22下插接部23卡接部211内部通孔40连接模块41第一横梁模块42第二横梁模块43立柱模块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中,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本法实施例中性能指标测试,除非特别说明,采用本领域常规试验方法。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作为本技术中的其它未特别注明的原材料、试剂、试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均指本领域内普通技术人员通常使用的原材料和试剂,以及通常采用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本技术述及的第一、第二等并不严格限定其先后顺序,仅为区别表述两个或多个部件。为了更好的说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下文的具体实施例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技术同样可以实施。在实施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一些方法、手段、仪器、设备等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技术的主旨;本技术本公开述及的一体成型,通常是指在工业生产现场加工成型的单一的结构单元,可以作为标准化建筑模块或组件直接使用,无需在施工现场二次加工;本技术公开述及的金属构件,是指笼式结构单元的构成部分,如连接模块等,是可以作为标准模块使用的装配式建筑的构成部件,其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通常使用的铝合金材料、钢结构材料等可以用作建筑材料的金属性质材料;本技术公开述及的侧面,通常是指长方体型连接模块的呈长方形的表面,侧面通常有四个,且四个侧面相同;本技术公开述及的上、下表面,通常是指长方体型连接部件的位于两个端面的呈正方形的表面,且两个表面相同;本技术公开述及的相对的表面通常是指上下表面、前后侧面或者左右侧面;本技术公开述及的上、下仅为区别表述不同的位置关系,两者可以互相替换,并不会改变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连接模块的结构特征;本技术公开实施例述及的侧棱,通常是与上、下表面垂直、侧面相交形成的棱,通常有四个;本技术公开实施例述及的顶点,通常是指由相互垂直交叉的三个面交叉形成的点;本技术公开述及的无需二次施工,通常是指本技术公开的连接模块作为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单元,只需要与其他模块单元根据设计图纸组装即可完成建筑施工,不需要将组装的建筑再一次通过焊接钢筋、浇筑混凝土等方式,甚至在施工完成后再次对建筑毛坯进行装修装饰等,才能完成建筑模块的固定连接和装配式建筑的整个施工工序,即实现了完全的装配式建筑。作为本技术公开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模块的实施方式,该连接模块为一体成型的金属构件,整体为长方体型,且上、下表面为正方形,在连接模块的相对的表面之间,设置有中央通孔,中央通孔互相贯通;通常设置在上下表面之间的中央通孔还可以称为垂直中央通孔,设置在前后侧面或者左右侧面之间的中央通孔还可以称为侧向中央通孔;连接模块的相互连接的三个表面上,设置有连通三个表面的三通孔,三通孔设置在三个表面相交的顶点附近位置;其中,三通孔之间相互连通,中央通孔与三通孔互不连通;其中,设置的中央通孔通常为三个,而且通常设置在连接模块的中央位置,该中央通孔可以用作建筑辅助系统的管道路径等的布设空间,例如可以布设给排水系统、通风系统、通讯系统、电力系统、空调系统等管道,而且三个中央通孔通常是互相连通设置的,如此设置的中央通孔,实际上可以连通连接部件的六个方向,便于布设的管道路径在其中实现转换方向、合并、分列等设置方式的转换。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公开的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模块,三通孔设置在中央通孔与顶点之间。通常情况下,三通孔设置在连接模块的相互垂直连接的三个表面上,在三个表面相交的顶点附近位置对称设置。通常,连接模块有八个顶点,每个顶点附近位置设置的三通孔开口指向形成该顶点的三个表面,在三个表面上各有一个三通孔开口,内部连通,该三通孔可以用建筑辅助系统的管道路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模块为一体成型的金属构件,整体为长方体型,且上、下表面为正方形,在所述连接模块的相对的表面之间,设置有中央通孔,所述中央通孔互相贯通;所述连接模块的相互连接的三个表面上,设置有连通所述三个表面的三通孔,所述三通孔设置在所述三个表面相交的顶点附近位置;其中,所述三通孔之间互相连通,所述三通孔与所述中央通孔互不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模块为一体成型的金属构件,整体为长方体型,且上、下表面为正方形,在所述连接模块的相对的表面之间,设置有中央通孔,所述中央通孔互相贯通;所述连接模块的相互连接的三个表面上,设置有连通所述三个表面的三通孔,所述三通孔设置在所述三个表面相交的顶点附近位置;其中,所述三通孔之间互相连通,所述三通孔与所述中央通孔互不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通孔设置在相对表面的中央位置,所述三通孔设置在所述中央通孔与所述顶点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模块的上、下表面之间设置的中央通孔,其两端端口呈正八边型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模块,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王晓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