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方形锂电池应用的极片自动送片工艺及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21956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基于方形锂电池应用的极片自动送片工艺及定位装置,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预设极片来料,所述新工艺极片包括上极片和下极片,并安装有极耳;2)设定自动送片机构,将上极片和下极片进行传送;3)于所述自动送片机构上设定极耳定位单元,在上极片、下极片传送过程中对极片进行定位和检测;4)设计卷针机构,所述卷针机构包括第一卷针边及第二卷针边,所述上极片和下极片送到第一卷针边并向前延伸,延伸尺寸规格为3‑15mm;5)卷针对检测好传送到位的上极片、下极片进行穿针卷绕工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预设极片来料、自动送片机构和极耳定位单元,提高了极片的定位效果,实现了极片传送自动化、机械化,节省了人工,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方形锂电池应用的极片自动送片工艺及定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方形锂电池极片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方形锂电池应用的极片自动送片工艺及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是性能卓越的新一代绿色高能电池,已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之一。锂离子电池具有以下特点:高电压、高容量、低消耗、无记忆效应、无公害、体积小、内阻小、自放电少、循环次数多。因其上述特点,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众多民用及军事领域。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制造业飞速发展,对制造电池卷芯的工艺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生产过程中极片的精准推入及卷芯极耳中心距的高精准对于保证电池性能一致、质量稳定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半自动卷绕机,是靠人手将极片推入卷针部的右边夹角底部,而且要多推一点拱起来,才能达到送到底起卷的目的,精准度低,最终影响到卷出来的方形卷芯极耳中心距不精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方形锂电池应用的极片自动送片工艺及定位装置,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基于方形锂电池应用的极片自动送片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预设极片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方形锂电池应用的极片自动送片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预设极片来料,所述新工艺极片包括上极片和下极片,并安装有极耳;(2)设定自动送片机构,包括上送片块及下送片块,将设计好的上极片和下极片进行传送,设计卷针机构,所述卷针机构包括卷针、第一卷针边及第二卷针边;(3)于所述自动送片机构上设定极耳定位单元,所述极耳定位单元为检测光纤;所述上极片和下极片定位传送到第一卷针边并向前延伸,延伸尺寸规格为3‑15mm;(4)将上述定位完成的上极片及下极片通过卷针转动,再卷入卷针中完成上极片和下极片的穿针卷绕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方形锂电池应用的极片自动送片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预设极片来料,所述新工艺极片包括上极片和下极片,并安装有极耳;(2)设定自动送片机构,包括上送片块及下送片块,将设计好的上极片和下极片进行传送,设计卷针机构,所述卷针机构包括卷针、第一卷针边及第二卷针边;(3)于所述自动送片机构上设定极耳定位单元,所述极耳定位单元为检测光纤;所述上极片和下极片定位传送到第一卷针边并向前延伸,延伸尺寸规格为3-15mm;(4)将上述定位完成的上极片及下极片通过卷针转动,再卷入卷针中完成上极片和下极片的穿针卷绕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方形锂电池应用的极片自动送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还包括以下步骤:所述检测光纤包括上检测光纤及下检测光纤,所述上极片在上检测光纤处进行定位和检测,所述下极片在下检测光纤处进行定位和检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方形锂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立斌洪海彬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和明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