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携带的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2142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携带的千斤顶,包括支撑端头和立柱,立柱为中空管,支撑端头安装在立柱顶端,立柱穿过顶出支板和支撑板,支撑板位于顶出支板下方,支撑板两端分别安装有能够转动的第一轴销和第二轴销,支撑板的四角均设有支腿,第一轴销上安装有撬杆,第二轴销上安装有拉板,拉板套在立柱上,撬杆能够以第一轴销为轴旋转,拉板能够以第二轴销为轴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千斤顶可在小空间内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携带的千斤顶
本技术属于机械设备
,涉及一种便于携带的千斤顶。
技术介绍
千斤顶按结构特征可分为齿条千斤顶、螺旋千斤顶和液压(油压)千斤顶三种。按其他方式可分为分离式千斤顶、卧式千斤顶、爪式千斤顶、同步千斤顶、油压千斤顶、电动千斤项等。其中常用的千斤顶有螺旋千斤顶、液压千斤项、电动千斤项等。液压千斤顶所基于的原理为帕斯卡原理,即:液体各处的压强是一致的,这样,在平衡的系统中,比较小的活塞上面施加的压力比较小,而大的活塞上施加的压力也比较大,这样能够保持液体的静止。所以通过液体的传递,可以得到不同端上的不同的压力,这样就可以达到一个变换的目的。我们所常见到的液压千斤顶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来达到力的传递。机械千斤顶采用机械原理,以往复扳动手柄,拔爪即排动棘轮间隙回转,小伞齿轮带动大伞齿轮、使举重螺杆旋转,从而使升降套筒获得起升或下降,而达到起重拉力的功能。但不如液压千斤顶简易。现有的大多数的人力液压千斤顶,使用时需要使用杠杆。杠杆的尺寸一般选择比较长的才能最优的实现省力。而长尺寸的杠杆需要的工作空间比较大,大多数情况下,杠杆使用时,其一端的抬起高度均会高过柱塞的高度,在一些狭小的场合,杠杆不要能够很好的实现其原有的功能。也就意味着如果周边的环境导致千斤顶的使用空间很小,这种普通的人力液压千斤顶就不能够很好的实现原有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千斤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千斤顶可在小空间内使用。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支撑端头和立柱,立柱为中空管,支撑端头安装在立柱顶端,立柱穿过顶出支板和支撑板,支撑板位于顶出支板下方,支撑板两端分别安装有能够转动的第一轴销和第二轴销,支撑板的四角均设有支腿,第一轴销上安装有撬杆,第二轴销上安装有拉板,拉板套在立柱上,撬杆能够以第一轴销为轴旋转,拉板能够以第二轴销为轴旋转。进一步,支撑端头顶面为网纹状。进一步,顶出支板和立柱的夹角为9-15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便于携带的千斤顶展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机械千斤顶收起来携带示意图。图中,1.支撑端头,2.立柱,3.顶出支板,4.支撑板,5.第一轴销,6.第二轴销,7.支腿,8.撬杆,9.拉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机械千斤顶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支撑端头1和立柱2,立柱2为中空管,支撑端头1安装在立柱2顶端,支撑端头1顶面为网纹状,用来与支撑物接触;立柱2穿过顶出支板3支撑板4,顶出支板3和立柱2的夹角一般为12度,正负3度变化,支撑板4位于顶出支板3下方,支撑板4两端分别安装有能够转动的第一轴销5和第二轴销6,支撑板4的四角均设有支腿7,支腿7用于支撑整个设备,第一轴销5上安装有撬杆8,第二轴销6上安装有拉板9,拉板9套在立柱2上。撬杆8能够以第一轴销5为轴旋转,拉板9能够以第二轴销6为轴旋转。顶起重物时压撬杆8的手柄,撬杆圆头部和顶出支板3接触,撬动顶出支板3一端翘起和立柱2接触,此时利用摩擦力使顶出支板3和立柱2卡在一起,继续压撬杆8手柄,将顶出支板3和立柱2一起翘起,使立柱2提升,立柱2顶着重物同时升起,撬杆8手柄向下压到极限位置时,向上拉撬杆8手柄,撬杆8圆头部向下运动,顶出支板3、立柱2和重物有向下的运动趋势,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立柱2会拖动拉板9向下运动,因拉板9可沿第二轴销6转动,向下运动时拉板9将立柱2卡住,此时立柱2和重物不再向下运动,顶出支板3在重力的作用下继续向下运动,当压撬杆8手柄上升至极限位置时,在向下运动,重复上述过程,因此立柱2和重物不断被翘起。放下重物时,稍微向上提拉板9,减少拉板9和立柱2之间的摩擦力,在重力作用下,立柱2和重物下移。可利用在平板上开槽,立柱2通过平板上的槽,当平板倾斜接触到立柱2时,立柱2和平板之间卡紧。顶出支板3和立柱2卡紧,被撬杆8撬动上升,拉板9和立柱2卡紧,使立柱2不下落。本技术的机械千斤顶,通过撬杆和拉板组合,使得千斤顶体积小,结构精巧,不使用时四条支腿可以向上翻折收起便于携带,可在小空间内使用,并且撬动力较大。以上所述仅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携带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端头(1)和立柱(2),立柱(2)为中空管,支撑端头(1)安装在立柱(2)顶端,立柱(2)穿过顶出支板(3)和支撑板(4),支撑板(4)位于顶出支板(3)下方,支撑板(4)两端分别安装有能够转动的第一轴销(5)和第二轴销(6),支撑板(4)的四角均设有支腿(7),第一轴销(5)上安装有撬杆(8),第二轴销(6)上安装有拉板(9),拉板(9)套在立柱(2)上,撬杆(8)能够以第一轴销(5)为轴旋转,拉板(9)能够以第二轴销(6)为轴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携带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端头(1)和立柱(2),立柱(2)为中空管,支撑端头(1)安装在立柱(2)顶端,立柱(2)穿过顶出支板(3)和支撑板(4),支撑板(4)位于顶出支板(3)下方,支撑板(4)两端分别安装有能够转动的第一轴销(5)和第二轴销(6),支撑板(4)的四角均设有支腿(7),第一轴销(5)上安装有撬杆(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春玲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