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电喷射打印的液体电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1992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先进制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同轴电喷射打印的液体电极装置。液体电极装置置于同轴喷头正下方,主要包括位移台、悬臂托架、电极储液腔、金属极板、加热片、导线和电极溶剂。打印前,电极储液腔中加入适量电极溶剂,在金属极板上表面形成薄电极液膜,电极储液腔底部加热片将电极溶剂加热到一定温度。打印过程中,同轴喷针与金属极板之间形成电场,同轴射流在到达金属极板之前会首先与电极液膜接触,射流材料迅速溶解扩散,避免了因材料积累造成的残余电荷的问题,消除了因库仑排斥力造成的射流鞭动,提高了打印过程稳定性和打印结构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轴电喷射打印的液体电极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先进制造
,涉及同轴电喷射打印集成平台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同轴电喷射打印的液体电极装置。
技术介绍
基于电流体动力效应的电喷射打印技术是利用局部能场作用,在衬底上直接实现微纳结构的制造方法,在复杂微纳结构、高深宽比微纳结构、三维微纳结构制造方面具有突出潜能和优势,成为近几年来高分辨率结构制造的研究热点。电喷射打印具有单锥-射流和同轴锥-射流两种模式。同轴电射流打印模式中,两种互不相容的材料在电场力、机械力、表面张力、粘性力、内压力等共同作用下,在同轴喷头出口处形成稳定同轴锥-射流。此模式下,电场力同时作用于互不相溶的内层材料和外层高粘度包裹材料,驱动两种材料向衬底运动。同时,外层高粘度包裹材料的流动产生的粘滞切向力会与内层功能材料所受的电场切向力叠加,复合约束作用于内层材料,聚焦内射流直径达到纳米级,实现纳米分辨率结构制造。打印过程中,打印到金属负极板上的材料携带残余电荷,随着材料在金属负极板上的积累,残余电荷的密度随之增大,残余电荷极性与同轴射流两相界面上电荷极性相同,同极性电荷之间产生库伦排斥力,此库仑排斥力会造成同轴射流鞭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轴电喷射打印的液体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体电极装置包括位移台(1)、悬臂托架(2)、电极储液腔(4)、金属极板(3)、加热片(5)、导线(6)和电极溶剂(7);金属极板(3)通过防水硅橡胶粘贴于电极储液腔(4)内部底部,与高压电源接地端相连;加热片(5)通过导热硅橡胶粘贴于电极储液腔(4)外部底部,与高精度温度控制器相连,用于调节电极溶剂(7)的温度;电极储液腔(4)置于悬臂托架(2)端部的环状结构中,通过电极储液腔(4)上边缘的凸台固定在悬臂托架(2)上,此固定方式便于打印完成后取出电极储液腔(4)清理内部残留物;悬臂托架(2)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位移台(1)上,同时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电喷射打印的液体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体电极装置包括位移台(1)、悬臂托架(2)、电极储液腔(4)、金属极板(3)、加热片(5)、导线(6)和电极溶剂(7);金属极板(3)通过防水硅橡胶粘贴于电极储液腔(4)内部底部,与高压电源接地端相连;加热片(5)通过导热硅橡胶粘贴于电极储液腔(4)外部底部,与高精度温度控制器相连,用于调节电极溶剂(7)的温度;电极储液腔(4)置于悬臂托架(2)端部的环状结构中,通过电极储液腔(4)上边缘的凸台固定在悬臂托架(2)上,此固定方式便于打印完成后取出电极储液腔(4)清理内部残留物;悬臂托架(2)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位移台(1)上,同时保证悬臂托架(2)另一端电极储液腔(4)的中心处于同轴喷头正下方,利用位移台(1)的上下运动实现液体电极装置与同轴喷头之间距离的调节;同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志赵小军孙玉林任同群梁军生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