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法缠绕复合材料制品内衬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91962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复合材料成型技术领域。采用适宜固化度的相同材料体系的半固化预浸料作为内衬铺层材料,借助热分析技术控制内衬铺层材料的固化程度,通过高树脂含量的预浸料赋予内衬层与结构层良好的粘接,消除内衬层与结构层的界面问题,提高制品的承载能力及疲劳寿命。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湿法缠绕复合材料制品内衬层,为基体树脂固化度45%‑55%的织物预浸料,树脂含量不低于90%wt的内衬层贴片,预固化至表面不粘手。该衬层粘性适中,结构致密,无夹杂气孔,内衬层与制品同时固化,操作方便,有效消除缠绕复合材料制品结构层与内衬层之间的界面,保证制品的使用可靠性。适用于湿法缠绕工艺,特别适用于对缠绕件整体结构性能和耐疲劳性要求较高的复合材料制品成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法缠绕复合材料制品内衬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复合材料
,涉及复合材料制品成型技术,特别涉及湿法缠绕复合材料制品成型技术。
技术介绍
目前,湿法缠绕部件的内衬层主要有铝合金、钛合金、钢等金属内衬,还有聚乙烯、聚偏氟乙烯、橡胶等非金属内衬,这些形式的内衬由于与缠绕复合材料结构非同一种材质,形成了一个包含整个缠绕件的界面,该界面的粘接强度是制约上述内衬应用的一大瓶颈,同时内衬与缠绕结构层在载荷作用下呈现差异较大的应力应变状态,导致载荷作用下湿法缠绕部件的非正常破坏。CN105508809A制备内衬层的方法是使用表面毡浇铸树脂制备,浇铸树脂后用压辊赶出气泡,再缠绕成型结构层。上述方法制备的内衬层由于是树脂浇铸在表面毡上,形成气孔的几率很大,可靠性不能得到保证,同时由于是手工糊制,内衬层厚度不均匀,对于较大尺寸的缠绕件,操作不是很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湿法缠绕复合材料制品可靠性的内衬层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针对湿法缠绕复合材料制品树脂体系,采用适宜固化度的相同材料体系的半固化预浸料作为内衬铺层材料,借助热分析技术控制内衬铺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法缠绕复合材料制品内衬层,为基体树脂固化度45%‑55%的织物预浸料,树脂含量不低于90%wt的内衬层贴片,预固化至表面不粘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法缠绕复合材料制品内衬层,为基体树脂固化度45%-55%的织物预浸料,树脂含量不低于90%wt的内衬层贴片,预固化至表面不粘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法缠绕复合材料制品内衬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厚度0.03~0.2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法缠绕复合材料制品内衬层,其特征在于:织物选自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纤维织物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湿法缠绕复合材料制品内衬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层贴片的活性期不小于8小时。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的湿法缠绕复合材料制品内衬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基体树脂固化条件确定、模具与托布准备、浇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郑志才陈艳刘旭花孙士祥王尚孟祥武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