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式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1899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式移动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车架体和车轮,所述轮式移动装置还包括安装在车架体上的可移动支撑件,沿轮式移动装置的移动方向,可移动支撑件被安装在车架体的下游,当整个轮式移动装置有向前倾倒的趋势时,所述可移动支撑件移动并触地,阻止滑板车向前倾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式移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式移动装置,尤其涉及依靠人力作用的轮式移动装置,进一步涉及一种可防止倾倒的轮式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轮式移动装置,例如自行车、轮椅等,均是由人对装置施加作用力而驱动装置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市面上已出现一种被称为滑板车的轮式移动装置,以下以滑板车为例进行说明。滑板车是常见的儿童玩具,目前市面上主要存在的是两轮式和三轮式滑板车,其主体结构是在车架上安装滑轮,通过人的脚蹬地产生反作用力推动滑板车移动。图1A是现有的滑板车侧视图,图1B是现有的滑板车向前倾倒时的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现有的滑板车010包括车架体A0以及安装在车架体A0上的车轮B0,车架体A0包括与车轮B0连接的踏板011、与踏板011连接的连接杆012以及位于连接杆012一个末端的把手013,一般的,所述车轮B0为两个或三个,当车轮B0为两个时,两个车轮B0在滑板车010的移动方向d0上前后布置。需要滑板车010移动时,人的一只脚站在踏板011上,另一只脚蹬地产生反作用力,进而推动滑板车向前移动,当需要减速或者使滑板车停止移动时,一般的,人通过安装在滑板车上的刹车系统(未示出)使车轮B0停止转动。操作滑板车的人群主要是儿童,而儿童的天性好动,当滑板车010处于静止状态时,一旦站在踏板011上的儿童向前施加作用力,整个滑板车010将可能以前轮B0为中心沿图2中r所示方向向前倾倒,此时,即使启动刹车系统,可能仍然不能阻止滑板车010倾倒,进而造成儿童从滑板车010的前方摔倒,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轮式移动装置,通过在轮式移动装置移动方向的前端安装可移动支撑件,当整个轮式移动装置有向前倾倒的趋势时,所述可移动支撑件移动并触地,阻止滑板车向前倾倒。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轮式移动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车架体和车轮,所述轮式移动装置还包括安装在车架体上的可移动支撑件,沿轮式移动装置的移动方向,可移动支撑件被安装在车架体的下游。车轮有多个,沿轮式移动装置的移动方向,所述多个车轮分别设置在移动方向的上游和下游,沿轮式移动装置的移动方向,可移动支撑件被安装在移动方向上游的车轮的下游。所述轮式移动装置为滑板车,车架体包括与车轮连接的踏板、与踏板连接的连接杆以及设置在连接杆一个末端的把手,沿滑板车的移动方向,可移动支撑件被安装在与连接杆相邻的位置。沿滑板车的移动方向,可移动支撑件位于连接杆的下游。在与滑板车移动方向垂直的高度方向上,可移动支撑件与连接杆的连接点位于车轮的上方,当沿着与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以及同时与移动方向和高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时,可移动支撑件的至少一部分与车轮重叠。可移动支撑件与踏板具有夹角α,满足α≤90°。如上所述,通过在轮式移动装置移动方向的前端安装可移动支撑件,当整个轮式移动装置有向前倾倒的趋势时,所述可移动支撑件移动并触地,阻止滑板车向前倾倒。附图说明图1A是现有的滑板车侧视图。图1B是现有的滑板车向前倾倒时的状态示意图。图2A是本技术涉及的滑板车的侧视图。图2B是从本技术涉及的滑板车的移动方向的下游向上游观察时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涉及的滑板车前倾时的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涉及的滑板车的可移动支撑件的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涉及的滑板车的可移动支撑件的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涉及的滑板车的可移动支撑件的实施例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图2A是本技术涉及的滑板车的侧视图;图2B是从本技术涉及的滑板车的移动方向的下游向上游观察时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涉及的滑板车前倾时的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滑板车10包括相互连接的车架体A和车轮B,所述车架体A包括与车轮B连接的踏板11、与踏板11连接的连接杆12以及设置在连接杆12一个末端的把手13,滑板车10整体可在外力作用下沿图2A中d所示方向移动,常见的,车轮B有多个,一般为两个或三个,沿滑板车10的移动方向d,所述两个或三个车轮B分别设置在滑板车10移动方向d的上游和下游,如图2A所示,位于移动方向d下游的车轮为B1,位于移动方向上游的车轮为B2。进一步的,所述滑板车10还包括安装在车架体A上的可移动支撑件14,如图2A所示,沿滑板车10的移动方向d,可移动支撑件14被安装在移动方向上游的车轮B2的下游,具体的,可移动支撑件14被安装在与连接杆12相邻的位置,优选的,沿滑板车10的移动方向d,可移动支撑件14被安装在车架体A的下游。当滑板车10有向着移动方向d倾倒的趋势时,可移动支撑件14移动并触地,以防止滑板车10倾倒。如图2A所示,可移动支撑件14位于连接杆12的下游,在与滑板车10移动方向d垂直的高度方向h上,可移动支撑件14与连接杆12的连接点位于车轮B的上方,具体的,可移动支撑件14可动地被固定在连接杆12上,或者可动地被固定在把手13上,优选的,可移动支撑件14与踏板11具有夹角α,且该夹角α≤90°,更优选的,该夹角α<90°;更进一步的,为确保可移动支撑件14能够快速的触地,如图2A和2B所示,当沿着与移动方向d相反的方向以及同时与移动方向d和高度方向h垂直的方向w观察时,可移动支撑件14的至少一部分与车轮B重叠,具体的,可移动支撑件14的至少一部分与移动方向d下游的车轮B1重叠。当滑板车10向着移动方向d倾倒时,为更稳定的支撑车架体A,所述可移动支撑件14设置为两个,如图2B中虚线所示,两个可移动支撑件14分别设置在连接杆12的两侧,进一步的,两个可移动支撑件14沿连接杆12对称设置,因而,当滑板车10向着移动方向d倾倒时,位于连接杆12两侧的可移动支撑件14同时触地,车架体A能够被更稳定的支撑。如图3所示,可移动支撑件14为杆状部件,其可转动地固定在车架体A上,当滑板车10以图中C所示的接触点为旋转点开始倾倒时,可移动支撑件14旋转并触地,阻止滑板车10进一步以C点为旋转点倾倒。图4是本技术涉及的滑板车的可移动支撑件的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可移动支撑件14包括支撑杆140以及分别位于支撑杆140两端的安装部141和接触部142,所述安装部141用于与车架体A连接,使得可移动支撑件14可移动地安装在车架体A上,所述接触部142用于在可移动支撑件14相对于车架体A移动时与地接触。为进一步提升使用体验,所述可移动支撑件14还包括安装在其中的弹性件,当可移动支撑件14与地接触时,弹性件可减小可移动支撑件14受到的冲击力,优选的,弹性件为橡胶或弹簧,且弹性件被安装在可移动支撑件14的一个末端,更优选的,弹性件被安装在接触部142所在的一侧,如图4所示,接触部142整体为弹性件,当可移动支撑件14相对于车架体A移动时,弹性件与地接触。图5是本技术涉及的滑板车的可移动支撑件的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可移动支撑件24包括支撑杆240以及分别位于支撑杆240两端的安装部241和接触部242,所述安装部241用于与车架体A连接,使得可移动支撑件24可移动地安装在车架体A上,所述接触部242用于在可移动支撑件24相对于车架体A移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式移动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车架体和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式移动装置还包括安装在车架体上的可移动支撑件,沿轮式移动装置的移动方向,可移动支撑件被安装在车架体的下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式移动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车架体和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式移动装置还包括安装在车架体上的可移动支撑件,沿轮式移动装置的移动方向,可移动支撑件被安装在车架体的下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式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车轮有多个,沿轮式移动装置的移动方向,所述多个车轮分别设置在移动方向的上游和下游,沿轮式移动装置的移动方向,可移动支撑件被安装在移动方向上游的车轮的下游。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轮式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式移动装置为滑板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轮式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车架体包括与车轮连接的踏板、与踏板连接的连接杆以及设置在连接杆一个末端的把手,沿滑板车的移动方向,可移动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大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