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73162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控制系统,包括电梯轿厢、控制装置、以及与控制装置连接的动力装置和显示器,所述动力装置还与轿厢连接,用于为轿厢提供动力;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轿厢是否在相应楼层停靠;显示器用于根据控制装置的控制显示相应的信息;所述电梯控制系统通过以下方式控制电梯运行,检测电梯轿厢内的乘客总重量;计算至少电梯轿厢内的乘客总人数和乘客密度之一;根据计算出的至少乘客总人数和乘客密度之一判断是否在所需楼层停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
,尤其涉及一种电梯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现代生活中,电梯已成为人们经常需要接触的一部分,广泛运用于住宅、办公楼、医院等场所,现有的电梯召梯方式为:用户在相应楼层根据所需向电梯发送指令,然后等待电梯到达该楼层。虽然现有的电梯一般都安装有重量报警装置,当电梯内所有乘客的质量之和超过预设值后,电梯就会发出报警声,且不会关闭电梯门;然而,由于等电梯的用户不清楚电梯里的实际情况,当电梯内所有的乘客质量没有达到预设值而不报警时,但是由于乘客携带的物件较多或者电梯内小朋友较多而导致电梯内可供人站立的面积较小,待电梯到达用户所在的楼层并打开后,将会出现用户无法进入电梯的情况;或者用户认为电梯内太过拥挤而不愿进入电梯。对于等电梯的用户来说,在耗费了大量等待时间后,发现无法进入电梯,难免会影响心情,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甚至影响用户的生命安全,尤其在对时间要求比较急的场所,可能在等电梯的用户比较赶时间,例如,在医院中,等电梯的用户无法走楼梯,急需通过电梯将其运送至待治疗的楼层。对于电梯内的乘客来说,可能在某一个比较繁忙的楼层已基本满载,但是由于等电梯的用户不清楚电梯内的情况,电梯将要经过的每个楼层用户都会向电梯发出召梯指令,这样,基本满载的电梯就会在每个楼层都停下,等电梯的用户觉得电梯内太过拥挤不愿进入电梯,而电梯内的乘客也会因为电梯在每个楼层都停一次感到浪费时间,因此,需考虑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控制系统,基于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电梯控制系统,可有效提升电梯的运行效率。一种电梯控制系统,包括电梯轿厢、控制装置、以及与控制装置连接的动力装置和显示器,所述动力装置还与轿厢连接,用于为轿厢提供动力;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轿厢是否在相应楼层停靠;显示器用于根据控制装置的控制显示相应的信息;所述电梯控制系统通过以下方式控制电梯运行,检测电梯轿厢内的乘客总重量;计算至少电梯轿厢内的乘客总人数和乘客密度之一;根据计算出的至少乘客总人数和乘客密度之一判断是否在所需楼层停下。控制装置包括与轿厢连接的图像获取器和重力传感器、与图像获取器连接的计算器、与计算器连接的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连接的召梯开关,所述控制器还与重力传感器、动力装置、显示器连接。所述图像获取器用于获取轿厢内的实时图像,重力传感器用于获取轿厢内的实时重量,计算器用于根据图像获取器获取的轿厢内的实时图像计算轿厢内的至少人数和密度之一,并将计算的数据发送至控制器。轿厢为一密闭的多边体,包括相对的上盖和下盖,重力传感器被安装在下盖,图像获取器被安装在上盖;在计算轿厢内乘客密度时,计算器根据图像获取器获得的实时图像,通过计算人头数得出轿厢内的实时人数数据,再由下盖的面积与实时人数数据的比值计算出密度数据。每个人在下盖的投影面积为S,在计算轿厢内乘客密度时,还可以根据人数数据与每个人的投影面积S的乘积计算出乘客所占的总面积,通过对比乘客所占的总面积与下盖的面积判断轿厢内的乘客是否过多。所述显示器显示出的相应信息包括至少文字信息和实时图像信息之一。当电梯轿厢内的乘客总人数超过电梯的最大承载人数时,显示器上显示剩余的最大载重量。控制装置中存储有电梯的最大密度值和密度预警阈值,当轿厢内的乘客密度已达到电梯的最大密度时,显示器显示电梯内密度过大,电梯拒停。当轿厢内的乘客密度介于密度预警值和最大密度值之间时,显示器显示电梯的剩余最大载重量,并显示轿厢内的实时画面。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电梯控制系统框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电梯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电梯控制系统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电梯控制系统框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电梯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电梯控制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电梯控制系统100包括电梯轿厢10、控制装置20、以及与控制装置20连接的动力装置40和显示器30,所述动力装置40还与轿厢10连接,用于为轿厢10提供动力,所述控制装置20用于控制轿厢10是否在相应楼层停靠,显示器30用于根据控制装置20的控制显示相应的信息,等电梯用户(以下简称“用户”)根据显示器30显示的信息决定是否需要发出召梯指令;所述显示器显示出的相应信息包括至少文字信息和实时图像信息之一。下文中,为描述的更清楚,定义位于轿厢10内的人为乘客,等电梯的用户为用户。控制装置20包括与轿厢连接的图像获取器21和重力传感器22、与图像获取器21连接的计算器23、与计算器23连接的控制器25以及与控制器25连接的召梯开关26,所述控制器25还与重力传感器22、动力装置40、显示器30连接。所述图像获取器21用于获取轿厢10内的实时图像,重力传感器22用于获取轿厢10内的实时重量,优选的,图像获取器21为与轿厢10连接的摄像头,计算器用于根据摄像头21获取的轿厢10内的实时图像计算轿厢10内的至少人数和密度之一,并将计算的数据发送至控制器25,重力传感器22用于将获得的重力数据发送至控制器25,控制器25根据重力传感器22和计算器23发送过来的数据控制显示器30显示信息,用户根据显示器30显示的信息决定下一步动作。所述动力装置40用于在控制器25的控制作用下为轿厢10提供动力或者切断动力。如图2所示,轿厢10为一密闭的多边体,具有内部空间11,包括相对的上盖12和下盖13,乘客P位于内部空间11中,优选的,摄像头21位于上盖12,重力传感器22位于下盖13,更优选的,摄像头21位于上盖12的中心,如此布置有利于摄像头获取更全面的轿厢10内实时图像;进一步的,每个楼层均设置有显示器30。[控制器的判断方式]为确保乘客P在轿厢10内的舒适性,可通过计算每个人在下盖的投影面积S来计算轿厢内乘客密度是否过大,所述投影面积S可以形成为以每个人的头顶中心为圆心C,在与人体垂直的方向上,以r为半径所画的圆的面积,所述半径r大于在与人体垂直的方向上圆心C到人的肩膀末端的距离。计算器23根据摄像头21获取的轿厢10内的实时图像计算轿厢10内至少人数和密度之一,并将计算结果发送至控制器25,由控制器25判断轿厢10内的乘客是否过多,进而控制显示器30所需显示的信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以下两种判断方式。方式一,根据人数数据计算密度数据,并将计算出的密度数据与控制器25内预设的密度数据对比,如果计算出的密度数据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密度数据,则判断出轿厢10内的乘客过多,如果计算出的密度数据小于预设的密度数据,则判断出轿厢10内的乘客不多。具体的,计算器根据摄像头21获取的实时图像,通过计算人头数得出轿厢10内的实时人数数据,再由下盖13的面积与实时人数数据的比值计算出密度数据。方式二,根据人数数据计算全部乘客所占的总面积,并将计算出的总面积数据与控制器25内存储的下盖13的面积数据对比,如果计算出的总面积大于或等于下盖13的面积,则判断出轿厢10内的乘客过多,如果计算出的总面积小于下盖13的面积,则判断出轿厢10内的乘客不多。具体的,计算器根据摄像头21获取的实时图像,根据人头数得出轿厢10内的实时人数数据,再由实时人数数据*S即可得出乘客所占的总面积。进一步的,计算器还可以根据摄像头21获取的实时图像计算出每个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轿厢、控制装置、以及与控制装置连接的动力装置和显示器,所述动力装置还与轿厢连接,用于为轿厢提供动力;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轿厢是否在相应楼层停靠;显示器用于根据控制装置的控制显示相应的信息;所述电梯控制系统通过以下方式控制电梯运行,检测电梯轿厢内的乘客总重量;计算至少电梯轿厢内的乘客总人数和乘客密度之一;根据计算出的至少乘客总人数和乘客密度之一判断是否在所需楼层停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轿厢、控制装置、以及与控制装置连接的动力装置和显示器,所述动力装置还与轿厢连接,用于为轿厢提供动力;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轿厢是否在相应楼层停靠;显示器用于根据控制装置的控制显示相应的信息;所述电梯控制系统通过以下方式控制电梯运行,检测电梯轿厢内的乘客总重量;计算至少电梯轿厢内的乘客总人数和乘客密度之一;根据计算出的至少乘客总人数和乘客密度之一判断是否在所需楼层停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包括与轿厢连接的图像获取器和重力传感器、与图像获取器连接的计算器、与计算器连接的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连接的召梯开关,所述控制器还与重力传感器、动力装置、显示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获取器用于获取轿厢内的实时图像,重力传感器用于获取轿厢内的实时重量,计算器用于根据图像获取器获取的轿厢内的实时图像计算轿厢内的至少人数和密度之一,并将计算的数据发送至控制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轿厢为一密闭的多边体,包括相对的上盖和下盖,重力传感器被安装在下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大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