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枫专利>正文

一种聚酯合成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1606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8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化工合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聚酯合成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包括内层壁和外层壁,所述内层壁由弹性橡胶制成,所述内层壁与外层壁之间形成有夹套层,所述夹套层内输送有高温导热剂,所述内层壁内设置有冷却盘管,所述釜体顶部设置电动机,电动机驱动转轴转动,所述转轴一侧连接有刮壁装置,所述刮壁装置包括第一气囊、第一磁铁、第二气囊和第二磁铁;第一、第二气囊与釜体底部设有的曝气头相连通,釜体上部设置的排气管端部连接着电磁阀。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刮壁装置刮除内层壁上的沾附物料,一方面避免物料的温度不均,另一方面晃动弹性橡胶制成的内壁层,从而使得物料的混合效率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酯合成反应釜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工合成设备
,具体的说是一种聚酯合成反应釜。
技术介绍
聚酯树脂分为饱和聚酯和不饱和聚酯。不饱和聚酯可以用来制备聚酯胶粘剂,主要由不饱和聚酯树脂、引发剂、促进剂、填料、触变剂等组成。主链中含有-CH=CH-双键的一种线型结构(见线型高分子)聚酯树脂,能与烯类单体,如苯乙烯、丙烯酸酯、乙酸乙烯酯等混合后,在引发剂和促进剂的作用下,于常温下聚合成不溶、不熔产物,主要用于生产卷材涂料。饱和聚酯树脂主要用于粉末涂料的成膜物质,市场应用极为广阔。在聚氨酯树脂的聚合反应中,存在原料混合效果差,控制温度精度低,导致聚氨酯树脂反应速度慢、生产效率低。由此可见,能否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聚酯合成反应釜,使其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且充分针对原料进行混合,实现温度的有效控制,大大提升聚氨酯树脂的聚合效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待解决的技术难题。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聚酯合成反应釜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17210148926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聚酯合成反应釜,包括釜体,釜体包括内层壁和外层壁,内层壁与外层壁之间形成有夹套层,夹套层内输送有高温导热剂,内层壁内设置有冷却盘管,冷却盘管在内层壁内呈环形盘绕设置,且冷却盘管的一端穿过釜体底部,另一端穿过釜体顶部与冷凝器的输出端连接,釜体上部设置有进料管、排气管,釜体底部设置有出料管,釜体顶部设置有两个减速器,每个减速器上方设置有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与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减速器的输出轴连接有转轴。该技术能够使物料搅拌充分,混合均匀,同时实现温度的有效控制,提升聚氨酯树脂的聚合效率,但是该技术方案中混合效率有待提高,并且结构较为分散,未能达到一种整体性。针对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聚酯合成反应釜,通过刮壁装置刮除内层壁上的沾附物料,一方面避免物料的温度不均,另一方面晃动弹性橡胶制成的内壁层,从而使得物料的混合效率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电镀装置,通过设置刮壁装置刮除内层壁上沾附的物料,从而避免物料温度不均;同时将刮壁装置上的气囊与曝气头连通,能够将气体喷入到釜体内部,提高物料的混合效率并且将内壁层内部的气体导入到夹套层内部,用于对高温导热剂散热;进一步将气体从夹套层导出,使得风扇转动,一方面能够给电机降温,另一方面能够带动搅拌轴,从而使得物料充分搅拌,提高装置的反应效率。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聚酯合成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包括内层壁和外层壁,所述内层壁由弹性橡胶制成,内层壁底部与外层壁底部固连,所述内层壁与外层壁之间形成有夹套层,所述夹套层内输送有高温导热剂,所述内层壁内设置有冷却盘管,所述冷却盘管在内层壁内呈环形盘绕设置,所述釜体上部设置有进料管、排气管,所述釜体底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釜体顶部设置有两个减速器,每个所述减速器上方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与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减速器的输出轴连接有转轴,每个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一组搅拌叶片,两个所述转轴上的搅拌叶片交错设置,所述转轴一侧连接有刮壁装置;冷却盘管的一端与穿过釜体底部的输出管弹性连接,另一端穿过釜体一侧与冷凝器的输出端弹性连接;所述刮壁装置包括第一气囊、第一磁铁、第二气囊和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通过拉簧连接在转轴上,转轴与第一磁铁之间设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二磁铁通过拉簧连接在外层壁上,外层壁和第二磁铁之间设有第二气囊;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与冷却盘管底部设有的曝气头相连通;曝气头用于将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内压缩排出的气体导入釜体底部;釜体上部设置的排气管端部连接着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用于控制排气管的通闭;所述夹套层通过管道与排气管输出端连通;釜体顶部设有与夹套层内部相连通的出气管,出气管的输出端正对着釜体顶部设置的风扇;所述风扇套接在搅拌轴上,风扇转动能够搅拌轴转动。工作时,首先将原料投入到釜体内,启动电机,电机转动带动转轴转动;转轴上连接的搅拌叶片转动开始搅拌釜体内的原料和添加催化剂;随着原料逐渐酯化,内层壁上会发生物料沾附;转轴上弹性连接的第一磁铁和外层壁上连接的第二磁体异性相吸在内层壁上,转轴转动使得第一磁铁沿内层壁移动,磁性相吸的第二磁铁随之移动,从而刮除沾附的物料;刮壁装置一方面能够刮除内层壁上沾附的物料,另一方面弹性橡胶制成的内层壁在磁性相吸的两磁铁的作用下晃动,从而更好的混合釜内的物料;同时内层壁两侧设置的气囊能够在磁铁运动时缓冲冲击力,另一方面其压缩排出的气体通过管道导入冷却盘管底部设置的曝气头内;曝气头喷出的气体能够使得釜内的物料充分混合,同时实现一定的散热;内层壁内充入气体发生膨胀,釜体顶部设置的排气管由电磁阀控制通闭,从而控制内层壁的膨胀和收缩,进而使得釜内的物料充分混合;同时电磁阀控制将排气管排出的气体导入夹套层内,一方面使得夹套层内的高温导热剂充分混合,另一方面当釜体内部温度过高时,能够通过气体的流通实现一定的散热;并且通过在釜体顶部设置的出气管将夹套层内的气体排出,正对着风扇,从而使得风扇转动;风扇转动一方面能够对两侧的电动机进行散热,另一方面能够带动搅拌轴转动,从而搅拌物料,提高了搅拌效率;釜体底部设置的冷却盘管两端均弹性连接,当曝气头向下喷出压缩气体能够使得冷却盘管晃动,从而加速物料的混合,同时避免物料沾附在冷却盘管上。优选的,每个转轴上的搅拌叶片的数量为四个。工作时,转轴转动,转轴上交错分布的四个搅拌叶片,能够快速搅拌釜内的物料,并且混合均匀,从而提高装置的反应效率。优选的,所述搅拌叶片的边缘设置有扰流孔。工作时,转轴带动搅拌叶片转动,搅拌叶片边缘设置的扰流孔能够使得釜内物料搅拌效率调高,从而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优选的,所述的刮壁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刮壁装置上的第一磁铁分别连接至两个转轴上,两个所述刮壁装置上下交错设置。工作时,交错设置的刮壁装置能够覆盖更大的范围,使得内层壁上沾附的物料被刮除,进而避免物料的温度不均。优选的,所述内层壁的内部或夹套层的内部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工作时,内壁层或夹套层内部设置的温度传感器能够更好的监测釜内的温度,从而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优选的,所述冷却盘管顶部设置V型槽。工作时,在曝气头向下喷出气体时,能够推动冷却盘管,将V型槽内盛有的底部物料送往上方,从而充分搅拌物料,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通过刮壁装置中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磁性相吸,在转轴转动的作用下刮除内层壁上沾附的物料,刮壁装置一方面能够刮除内层壁上沾附的物料,另一方面弹性橡胶制成的内层壁在磁性相吸的两磁铁的作用下晃动,从而更好的混合釜内的物料;同时内层壁两侧设置的气囊能够在磁铁运动时缓冲冲击力,另一方面其压缩排出的气体通过管道导入冷却盘管底部设置的曝气头内;曝气头向下喷出的压缩气体使得釜内的物料充分混合,同时实现一定的散热。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釜体顶部设置的排气管由电磁阀控制通闭,从而控制内层壁的膨胀和收缩,进而使得釜内的物料充分混合;同时电磁阀控制将排气管排出的气体导入夹套层内部,一方面使得夹套层内的高温导热剂充分混合,另一方面当釜体内部温度过高时,能够通过气体的流通实现一定的散热;并且通过在釜体顶部设置的出气管将夹套层内的气体排出,正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酯合成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包括内层壁(1)和外层壁(2),所述内层壁(1)由弹性橡胶制成,内层壁(1)底部与外层壁(2)底部固连,所述内层壁(1)与外层壁(2)之间形成有夹套层(3),所述夹套层(3)内输送有高温导热剂,所述内层壁(1)内设置有冷却盘管(4),所述冷却盘管(4)在内层壁(1)内呈环形盘绕设置,所述釜体上部设置有进料管(6)、排气管(7),所述釜体底部设置有出料管(16),所述釜体顶部设置有两个减速器(8),每个所述减速器(8)上方设置有电动机(9),所述电动机(9)的输出轴与减速器(8)的输入轴连接,减速器(8)的输出轴连接有转轴(10),每个所述转轴(10)上设置有一组搅拌叶片(101),两个所述转轴(10)上的搅拌叶片(101)交错设置,所述转轴(10)一侧连接有刮壁装置(11);其特征在于:冷却盘管(4)的一端与穿过釜体底部的输出管(42)弹性连接,另一端穿过釜体一侧与冷凝器(5)的输出端弹性连接;所述刮壁装置(11)包括第一气囊(111)、第一磁铁(112)、第二气囊(113)和第二磁铁(114);所述第一磁铁(112)通过拉簧连接在转轴(10)上,转轴(10)与第一磁铁(112)之间设有第一气囊(111);所述第二磁铁(114)通过拉簧连接在外层壁(2)上,外层壁(2)和第二磁铁(114)之间设有第二气囊(113);第一气囊(111)、第二气囊(113)与冷却盘管(4)底部设有的曝气头(12)相连通;曝气头(12)用于将第一气囊(111)和第二气囊(113)内压缩排出的气体导入釜体底部;釜体上部设置的排气管(7)端部连接着电磁阀(13),所述电磁阀(13)用于控制排气管(7)的通闭;所述夹套层(3)通过管道与排气管(7)输出端连通;釜体顶部设有与夹套层(3)内部相连通的出气管(14),出气管(14)的输出端正对着釜体顶部设置的风扇(15);所述风扇(15)套接在搅拌轴上,搅拌轴伸入到内层壁(1)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酯合成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包括内层壁(1)和外层壁(2),所述内层壁(1)由弹性橡胶制成,内层壁(1)底部与外层壁(2)底部固连,所述内层壁(1)与外层壁(2)之间形成有夹套层(3),所述夹套层(3)内输送有高温导热剂,所述内层壁(1)内设置有冷却盘管(4),所述冷却盘管(4)在内层壁(1)内呈环形盘绕设置,所述釜体上部设置有进料管(6)、排气管(7),所述釜体底部设置有出料管(16),所述釜体顶部设置有两个减速器(8),每个所述减速器(8)上方设置有电动机(9),所述电动机(9)的输出轴与减速器(8)的输入轴连接,减速器(8)的输出轴连接有转轴(10),每个所述转轴(10)上设置有一组搅拌叶片(101),两个所述转轴(10)上的搅拌叶片(101)交错设置,所述转轴(10)一侧连接有刮壁装置(11);其特征在于:冷却盘管(4)的一端与穿过釜体底部的输出管(42)弹性连接,另一端穿过釜体一侧与冷凝器(5)的输出端弹性连接;所述刮壁装置(11)包括第一气囊(111)、第一磁铁(112)、第二气囊(113)和第二磁铁(114);所述第一磁铁(112)通过拉簧连接在转轴(10)上,转轴(10)与第一磁铁(112)之间设有第一气囊(111);所述第二磁铁(114)通过拉簧连接在外层壁(2)上,外层壁(2)和第二磁铁(114)之间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枫
申请(专利权)人:林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