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枫专利>正文

一种聚酯合成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1606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8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聚酯合成反应釜,运作时,电机带动左侧旋转轴来回往复转动,左侧旋转轴上搅拌机构在惯性作用下产生气体,带动一号气缸伸缩,带动转盘旋转,使连接轴与右侧旋转轴来回转动,二号气缸压缩产生气体驱动刮料单元,右侧旋转轴旋转带动右侧搅拌机构来回转动,产生压缩气体,通过主体底部通入搅拌腔,二号气缸伸缩产生气体通入移动腔,在二号气缸吸气排气作用下磁环上下移动,由于磁力作用刮板进行上下移动,二号气囊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挤压与拉伸,产生气体带动三号气缸伸缩,使搅拌机构往复摆动搅拌,并进行伸缩运动,该装置搅拌均匀,刮料充分且各单元之间有相互促进的关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酯合成反应釜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聚酯合成反应釜。
技术介绍
聚酯树脂分为饱和聚酯和不饱和聚酯。不饱和聚酯可以用来制备聚酯胶粘剂,主要由不饱和聚酯树脂、引发剂、促进剂、填料、触变剂等组成。主链中含有-CH=CH-双键的一种线型结构(见线型高分子)聚酯树脂,能与烯类单体,如苯乙烯、丙烯酸酯、乙酸乙烯酯等混合后,在引发剂和促进剂的作用下,于常温下聚合成不溶、不熔产物,主要用于生产卷材涂料。饱和聚酯树脂主要用于粉末涂料的成膜物质,市场应用极为广阔。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关于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CN207076458U公开的一项专利一种聚酯合成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包括内层壁和外层壁,所述内层壁与外层壁之间形成有夹套层,所述夹套层内输送有高温导热剂,所述内层壁内设置有冷却盘管,所述冷却盘管在内层壁内呈环形盘绕设置,且冷却盘管的一端穿过釜体底部,另一端穿过釜体顶部与冷凝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釜体上部设置有进料管、排气管,所述釜体底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釜体顶部设置有两个减速器,每个所述减速器上方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与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减速器的输出轴连接有转轴,每个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多个搅拌叶片,两个所述转轴上的搅拌叶片交错设置,两个所述转轴上均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刮刀。该方案存在搅拌不均匀,刮板尺寸偏小无法大面积的进行刮料以及各单元之间无相互促进的关联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搅拌不均匀,刮板尺寸偏小无法大面积的进行刮料以及各单元之间无相互促进的关联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可解决该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聚酯合成反应釜,包括主体、搅拌单元、驱动单元、刮料单元、进料管、出料管和排气管;所述主体为圆柱体,主体包括高温导热腔、移动腔及搅拌腔;所述高温导热腔位于外侧包裹移动腔及搅拌腔,高温导热腔内输送有高温导热剂;所述移动腔位于高温导热腔与搅拌腔之间,用于带动刮料单元移动;所述搅拌腔位于主体中心,搅拌腔内壁为凹凸不平的波浪形表面,且左右两侧内部存在矩形槽,贯穿波浪形表面,搅拌腔用于对物料的搅拌;所述驱动单元位于主体顶部外壁,用于驱动搅拌单元及刮料单元运作;所述搅拌单元位于搅拌腔内,穿过主体上壁与驱动单元连接;所述刮料单元安装在主体内壁,用于从釜壁面将物料刮下,防止了物料粘壁,避免物料温度不均匀;所述进料管位于主体左上方,贯穿主体,用于放料加料;所述出料管位于主体底部中间,用于将完成反应后的物料排出;所述排气管位于主体顶部右上方,贯穿主体,用于排出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运作时,从进料管加入物料,开启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带动搅拌单元,对物料进行搅拌,同时为了防止物料粘壁,刮料单元在主体内壁上下移动进行刮料,待反应完成物料从出料管排出。优选地,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一号气缸、二号气缸、底座、转轴、转盘、支撑轴和连接轴;所述电机固定在主体顶部外壁,与搅拌单元连接,电机转动方式为转角为180°的往复转动;两个所述底座固定在主体顶部外壁上,用于支撑一号气缸和二号气缸;所述转轴固定在主体顶部外壁上,位于两个所述底座之间;所述转盘与转轴转动连接,可自由旋转;所述一号气缸固定在左侧底座上,气缸另一端伸缩轴活动连接在转盘偏心位置,一号气缸由搅拌单元提供气体,进行运动,推动转盘转动;所述二号气缸固定在右侧底座上,与一号气缸相对设置,二号气缸伸缩轴活动连接在转盘偏心位置,转盘转动带动二号气缸伸缩,产生气体用于驱动刮料单元;所述支撑轴位于转盘圆心上方,与转盘固定连接;所述一端连接轴与支撑轴顶部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搅拌单元固定连接,转盘来回转动,带动支撑轴来回转动,从而带动连接轴来回摆动,使搅拌单元做往复转动运动,进行搅拌。运作时,搅拌单元为提供气体作用于一号气缸,一号气缸伸缩推动转盘转动,转盘来回转动,带动支撑轴来回转动,从而带动连接轴来回摆动,使搅拌单元做往复转动运动,进行搅拌,同时转盘转动带动二号气缸伸缩,产生气体用于驱动刮料单元。优选地,所述搅拌单元包括旋转轴及搅拌机构;两个所述旋转轴位于搅拌腔左右两侧对称布置,左侧旋转轴穿过主体与电机连接,右侧旋转轴穿过主体与连接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多个搅拌机构,两个所述旋转上的搅拌机构交错设置。优选地,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三号气缸、搅拌叶、弹簧与一号气囊;所述三号气缸固定在旋转轴上,三号气缸伸缩轴与搅拌叶固定连接;三个所述搅拌竖直摆放,相邻搅拌叶之间通过两根弹簧连接,相邻搅拌叶之间固定有一号气囊,旋转轴来回转动,促使一号气囊压缩;当电机带动左侧旋转轴来回往复转动时,左侧旋转轴上的搅拌机构在惯性的作用下搅拌叶挤压一号气囊,产生气体用于带动一号气缸伸缩,从而带动转盘旋转,转盘旋转带动支撑轴来回摆动,带动连接轴与右侧旋转轴来回转动,及二号气缸压缩产生气体驱动刮料单元,右侧旋转轴旋转带动右侧搅拌机构来回转动,从而产生压缩气体,通过主体底部通入搅拌腔,用于加速搅拌,稳定内部气压的作用。运作时,电机带动左侧旋转轴来回往复转动时,左侧旋转轴上的搅拌机构在惯性的作用下搅拌叶挤压一号气囊,产生气体用于带动一号气缸伸缩,从而带动转盘旋转,转盘旋转带动支撑轴来回摆动,带动连接轴与右侧旋转轴来回转动,及二号气缸压缩产生气体驱动刮料单元,右侧旋转轴旋转带动右侧搅拌机构来回转动,从而产生压缩气体,通过主体底部通入搅拌腔,用于加速搅拌,稳定内部气压的作用。优选地,所述刮料单元包括磁环、刮块、弹簧及二号气囊;所述磁环位于移动腔,当二号气缸伸缩时,产生气体通入移动腔,磁环如活塞一般,在二号气缸吸气和排气作用下上下移动;两个所述二号气囊安装在主体内壁矩形槽内,可在矩形槽内移动,两个所述二号气囊分别与两个所述刮块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刮块为半圆环形与外径与主体内壁最小内径一致,两个所述刮板之间通过弹簧连接,刮板与主体内壁接触,可沿主体内壁波浪面移动,刮板与二号气囊固定连接,刮板沿主体内壁波浪面移动,带动二号气囊上下移动,同时由于主体内壁为波浪面,刮板与二号气囊固定连接,二号气囊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受到挤压与拉伸,产生气体带动三号气缸伸缩运作,使搅拌机构在往复摆动搅拌的同时,也进行伸缩运动,可以提高搅拌效率,促使搅拌感觉均匀。二号气缸伸缩时,产生气体通入移动腔,磁环如活塞一般,在二号气缸吸气和排气作用下上下移动,磁环移动在磁力作用下带动刮板移动,主体内壁为波浪面,刮板与二号气囊固定连接,二号气囊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受到挤压与拉伸,产生气体带动三号气缸伸缩运作,使搅拌机构在往复摆动搅拌的同时,也进行伸缩运动,可以提高搅拌效率,促使搅拌感觉均匀。优选地,所述磁环尺寸与移动腔尺寸一致,且磁环具有磁性;所述刮板为金属材料,在磁环磁力作用下紧贴主体内壁,同时磁环移动在磁力作用下带动刮板移动。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径向调节机构,电机带动左侧旋转轴来回往复转动时,左侧旋转轴上的搅拌机构在惯性的作用下搅拌叶挤压一号气囊,产生气体用于带动一号气缸伸缩,从而带动转盘旋转,转盘旋转带动支撑轴来回摆动,带动连接轴与右侧旋转轴来回转动,及二号气缸压缩产生气体驱动刮料单元,右侧旋转轴旋转带动右侧搅拌机构来回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酯合成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搅拌单元(2)、驱动单元(3)、刮料单元(4)、进料管(5)、出料管(6)和排气管(7);所述主体(1)为圆柱体,主体(1)包括高温导热腔(11)、移动腔(12)及搅拌腔(13);所述高温导热腔(11)位于外侧包裹移动腔(12)及搅拌腔(13),高温导热腔(11)内输送有高温导热剂;所述移动腔(12)位于高温导热腔(11)与搅拌腔(13)之间,用于带动刮料单元(4)移动;所述搅拌腔(13)位于主体(1)中心,搅拌腔(13)内壁为凹凸不平的波浪形表面,且左右两侧内部存在矩形槽,贯穿波浪形表面,搅拌腔(13)用于对物料的搅拌;所述驱动单元(3)位于主体(1)顶部外壁,用于驱动搅拌单元(2)及刮料单元(4)运作;所述搅拌单元(2)位于搅拌腔(13)内,穿过主体(1)上壁与驱动单元(3)连接;所述刮料单元(4)安装在主体(1)内壁,用于从釜壁面将物料刮下,防止了物料粘壁,避免物料温度不均匀;所述进料管(5)位于主体(1)左上方,贯穿主体(1),用于放料加料;所述出料管(6)位于主体(1)底部中间,用于将完成反应后的物料排出;所述排气管(7)位于主体(1)顶部右上方,贯穿主体(1),用于排出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酯合成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搅拌单元(2)、驱动单元(3)、刮料单元(4)、进料管(5)、出料管(6)和排气管(7);所述主体(1)为圆柱体,主体(1)包括高温导热腔(11)、移动腔(12)及搅拌腔(13);所述高温导热腔(11)位于外侧包裹移动腔(12)及搅拌腔(13),高温导热腔(11)内输送有高温导热剂;所述移动腔(12)位于高温导热腔(11)与搅拌腔(13)之间,用于带动刮料单元(4)移动;所述搅拌腔(13)位于主体(1)中心,搅拌腔(13)内壁为凹凸不平的波浪形表面,且左右两侧内部存在矩形槽,贯穿波浪形表面,搅拌腔(13)用于对物料的搅拌;所述驱动单元(3)位于主体(1)顶部外壁,用于驱动搅拌单元(2)及刮料单元(4)运作;所述搅拌单元(2)位于搅拌腔(13)内,穿过主体(1)上壁与驱动单元(3)连接;所述刮料单元(4)安装在主体(1)内壁,用于从釜壁面将物料刮下,防止了物料粘壁,避免物料温度不均匀;所述进料管(5)位于主体(1)左上方,贯穿主体(1),用于放料加料;所述出料管(6)位于主体(1)底部中间,用于将完成反应后的物料排出;所述排气管(7)位于主体(1)顶部右上方,贯穿主体(1),用于排出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酯合成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3)包括电机(31)、一号气缸(32)、二号气缸(33)、底座(34)、转轴(35)、转盘(36)、支撑轴(37)和连接轴(38);所述电机(31)固定在主体(1)顶部外壁,与搅拌单元(2)连接,电机(31)转动方式为转角为180°的往复转动;两个所述底座(34)固定在主体(1)顶部外壁上,用于支撑一号气缸(32)和二号气缸(33);所述转轴(35)固定在主体(1)顶部外壁上,位于两个所述底座(34)之间;所述转盘(36)与转轴(35)转动连接,可自由旋转;所述一号气缸(32)固定在左侧底座(34)上,气缸另一端伸缩轴活动连接在转盘(36)偏心位置,一号气缸(32)由搅拌单元(2)提供气体,进行运动,推动转盘(36)转动;所述二号气缸(33)固定在右侧底座(34)上,与一号气缸(32)相对设置,二号气缸(33)伸缩轴活动连接在转盘(36)偏心位置,转盘(36)转动带动二号气缸(33)伸缩,产生气体用于驱动刮料单元(4);所述支撑轴(37)位于转盘(36)圆心上方,与转盘(36)固定连接;所述一端连接轴(38)与支撑轴(37)顶部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搅拌单元(2)固定连接,转盘(36)来回转动,带动支撑轴(37)来回转动,从而带动连接轴(38)来回摆动,使搅拌单元(2)做往复转动运动,进行搅拌。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聚酯合成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单元(2)包括旋转轴(21)及搅拌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枫
申请(专利权)人:林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