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旋流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1225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8 2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体旋流混合装置,包括圆筒状的气体通道,沿所述气体通道内壁的圆周方向设置2~9片旋流叶片,所述旋流叶片的内缘与所述气体通道的内壁固定,且内缘与气体通道的母线呈5~15°夹角;所述旋流叶片的外缘沿气体流通方向向所述气体通道的轴线方向呈弧形延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气体流动特性及本身动能,经旋流叶片的旋流作用后,自动形成旋流态,能够大幅提升混合效果,使氨气与氮氧化物能够充分混合,从而进行混合气体与催化剂的反应,最大程度地减少氨气逃逸及其引起的各种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体旋流混合装置
本技术属于气体旋流
,特别涉及一种气体旋流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大部分火电厂采用SCR脱硝工艺,该工艺的核心是在合理的氨氮摩尔比下,将氨气与氮氧化物在混合后,经过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来完成反应,生成氮气与水。氨喷射到催化剂的过程,由于现有的氨气与氮氧化物混合烟道较短,氨气与氮氧化物不能保证完全混合,从而不能完全进行反应,氨与氮氧化物不能够完全反应,喷入的氨就会造成浪费,形成逃逸氨。逃逸过量的氨气能够与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氢。硫酸氢铵因其特殊物理性质,极易吸附并粘结在空预器换热元件上,常规的蒸汽吹灰和激波吹灰、在线高压水冲洗都难以去除。硫酸氢铵还会对空预器产生堵塞、腐蚀,并进一步影响下游的除尘器和脱硫。过量的氨逃逸不仅仅是脱硝系统本身的浪费,还是造成下游设备不能够稳定运行的原因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旋流混合装置,旨在解决目前氨气与氮氧化物混合不充分、氨气逃逸造成的附着空预器热元件、产生堵塞、腐蚀、影响除尘器和脱硫的问题,具有提升氨氮混合效果、减少氨逃逸量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气体旋流混合装置,包括圆筒状的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体旋流混合装置,包括圆筒状的气体通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气体通道内壁的圆周方向设置2~9片旋流叶片,所述旋流叶片的内缘与所述气体通道的内壁固定,且内缘与气体通道的母线呈5~15°夹角;所述旋流叶片的外缘沿气体流通方向向所述气体通道的轴线方向呈弧形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旋流混合装置,包括圆筒状的气体通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气体通道内壁的圆周方向设置2~9片旋流叶片,所述旋流叶片的内缘与所述气体通道的内壁固定,且内缘与气体通道的母线呈5~15°夹角;所述旋流叶片的外缘沿气体流通方向向所述气体通道的轴线方向呈弧形延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旋流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叶片的外缘沿气体流动方向的末端至所述气体通道的最近距离是所述气体通道半径的0.1~0.6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旋流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叶片的外缘在靠近所述气体通道进气端的一端与所述气体通道的内壁贴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旋流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叶片沿所述气体流通方向间隔设置有1~3组,且每组旋流叶片沿所述气体通道内壁的圆周方向均布片。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旋流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旋流叶片设置相同的片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王二忠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卓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