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式口咽通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1131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8 2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腔式口咽通气管,包括翼缘,所述翼缘上设有一氧气进管、一口咽排气管,所述口咽排气管的直径比所述氧气进管的直径大,所述口咽排气管与所述氧气进管连接在一起、形成连体式双腔结构,所述翼缘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固定长带、固定短带,且所述固定长带、固定短带上设有可相互配合的固定装置。本口咽通气管设有将进、出气管分开设置呈一小、一大的双管模式,改变现有一根通气管道的结构,提高患者对氧气的吸收量,杜绝氧气资源的浪费;同时设置可相互配合连接的固定长带和固定短带,有效防止口咽通气管的脱落,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腔式口咽通气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双腔式口咽通气管。
技术介绍
口咽通气管,主要用于昏迷后神志不清的患者,防止舌根后坠,堵塞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作为牙垫,避免雅观禁闭压迫气管导管;便于口腔护理,还有利于口咽部分分泌物被吸出。现有的口咽通气管,结构大都如图2所示,包括翼缘,设于翼缘上的一根通气管道,通气管道包括直管及与直管连接的弧形弯管,置管成功后,直管为近端,靠近人口,作为牙垫部分,弧形弯管为远端,伸入咽部,其弧度与口咽弧度相匹配。这种结构的口咽通气管存在以下缺陷:其一,只设置一根通气管道,进气与排气均是通过这根通气管道,进而影响氧气的吸收量,需要高流量的氧气才能提高血氧,造成氧气资源的浪费,同时口咽通气管上没有设置固定措施,患者不自主呕吐、咳嗽、可喷嚏等异常情况下时,极易造成通气管道的脱落,进而引起医疗事故;其二,为了便于插入通气管道,通气管道的材质过硬,大多为塑料制品,易造成副损伤,也在高温情况极易变形,使腔道变窄,不利通气。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双腔式口咽通气管,本通气管将进、出气管分开设置成一小、一大的双管模式,提高患者对氧气的吸收量,杜绝氧气资源的浪费,同时还设置可相互配合连接的固定长带和固定短带,防止管道的脱落,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双腔式口咽通气管,包括翼缘,所述翼缘上设有一氧气进管、一口咽排气管,所述口咽排气管的直径比所述氧气进管的直径大,所述口咽排气管、氧气进管均包括作为牙垫部分的直管、与口咽弧度相吻合的弧形管,且所述口咽排气管与所述氧气进管连接在一起、形成连体式双腔结构,所述翼缘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固定长带、固定短带,且所述固定长带、固定短带上设有可相互配合的固定装置。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为了保证通气管对人体无毒无害,且降低对人体口咽的副损伤程度,所述口咽排气管、氧气进管均是由医用硅胶制成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为了便于固定长带与固定短带之间的固定连接,且保证连接稳固,进一步防止管道的脱落,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所述固定长带上开设有若干个扣孔,所述固定短带上设有可与扣孔配合连接、且数量相同的卡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1、本口咽通气管设有将进、出气管分开设置呈一小、一大的双管模式,改变现有一根通气管道的结构,提高患者对氧气的吸收量,杜绝氧气资源的浪费;同时设置可相互配合连接的固定长带和固定短带,有效防止口咽通气管的脱落,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2、口咽排气管、氧气进管均是由医用硅胶制成的,一方面保证通气管对人体无毒无害,另一方面降低对人体口咽的副损伤程度。3、固定长带与固定短带通过扣孔、卡扣配合连接,便于固定长带与固定短带之间的固定连接,且保证连接稳固,进一步防止管道的脱落,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口咽通气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1、翼缘,2、氧气进管,3、口咽排气管,4、固定长带,5、固定短带,6、扣孔,7、卡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提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例,双腔式口咽通气管,包括翼缘1,所述翼缘1上设有一氧气进管2、一口咽排气管3,所述氧气进管2连接高压氧气输送管、使氧气直达咽部气管,所述口咽排气管3排除肺部呼气,所述口咽排气管3的直径比所述氧气进管2的直径大,所述口咽排气管3、氧气进管2均包括作为牙垫部分的直管、与口咽弧度相吻合的弧形管,且所述口咽排气管3与所述氧气进管2连接在一起、形成连体式双腔结构,所述翼缘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固定长带4、固定短带5,且所述固定长带4、固定短带5上设有可相互配合的固定装置。所述口咽排气管3、氧气进管2均是由医用硅胶制成的,医用硅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人体组织无刺激性、无毒性、无过敏反应、机体排异反应极少,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与体液以及组织接触过程中能保持其原有的弹性和柔软度,保证口咽排气管3、氧气进管2对人体无毒无害,且降低对人体口咽的副损伤程度。所述固定长带4上开设有若干个扣孔6,所述固定短带5上设有可与扣孔6配合连接、且数量相同的卡扣7,本实施例设置5个扣孔6和5个卡扣7,卡扣7与扣孔6便于连接、且连接稳固,从而便于固定长带4与固定短带5之间的固定连接,且保证连接稳固,进一步防止口咽通气管的脱落,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本技术使用时:把口咽排气管3、氧气进管2的弧形部沿舌面扣入咽部后,把固定长带4绕过颈部与固定短带5会合,通过相互配合连接的扣孔6和卡扣7将口咽通气管固定;将氧气进管2接通氧气供应装置,完成操作。当然,上面只是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描述,并非以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的原理、构造以及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腔式口咽通气管,包括翼缘(1),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缘(1)上设有一氧气进管(2)、一口咽排气管(3),所述口咽排气管(3)的直径比所述氧气进管(2)的直径大,所述口咽排气管(3)、氧气进管(2)均包括作为牙垫部分的直管、与口咽弧度相吻合的弧形管,且所述口咽排气管(3)与所述氧气进管(2)连接在一起、形成连体式双腔结构,所述翼缘(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固定长带(4)、固定短带(5),且所述固定长带(4)、固定短带(5)上设有可相互配合的固定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双腔式口咽通气管,包括翼缘(1),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缘(1)上设有一氧气进管(2)、一口咽排气管(3),所述口咽排气管(3)的直径比所述氧气进管(2)的直径大,所述口咽排气管(3)、氧气进管(2)均包括作为牙垫部分的直管、与口咽弧度相吻合的弧形管,且所述口咽排气管(3)与所述氧气进管(2)连接在一起、形成连体式双腔结构,所述翼缘(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固定长带(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冬琼
申请(专利权)人: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