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蛋白源成膜性农药助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991130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8 2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物蛋白源成膜性农药助剂,包括A相组分和B相组分,所述A相组分由以下成分按重量百分比构成:8‑10%植物蛋白,3‑5%甲基纤维素,7‑9%甘油,2‑3%DCM2,1‑3%烷基萘磺酸钠,2‑3%拉开粉BX,5‑7%扩散剂NNO,1‑3%助悬剂D06,2‑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余量为去离子水;所述B相组分由以下成分按重量百分比构成:8‑12%氯化钙,5‑8%氯化镁;余量为去离子水。A组分蛋白与农药先行喷铺于作物表面,B相后喷于作物表面起到点卤作用,使蛋白沉淀凝胶在作物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助剂可在作物表面形成安全环保生物膜,以增加农药持效期、增加药效,减少农药向植物内的渗透,减少农药残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植物蛋白源成膜性农药助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物蛋白源成膜性农药助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农药助剂适用于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农药,属于农药助剂

技术介绍
据申请人了解,常规的农药喷雾助剂成份正面临是否环境安全、是否生态安全的质疑,再加之本身具有的诸多固有缺陷,比如:(1)助剂的应用虽能降低农药用药量,降低用药成本,但国内农药制剂本身价格较低,即便应用助剂可以降低成本,也很难让农民花一份额外的钱去买助剂。(2)国内每公顷耕地喷液量过高,削弱了由助剂带来的经济效益。一些助剂的应用量是和喷液量成正比的,一般是助剂占喷液量的0.125%-1%,由于有这样的比例存在,所以较高的喷液量自然提高了每公顷助剂的应用成本。同时,有的时候高喷液量反而会降低助剂的增效效果。(3)国内对助剂研究较少,助剂品种单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我国推广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类除草剂助剂多以乙醇做溶剂,如YZ-901、AA-921等,在一定的湿度范围内,对农药有增效作用,但是在干旱条件下增效不明显。本专利技术申请人在实践研究中逐渐确认了成膜性农药助剂的优势,随后对成膜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物蛋白源成膜性农药助剂,其特征是,包括A相组分和B相组分,所述A相组分由以下成分按重量百分比构成:8‑10%植物蛋白, 3‑5%甲基纤维素,7‑9%甘油,2‑3% DCM2,1‑3%烷基萘磺酸钠,2‑3%拉开粉BX,5‑7%扩散剂NNO,1‑3%助悬剂D06,2‑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余量为去离子水;所述B相组分由以下成分按重量百分比构成:8‑12%氯化钙,5‑8%氯化镁;余量为去离子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蛋白源成膜性农药助剂,其特征是,包括A相组分和B相组分,所述A相组分由以下成分按重量百分比构成:8-10%植物蛋白,3-5%甲基纤维素,7-9%甘油,2-3%DCM2,1-3%烷基萘磺酸钠,2-3%拉开粉BX,5-7%扩散剂NNO,1-3%助悬剂D06,2-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余量为去离子水;所述B相组分由以下成分按重量百分比构成:8-12%氯化钙,5-8%氯化镁;余量为去离子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植物蛋白源成膜性农药助剂,其特征是,A相组分:8%植物蛋白,3%甲基纤维素,7%甘油,2%DCM2,1%烷基萘磺酸钠,2%拉开粉BX,5%扩散剂NNO,1%助悬剂D06,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余量为去离子水;B相组分:8%氯化钙和5%氯化镁,余量为去离子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植物蛋白源成膜性农药助剂,其特征是,A相组分:10%植物蛋白,5%甲基纤维素,9%甘油,3%DCM2,3%烷基萘磺酸钠,3%拉开粉BX,7%扩散剂NNO,3%助悬剂D06,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余量为去离子水;B相组分:12%氯化钙和8%氯化镁,余量为去离子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植物蛋白源成膜性农药助剂,其特征是,A相组分:9%植物蛋白,4%甲基纤维素,8%甘油,2.5%DCM2,2%烷基萘磺酸钠,2.5%拉开粉BX,6%扩散剂NNO,2%助悬剂D06,2.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余量为去离子水;B相组分:10%氯化钙和7%氯化镁,余量为去离子水。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燕朱宏葛永春闫小龙余向阳刘贤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