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生态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91100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8 2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河蟹生态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择周围绿地覆盖面积在80‑90%范围的天然河塘作为养殖地;S2:水草种植,并在池中投放螺蛳、蚬、河蚌、花蛤,让其自然生长繁育,为河蟹提供天然饲料;S3:河蟹种苗放养前使用配制的生物水浸过渡养殖2‑3天;S4:夜晚投放至河塘;S5:采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饲喂;S6:水质管理:夏季每日中午增氧机增氧2‑3h,注水至水位1.4‑1.6m,秋季水位为1.1‑1.3m,春秋季节,池塘每月换水1次,夏季每5‑7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30‑40%,本发明专利技术养殖方法科学合理,能够提高河蟹的成活率,有效预防河蟹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发生,养殖得到的成蟹规格大、体格健壮、产量高,具有较好的养殖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蟹生态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特别是指河蟹生态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螃蟹又称河蟹,是淡水甲壳动物,在淡水中长大,河蟹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河蟹目前已被中国人和海外人普遍公认的美食。在河蟹养殖生产上,也已实现了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由“大养蟹”向“养大蟹”转变,尤其是更加注重了生态、安全、环保、健康、无公害水产品的养殖,对水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就目前而言,单纯的追求过去那种高密度投放、高产量的小规格商品蟹,已不再有竞争优势,已不适应市场需求,它难于销售,市场价位低,养殖效益差。现在市场上需求的是,高质量、大规格的优质蟹,而且也是发展的趋势,它不但产品热销,而且售价高,养殖效益好。要养好蟹,养大蟹,养优质蟹,养健康蟹,养无公害蟹,就要实行健康的养殖方式。所谓健康养殖,是指依据河蟹的生物学特征,运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河蟹生产,即为河蟹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河蟹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使河蟹在生长发育期间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害的发生,养成的商品蟹。无污染,个体大,黄满膏肥,质量上乘。要进行无害化的管理,确保河蟹养殖从池塘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而让人们吃上放心的优质蟹。只有这样,产品才能畅销无阻,企业才能发展壮大,养殖河蟹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人工养殖河蟹的技术还后很多不足,人们对人工养蟹的经验还不完善。养殖河蟹在不同的阶段需要的饵料不同,需要的生长环境也不同,很多技术人员在养殖河蟹时忽视河蟹养殖生态环境的科学设置,使用工业配合饲料,盲目用药,造成河蟹生态环境的破坏,致使河蟹成活率低,品质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河蟹生态养殖方法养殖方法,成活率高,养殖甲鱼品质较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河蟹生态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择周围绿地覆盖面积在80-90%范围的天然河塘作为养殖地,控制白天最高水温在24-28℃范围,夜晚最低水温在13-18℃,平均溶氧量在4.4-4.6毫克/升范围,池底溶氧量在5.3-5.5毫克/升范围,水中pH值在7.2-7.5范围,透明度最低在40-50厘米范围,氨氮含量最高在0.14-0.16毫克/升范围,河底淤泥厚度在6-8厘米范围;S2:水草种植:在池塘中分散种植水草伊乐草、鸭舌草和轮叶黑藻,使得水草覆盖率在中后期为60-70%,在池中投放螺蛳、蚬、河蚌、花蛤,让其自然生长繁育,为河蟹提供天然饲料;S3:河蟹种苗放养前使用配制的生物水浸过渡养殖2-3天;S4:夜晚投放至河塘,投放量为500-600只/亩;S5:采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饲喂,投放初期每天投料量为蟹重的2-3%,7-9月份投料量为蟹重的4-6%,9月份以后投料量为蟹重的6-8%,投放前7天每天投喂1次,投喂时间为晚5-7时,7天之后每天投喂2次,投喂时间为早7-9时,晚5-7时,早、晚投放量比例为1:2;S6:水质管理:夏季每日中午增氧机增氧2-3h,注水至水位1.4-1.6m,秋季水位为1.1-1.3m,春秋季节,池塘每月换水1次,夏季每5-7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30-40%。优选的,生物水中食盐含量为0.12-0.14%、高锰酸钾含量为0.03-0.05%、亚甲基蓝含量为0.01-0.03%。优选的,所述人工配合饲料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南瓜50-60份、豆饼40-45份、当归35-40份、郁金3-5份、糙米20-25份、益母草15-20份、鱼粉10-15份、螺狮肉10-12份、薄荷8-10份。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河蟹生态养殖方法,本专利技术养殖方法科学合理,能够提高河蟹的成活率,有效预防河蟹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发生,养殖得到的成蟹规格大、体格健壮、产量高,具有较好的养殖经济效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河蟹生态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择周围绿地覆盖面积在80-90%范围的天然河塘作为养殖地,控制白天最高水温在24-28℃范围,夜晚最低水温在13-18℃,平均溶氧量在4.4-4.6毫克/升范围,池底溶氧量在5.3-5.5毫克/升范围,水中pH值在7.2-7.5范围,透明度最低在40-50厘米范围,氨氮含量最高在0.14-0.16毫克/升范围,河底淤泥厚度在6-8厘米范围;S2:水草种植:在池塘中分散种植水草伊乐草、鸭舌草和轮叶黑藻,使得水草覆盖率在中后期为60-70%,在池中投放螺蛳、蚬、河蚌、花蛤,让其自然生长繁育,为河蟹提供天然饲料;S3:河蟹种苗放养前使用配制的生物水浸过渡养殖2-3天;S4:夜晚投放至河塘,投放量为500-600只/亩;S5:采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饲喂,投放初期每天投料量为蟹重的2-3%,7-9月份投料量为蟹重的4-6%,9月份以后投料量为蟹重的6-8%,投放前7天每天投喂1次,投喂时间为晚5-7时,7天之后每天投喂2次,投喂时间为早7-9时,晚5-7时,早、晚投放量比例为1:2;S6:水质管理:夏季每日中午增氧机增氧2-3h,注水至水位1.4-1.6m,秋季水位为1.1-1.3m,春秋季节,池塘每月换水1次,夏季每5-7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30-40%。其中,生物水中食盐含量为0.12-0.14%、高锰酸钾含量为0.03-0.05%、亚甲基蓝含量为0.01-0.03%。所述人工配合饲料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南瓜50-60份、豆饼40-45份、当归35-40份、郁金3-5份、糙米20-25份、益母草15-20份、鱼粉10-15份、螺狮肉10-12份、薄荷8-10份。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河蟹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选择周围绿地覆盖面积在80‑90%范围的天然河塘作为养殖地,控制白天最高水温在24‑28℃范围,夜晚最低水温在13‑18℃,平均溶氧量在4.4‑4.6毫克/升范围,池底溶氧量在5.3‑5.5毫克/升范围,水中pH值在7.2‑7.5范围,透明度最低在40‑50厘米范围,氨氮含量最高在0.14‑0.16毫克/升范围,河底淤泥厚度在6‑8厘米范围;S2:水草种植:在池塘中分散种植水草伊乐草、鸭舌草和轮叶黑藻,使得水草覆盖率在中后期为60‑70%,在池中投放螺蛳、蚬、河蚌、花蛤,让其自然生长繁育,为河蟹提供天然饲料;S3:河蟹种苗放养前使用配制的生物水浸过渡养殖2‑3天;S4:夜晚投放至河塘,投放量为500‑600只/亩;S5:采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饲喂,投放初期每天投料量为蟹重的2‑3%,7‑9月份投料量为蟹重的4‑6%,9月份以后投料量为蟹重的6‑8%,投放前7天每天投喂1次,投喂时间为晚5‑7时,7天之后每天投喂2次,投喂时间为早7‑9时,晚5‑7时,早、晚投放量比例为1:2;S6:水质管理:夏季每日中午增氧机增氧2‑3h,注水至水位1.4‑1.6m,秋季水位为1.1‑1.3m,春秋季节,池塘每月换水1次,夏季每5‑7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30‑40%。...

【技术特征摘要】
1.河蟹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选择周围绿地覆盖面积在80-90%范围的天然河塘作为养殖地,控制白天最高水温在24-28℃范围,夜晚最低水温在13-18℃,平均溶氧量在4.4-4.6毫克/升范围,池底溶氧量在5.3-5.5毫克/升范围,水中pH值在7.2-7.5范围,透明度最低在40-50厘米范围,氨氮含量最高在0.14-0.16毫克/升范围,河底淤泥厚度在6-8厘米范围;S2:水草种植:在池塘中分散种植水草伊乐草、鸭舌草和轮叶黑藻,使得水草覆盖率在中后期为60-70%,在池中投放螺蛳、蚬、河蚌、花蛤,让其自然生长繁育,为河蟹提供天然饲料;S3:河蟹种苗放养前使用配制的生物水浸过渡养殖2-3天;S4:夜晚投放至河塘,投放量为500-600只/亩;S5:采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饲喂,投放初期每天投料量为蟹重的2-3%,7-9月份投料量为蟹重的4-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典亮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康青源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