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品质中华绒螯蟹的生态原位修复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8477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5 2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华绒螯蟹的生态养殖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包括池塘选择、池塘清整消毒;早春2~3月栽种水草,所述水草种植采用“2+2”复合型水草种植模式,以伊乐藻和微齿眼子菜为主,苦草、轮叶黑藻为辅;投放蟹苗种;池塘水温达到10℃以上时开始投喂饲料;5月~6月向池塘中投放翘嘴鳜和抱卵青虾;清明前,开始向池塘投放螺蛳;日常管理,观察水质变化,并对水质进行调节,检修设施并适时驱除敌害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合理的养殖密度和放养规格决定了养殖的产量和成蟹的规格:本发明专利技术亩放800只扣蟹,收获约600只成蟹,亩产值3万元的“863”模式培养大规格、高品质的品牌蟹,是值得复制推广的生态养殖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品质中华绒螯蟹的生态原位修复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涉及一种中华绒螯蟹的生态养殖方法,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以伊乐藻和微齿眼子菜等水草种植为主并投螺稀养的方式开展中华绒螯蟹生态原位修复的养殖方法,即中华绒螯蟹“诺亚1号”的“863”高效健康生态养殖方法,本专利技术方法可促进中华绒螯蟹品质和增产,并有效保障优良水质。
技术介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又名河蟹、螃蟹,肉质鲜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属淡水蟹中经济价值最高的经济蟹类,也是中国传统的名贵水产品之一。由于野生中华绒螯蟹捕获困难,数量少,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常采用人工养殖。目前人工养殖中华绒螯蟹普遍存在资源利用率低且苗种投放量,中华绒螯蟹生长发育缓慢、个头小、品质差,产量低等缺陷,严重影响了中华绒螯蟹养殖的经济效益。中华绒螯蟹“诺亚1号”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诺亚方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常州市武进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联合选育而成的规格大、抗逆性强河蟹新品种(证书编号:GS-01-005-2016)。目前,本专利技术探索出了上述中华绒螯蟹“诺亚1号”的“863”高效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创建了“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大规格蟹品质控制技术,促进了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和增产,同时采用原位修复技术保障了良好的水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基础上述理由,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促进中华绒螯蟹生长、品质和增产的以伊乐藻和微齿眼子菜等水草种植为主并投螺稀养进行生态养殖方法,本专利技术养殖方法提供了中华绒螯蟹生长各阶段所需的营养物质,整个养殖季节采用:“精、粗、荤”搭配,以“荤”为主,旨在培育出大规格、高品质的优质蟹。另外,本专利技术以伊乐藻和微齿眼子菜为主,苦草、轮叶黑藻为辅的“2+2”复合型水草种植并投螺稀养模式,是生产“青背、白肚、金爪、黄毛”高品质的生态蟹的关键。本专利技术上述所述的一种可促进中华绒螯蟹生长、品质和增产的以伊乐藻和微齿眼子菜等水草种植为主并投螺稀养进行生态养殖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池塘选择:池塘为长方形,面积10~12亩,池深1.5~2m,池塘底质为砂质土,淤泥层不超过10cm,且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配备独立的进、排水系统、生态沟渠和增氧设施;池塘四周设置有护坡、防逃设施;(2)池塘清整消毒:冬季清整池塘,池塘清整后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3)早春2~3月栽种水草并施无机肥,所述水草种植采用“2+2”复合型水草种植模式,以伊乐藻和微齿眼子菜为主,苦草、轮叶黑藻为辅;然后根据水草长势,适时或定期施撒有机肥、培藻液和固根肥、叶肥,控制水草生长密度;(4)3月底前将中华绒螯蟹苗种进行消毒处理后投放到池塘中,所述苗种规格为100~120只/kg,投放密度为800只/亩;(5)池塘水温达到10℃以上时开始投喂饲料,实际投喂量根据季节、天气、水色、摄食情况酌情增减,以投喂后2h内基本吃完为宜;(6)5月~6月向池塘中投放翘嘴鳜和抱卵青虾;(7)清明前,开始向池塘投放螺蛳;(8)日常管理: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水质变化,并对水质进行调节,查看中华绒螯蟹的活动、蜕壳、摄食情况,检修养殖设施,观察并驱除敌害。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步骤(1)中所述水质的水色为黄绿色或黄褐色,透明度为30~50cm。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步骤(2)中所述池塘消毒方法具体是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按75~100kg/亩生石灰或35kg/亩漂白粉的比例投入到池塘中。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步骤(3)中水草株间距为1.5~2.5m,中间插种微齿眼子菜,水草种植覆盖率为池塘总面积的60~70%。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步骤(3)中所述无机肥采用磷酸二氢钠或碳酸氢铵,施用量为1~5kg/亩。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步骤(3)中有机肥优选为腐熟的水产专用有机粪肥,按50kg/亩的比例投入到池塘中。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步骤(4)中所述中华绒螯蟹苗种优选为中华绒螯蟹“诺亚1号”品种。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步骤(5)中饲料投喂量具体为:3~4月日投饵量为投放螃蟹总重量的0.8~1.2%;5~6月日投饵量为投放螃蟹总重量的3~5%;7~10月日投饵量为投放螃蟹总重量的5~10%。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步骤(5)中所述饲料包括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及全价配合饲料,其中所述动物学饲料主要为小杂鱼、河蚌等;所述植物性饲料主要为豆饼、花生饼、玉米、小麦、地瓜、土豆、南瓜、各种水草等。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步骤(6)中所述翘嘴鳜的投放量为5~10尾/亩,翘嘴鳜全长5~8cm;所述抱卵青虾的投放量为0.1~0.2kg/亩。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步骤(6)中所述翘嘴鳜的投放时间优选为5月下旬~6月上旬。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步骤(7)中所述投放螺蛳共投放2次:清明前第一次投放,投放量为200~250kg/亩;7~8月第二次投放,投放量为200~250kg/亩。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步骤(8)中水质调节具体如下:3~5月蟹种放养后早期,控制水深为0.6~0.8m,6~8月控制水深1.2~1.5m,9~11月控制水深1.0~1.2m;池塘每5~7天注入新水1次,高温季节每天注水5~10cm,老水排入生态沟渠,保持池水清新;在高温天气的20:00~8:00开增氧机,阴天全天开机,每半个月使用光合细菌或EM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1次改善水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合理的养殖密度和放养规格决定了养殖的产量和成蟹的规格:本专利技术亩放800只扣蟹,收获约600只成蟹,亩产值3万元的“863”模式培养大规格、高品质的品牌蟹,是值得复制推广的生态养殖模式。(2)本专利技术减少河蟹放养量后,坚持增加投喂冰鲜小杂鱼等动物性饵料培育大规格、高品质的优质蟹;整个养殖季节采用:“精、粗、荤”搭配,以“荤”为主。更重要的是坚持以伊乐藻和微齿眼子菜为主,苦草、轮叶黑藻为辅的“2+2”复合型水草种植模式,是生产“青背、白肚、金爪、黄毛”高品质的生态蟹的关键;(3)本专利技术根据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颁布实施的《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DB32/T1705-2018)的规定,本试验中对原有的排水沟进行了改造,设计建造面积占比达8.5%的生态沟渠,要求建筑坡比大于1:2.5缓坡,有效沉淀深度为1.5m以上,沟壁以用改良式植生型仿生砌块砌筑为宜,夏季在沟中沿水流方向梯级布置水花生、浮床空心菜等吸附能力较强的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盖度达38%。秋冬季收获河蟹后排空沟水,使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办法清除沟中的沉淀物和死亡的植物,收集堆肥处理后用于农业作物栽培,建立河蟹生态循环养殖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护坡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的池塘增氧布设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案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案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现给出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有创造性,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案例。根据本申请包含的信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轻而易举地对本专利技术的精确描述进行各种改变,而不会偏离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应该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品质中华绒螯蟹的生态原位修复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池塘选择:池塘为长方形,面积10~12亩,池深1.5~2m,池塘底质为砂质土,淤泥层不超过10cm,且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配备独立的进、排水系统、生态沟渠和增氧设施;池塘四周设置有护坡、防逃设施;(2)池塘清整消毒:冬季清整池塘,池塘清整后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3)早春2~3月栽种水草并施无机肥,所述水草种植采用“2+2”复合型水草种植模式,以伊乐藻和微齿眼子菜为主,苦草、轮叶黑藻为辅;然后根据水草长势,适时或定期施撒有机肥、培藻液和固根肥、叶肥,控制水草生长密度;(4)3月底前将中华绒螯蟹苗种进行消毒处理后投放到池塘中,所述苗种规格为100~120只/kg,投放密度为800只/亩;(5)池塘水温达到10℃以上时开始投喂饲料,实际投喂量根据季节、天气、水色、摄食情况酌情增减,以投喂后2h内基本吃完为宜;(6)5月~6月向池塘中投放翘嘴鳜和抱卵青虾;(7)清明前,开始向池塘投放螺蛳;(8)日常管理: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水质变化,并对水质进行调节,查看中华绒螯蟹的活动、蜕壳、摄食情况,检修养殖设施,观察并驱除敌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品质中华绒螯蟹的生态原位修复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池塘选择:池塘为长方形,面积10~12亩,池深1.5~2m,池塘底质为砂质土,淤泥层不超过10cm,且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配备独立的进、排水系统、生态沟渠和增氧设施;池塘四周设置有护坡、防逃设施;(2)池塘清整消毒:冬季清整池塘,池塘清整后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3)早春2~3月栽种水草并施无机肥,所述水草种植采用“2+2”复合型水草种植模式,以伊乐藻和微齿眼子菜为主,苦草、轮叶黑藻为辅;然后根据水草长势,适时或定期施撒有机肥、培藻液和固根肥、叶肥,控制水草生长密度;(4)3月底前将中华绒螯蟹苗种进行消毒处理后投放到池塘中,所述苗种规格为100~120只/kg,投放密度为800只/亩;(5)池塘水温达到10℃以上时开始投喂饲料,实际投喂量根据季节、天气、水色、摄食情况酌情增减,以投喂后2h内基本吃完为宜;(6)5月~6月向池塘中投放翘嘴鳜和抱卵青虾;(7)清明前,开始向池塘投放螺蛳;(8)日常管理: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水质变化,并对水质进行调节,查看中华绒螯蟹的活动、蜕壳、摄食情况,检修养殖设施,观察并驱除敌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原位修复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池塘消毒方法具体是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按75~100kg/亩生石灰或35kg/亩漂白粉的比例投入到池塘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原位修复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水草株间距为1.5~2.5m,中间插种微齿眼子菜,水草种植覆盖率为池塘总面积的60~7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原位修复养殖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跑徐钢春庄红根唐永凯戴飞聂志娟沈董杰李全杰陈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苏州优华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