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紧穗野生稻芽为外植体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紧穗野生稻芽为外植体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
技术介绍
野生稻资源是水稻育种中获得有利外源基因的一个重要来源。紧穗野生稻(Oryzaeichingeri)原产于非洲,斯里南卡,具有CC染色体组,与栽培稻亲缘关系较远,并具有许多优良特性,如抗虫、抗病、抗旱、植株高大、功能叶片耐衰老、良好生长优势等。目前,紧穗野生稻的繁殖手段主要是茎干扦插和分根移栽,以及种子繁殖,利用茎干扦插和分根移栽繁殖紧穗野生稻后代,繁殖过程繁琐、繁殖率低、时间长;利用种子进行繁殖,种子落粒性强,种子品质较差,种子萌发率较低,这样严重妨碍了紧穗野生稻的保存、保护和利用。为了更多、更好、更快地获得紧穗野生稻后代,开发一种拓宽紧穗野生稻繁殖范围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紧穗野生稻芽为外植体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前处理、诱导培养、增殖培养、分化培养、壮苗培养、生根培养和炼苗移栽步骤,具体包括:A、前处理:选择无病害的新芽,清洗后灭菌备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紧穗野生稻芽为外植体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处理、诱导培养、增殖培养、分化培养、壮苗培养、生根培养和炼苗移栽步骤,具体包括:A、前处理:选择无病害的新芽,清洗后灭菌备用;B、诱导培养:将前处理后的新芽接入诱导培养基上,于温度25~30℃下暗培养40~55天得到诱导愈伤组织;C、增殖培养:将诱导愈伤组织切成0.2~0.3cm接入增殖培养基中,于温度25~30℃、光照为1500~2500Lx下进行弱光培养30~40天得到增殖愈伤组织;D、分化培养:将增殖愈伤组织接入分化培养基中,于温度25~30℃、光照为3500~4500Lx下进行光照培养25~37天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紧穗野生稻芽为外植体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处理、诱导培养、增殖培养、分化培养、壮苗培养、生根培养和炼苗移栽步骤,具体包括:A、前处理:选择无病害的新芽,清洗后灭菌备用;B、诱导培养:将前处理后的新芽接入诱导培养基上,于温度25~30℃下暗培养40~55天得到诱导愈伤组织;C、增殖培养:将诱导愈伤组织切成0.2~0.3cm接入增殖培养基中,于温度25~30℃、光照为1500~2500Lx下进行弱光培养30~40天得到增殖愈伤组织;D、分化培养:将增殖愈伤组织接入分化培养基中,于温度25~30℃、光照为3500~4500Lx下进行光照培养25~37天后,再换相同分化培养基一次,于温度25~30℃、光照为3500~4500Lx下进行光照培养15~20天得到小苗;E、壮苗培养:将小苗接入壮苗培养基中,于温度25~30℃、光照为3500~4500Lx下进行光照培养25~35天得到健壮无根苗;F、生根培养:将健壮无根苗接入生根培养基中,于温度25~30℃、光照为1500~2500Lx下进行弱光培养15~25天得到生根苗;G、炼苗移栽:将生根苗的根部培养基冲洗干净,加水淹没根部,于温度25~30℃、光照为1500~2500Lx下过渡培养5~9天,然后移栽到市购营养基质中于温度25~30℃、光照为1500~2500Lx下培养12~16天直至叶片展开、新根长出,然后移栽至大田中;其中,所述的诱导培养基为:N6基本培养基+2,4-D4.0~6.0mg/L+植物凝胶2.5~3.0g/L+蔗糖30%,pH5.8~6.0;所述的增殖培养基为:N6基本培养基+2,4-D5.0~7.0mg/L+植物凝胶2.5~3.0g/L+蔗糖20%,pH5.8~6.0;所述的分化培养基为:N6基本培养基+6-BA6mg/L+NAA0.2~0.4mg/L+KT1~3mg/L+植物凝胶2.5~3.0g/L+蔗糖30%,pH5.8~6.0;所述的壮苗培养基为:N6基本培养基+6-BA1~3mg/L+IAA0.1~0.3mg/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玲仙,钟巧芳,陈越,付坚,程在全,陈玲,柯学,曾民,肖素勤,殷富有,张敦宇,余腾琼,王波,曾黎琼,李娥贤,蒋聪,吴金虎,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