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栽种间距的无土栽培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0941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8 1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栽种间距的无土栽培支架,包括底座和升降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启动电动机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和转动杆进行自转,从而与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的第一滑块随着第一螺纹杆的转动而沿着第一螺纹杆进行直线移动,同时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的第二滑块随着第二螺纹杆的转动而沿着第二螺纹杆进行直线移动,且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因为第一螺纹杆与第二螺纹杆的螺纹方向相反从而做分离运动或相向运动从而移动栽培管一与移动栽培管二之间可以进行间距调节;同时驱动气缸,使得气缸将伸出安装槽将滚轮顶出安装槽,设备可以通过滚轮进行移动,在设备需要制动时,收缩气缸,使得气缸将滚轮收回安装槽中,完成复位,提高了设备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栽种间距的无土栽培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土栽培支架,具体是一种可调节栽种间距的无土栽培支架。
技术介绍
无土栽培与常规栽培的根本区别,就是可以不用土壤,直接用营养液来栽培植物。目前的无土栽培技术中,为了固定植物,增加空气含量,大多采用砂砾、泥炭、蛭石、珍珠岩、岩棉、锯木屑等作为固定基质,以有效控制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水分、光照、养分和空气的要求,无土栽培与常规栽培区别点是:具有不依赖土壤,可扩大种植范围,有效控制和加速农作物生长,提高农作物质量,适于进行工厂化,规模化,定制化农业发展,能够减低人工操作,降低农作物的劳动成本,而现有的无土栽培技术中,栽培管之间的间距不能进行调节,从而在植物进行生长时,因为两个栽培管之间的间距问题导致植物生长过程中会出现长歪现象,因此需要一种可调节栽种间距的无土栽培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栽种间距的无土栽培支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栽种间距的无土栽培支架,包括底座和升降架,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且垂直设置的升降架,且升降架为中空结构;两个所述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栽种间距的无土栽培支架,包括底座(1)和升降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且垂直设置的升降架(2),且升降架(2)为中空结构;两个所述升降架(2)内均安装有相同的调节装置,且调节装置由第一螺纹杆(3)、第二螺纹杆(4)、转动杆(5)、第一滑块(6)、第二滑块(7)和斜齿齿轮一(8)组成,所述第一螺纹杆(3)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升降架(2)的内上壁转动连接,且第一螺纹杆(3)的另一端贯穿第一滑块(6)并与第一滑块(6)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3)的贯穿端与第二螺纹杆(4)的一端焊接,且第二螺纹杆(4)的另一端贯穿第二滑块(7)并与第二滑块(7)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栽种间距的无土栽培支架,包括底座(1)和升降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且垂直设置的升降架(2),且升降架(2)为中空结构;两个所述升降架(2)内均安装有相同的调节装置,且调节装置由第一螺纹杆(3)、第二螺纹杆(4)、转动杆(5)、第一滑块(6)、第二滑块(7)和斜齿齿轮一(8)组成,所述第一螺纹杆(3)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升降架(2)的内上壁转动连接,且第一螺纹杆(3)的另一端贯穿第一滑块(6)并与第一滑块(6)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3)的贯穿端与第二螺纹杆(4)的一端焊接,且第二螺纹杆(4)的另一端贯穿第二滑块(7)并与第二滑块(7)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4)到的贯穿端与转动杆(5)的一端焊接,且转动杆(5)的另一端与斜齿齿轮一(8)侧面的转动中心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调节装置内的斜齿齿轮一(8)分别与第一斜齿齿轮(9)和第二斜齿齿轮(10)相互啮合,且第一斜齿齿轮(9)与第二斜齿齿轮(10)相对的转动中心通过水平色设置的转动轴(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齿齿轮(10)的另一侧的转动中心与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连杆的另一端贯穿升降架(2)的侧壁并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轴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动机(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电动机(12)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上表面;两个所述升降架(2)靠近底座(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栽培管(13),两个所述第一滑块(6)相对的面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利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中农富源现代农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