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监控式植物种子发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0909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8 1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可监控式植物种子发芽装置,其包括发芽盘,还包括基座,所述发芽盘设置在基座上,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设置有顶架,所述顶架上设置有第一直线驱动装置,所述顶架下方位于发芽盘上方设置有朝向发芽盘的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通过第二直线驱动装置驱动并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由第一直线驱动装置驱动并沿水平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发芽盘可控制植物种子数量和间距,通过与摄像装置的配套使用,具有操作简便,省时省力,降低试验误差,能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全过程进行实时观察和记录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监控式植物种子发芽装置
本技术涉及植物培育领域,尤其涉及可监控式植物种子发芽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实验室内的种子发芽试验普遍采用两种装置,基础的为培养皿内铺圆形的定性滤纸,并在滤纸上按一定间距摆放相应数量的种子进行发芽;而当试验要采集发芽种子测定相关实验指标需要大量的样品时,则是利用一种浅口塑料盆钵铺上相应大小的滤纸,每盆称取等量的种子铺在滤纸上进行发芽。但以上两种装置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按一定间距摆放种子会浪费大量时间和人力、因每粒种子间没有分割设施在浇灌营养液(处理液)时容易将种子冲散,以及因缺乏配套的安装摄影摄像的装置而无法对种子萌发的全过程进行实时观察和监控等因素,从而给试验本身带来了诸多不便和人为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对种子萌发的全过程进行观察的可监控式植物种子发芽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可监控式植物种子发芽装置,包括发芽盘,还包括基座,所述发芽盘设置在基座上,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设置有顶架,所述顶架上设置有第一直线驱动装置,所述顶架下方位于发芽盘上方设置有朝向发芽盘的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通过第二直线驱动装置驱动并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由第一直线驱动装置驱动并沿水平方向移动。进一步的是,所述发芽盘包括生长盆,所述生长盆具有的内腔底部设置有夹板,所述夹板与生长盆的内腔底部之间设置有滤纸;所述夹板上设置有均匀分布,且贯穿夹板的筛孔。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第二直线驱动装置以及摄像装置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与终端机相连。进一步的是,所述控制器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终端机相连。进一步的是,所述支撑柱与基座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柱与顶架之间为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由第一电机驱动的第一丝杠、与第一丝杠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母以及与第一螺母相连的中间架;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包括与中间架相连的连接板、安装在连接板上的第二电机、由第二电机驱动的第二丝杠、与第二丝杠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母、与第二螺母相连的用于固定摄像装置的卡接架,所述卡接架远离第二丝杠的一端与设置在连接板上的导向柱滑动配合。进一步的是,所述连接板上还设置有摄像装置保护槽,所述摄像装置可由卡接架驱动沿直线移动从所述摄像装置保护槽内伸出。进一步的是,所述夹板的两端均设置有提拉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摄像装置可对种子发芽全过程进行拍摄,便于对种子发芽全过程进行观察。通过终端机可接收摄像装置的信号,进而可对种子发芽全过程进行监控。同时,可通过第一直线驱动装置和第二直线驱动装置对摄像装置的位置进行调整,也就是实现在水平方向以及竖直方向上的位置调整,便于对不同种子进行更加清晰详细的拍摄。本技术的发芽盘可控制植物种子数量和间距,通过与摄像装置的配套使用,具有操作简便,省时省力,降低试验误差,能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全过程进行实时观察和记录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发芽盘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A向视图。图中标示:2-生长盆,21-凸沿,3-夹板,31-筛孔,32-提拉柱,4-滤纸,6-基座,7-支撑柱,8-顶架,9-第一直线驱动装置,100-发芽盘,110-第二直线驱动装置,120-摄像装置,91-第一电机,92-第一丝杠,93-第一螺母,94-中间架,111-第二电机,112-第二丝杠,113-卡接架,114-导向柱,115-连接板,130-摄像装置保护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的可监控式植物种子发芽装置,包括发芽盘100,还包括基座6,所述发芽盘100设置在基座6上,所述基座6上设置有多个支撑柱7,所述支撑柱7的顶端设置有顶架8,所述顶架8上设置有第一直线驱动装置9,所述顶架8下方位于发芽盘100上方设置有朝向发芽盘100的摄像装置120,所述摄像装置120通过第二直线驱动装置110驱动并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110由第一直线驱动装置9驱动并沿水平方向移动。使用时,摄像装置在第二直线驱动装置110带动下可上下移动,第二直线驱动装置110在第一直线驱动装置9带动下可左右移动,进而可实现摄像装置上下左右移动。上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9和第二直线驱动装置110的实施方式有多种。比如气缸、曲柄连杠机构等。以下介绍一种便于远程控制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9包括第一电机91、由第一电机驱动的第一丝杠92、与第一丝杠92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母93以及与第一螺母93相连的中间架94,设置时,顶架8上设置有用于供中间架94向下伸出的滑槽81,这样便于节约空间。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110包括与中间架94相连的连接板115、安装在连接板115上的第二电机111、由第二电机111驱动的第二丝杠112、与第二丝杠112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母、与第二螺母相连的用于固定摄像装置的卡接架113,上述卡接架113可为具有一定弹性的塑料卡接架,也可以是铝合金等轻质金属制成的具有压簧的架体等。所述卡接架113远离第二丝杠112的一端与设置在连接板115上的导向柱114滑动配合。上述各个零部件之间可通过螺栓等方式连接。中间架94由第一螺母93驱动水平移动并带动连接板115移动,进而带动连接板115上安装的各个机构移动,从而实现安装在卡接架113上的摄像装置120的左右移动。第二电机111可驱动第二丝杠112带动第二螺母上下移动,第二螺母带动卡接架113上下移动,进而驱动安装在卡接架113上的摄像装置120上下移动。上述这种实施例便于远程控制管理,比如,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9、第二直线驱动装置110以及摄像装置120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与终端机相连。也就是通过终端机可远程控制上述第一电机91、第二电机111和摄像装置120。摄像装置120的信号可传输给终端机,便于远程监控管理,通过终端机可向控制器发送指令进而操控第一电机91和第二电机111。上述控制器与终端机的连接可为有线连接,也可以是:所述控制器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终端机相连。上述终端机可以是台式机,也可以是移动设备。在上述基础上,为了便于拆卸和安装,所述支撑柱7与基座6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柱7与顶架8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比如,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是,为了保护摄像装置,所述连接板115上还设置有摄像装置保护槽130,所述摄像装置120可由卡接架113驱动沿直线移动从所述摄像装置保护槽130内伸出。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芽盘的实施例:所述发芽盘包括生长盆2,所述生长盆2具有的内腔底部设置有夹板3,所述夹板3与生长盆2的内腔底部之间设置有滤纸4;所述夹板3上设置有均匀分布,且贯穿夹板3的筛孔31。在使用过程中:生长盆2内腔底部放置滤纸4,再在滤纸4上放置夹板3,在夹板3上的筛孔31内放置待培育种子然后对种子进行发芽培养。在种子发芽的过程中由于夹板3下方设置有滤纸4,因此滤纸4可以为种子的生长萌发提供必要的水分。如图1所示,通过在夹板3的两端均设置有提拉柱32,在取出植物幼苗时,只需通过拉起提拉柱32,提拉柱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监控式植物种子发芽装置,包括发芽盘(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座(6),所述发芽盘(100)设置在基座(6)上,所述基座(6)上设置有多个支撑柱(7),所述支撑柱(7)的顶端设置有顶架(8),所述顶架(8)上设置有第一直线驱动装置(9),所述顶架(8)下方位于发芽盘(100)上方设置有朝向发芽盘(100)的摄像装置(120),所述摄像装置(120)通过第二直线驱动装置(110)驱动并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110)由第一直线驱动装置(9)驱动并沿水平方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可监控式植物种子发芽装置,包括发芽盘(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座(6),所述发芽盘(100)设置在基座(6)上,所述基座(6)上设置有多个支撑柱(7),所述支撑柱(7)的顶端设置有顶架(8),所述顶架(8)上设置有第一直线驱动装置(9),所述顶架(8)下方位于发芽盘(100)上方设置有朝向发芽盘(100)的摄像装置(120),所述摄像装置(120)通过第二直线驱动装置(110)驱动并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110)由第一直线驱动装置(9)驱动并沿水平方向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监控式植物种子发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芽盘包括生长盆(2),所述生长盆(2)具有的内腔底部设置有夹板(3),所述夹板(3)与生长盆(2)的内腔底部之间设置有滤纸(4);所述夹板(3)上设置有均匀分布,且贯穿夹板(3)的筛孔(3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监控式植物种子发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9)、第二直线驱动装置(110)以及摄像装置(120)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与终端机相连。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监控式植物种子发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终端机相连。5.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州彭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