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D装置以及AED监控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0883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急救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AED装置以及AED监控系统。该AED装置包括:控制设备以及AED设备,控制设备与AED设备建立有通信连接,用以检测AED设备所处的工作状态,AED设备装配有定位芯片,以使控制设备能够实时获取AED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检测AED设备所处的工作状态以及实时获取AED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AED装置以及AED监控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急救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AED装置以及AED监控系统。
技术介绍
AED是指自动体外除颤器又称自动体外电击器、自动电击器、自动除颤器、心脏除颤器及傻瓜电击器等,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其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医疗设备。目前,公共场所用于存放AED的装置无法检测其中所存放的AED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并且AED所处位置不能及时向欲使用者及时反馈,往往需要欲使用者自行或者按照指示寻找到AED的存放位置。如此一来,就增加了欲使用者找到AED所耗费的时间,将不利于突发心猝患者的急救,很可能因此错过抢救的黄金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AED装置以及AED监控系统,能够检测AED设备所处的工作状态以及实时获取AED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AED装置,该AED装置包括控制设备以及AED设备,控制设备与AED设备建立有通信连接,用以检测AED设备所处的工作状态,AED设备装配有定位芯片,以使控制设备能够实时获取AED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AED装置进一步包括壳体,控制设备与AED设备存放于壳体中,控制设备包括检测电路,检测电路可通过通信连接向AED设备传输检测信号,且AED设备将对应检测信号的检测结果反馈至检测电路,以检测AED设备所处的工作状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壳体一侧面设置有第一窗体,第一窗体部分区域为透明材质,第一窗体对应AED设备所处空间设置,可控制第一窗体开启或关闭,以在第一窗体处于开启状态下,从壳体中取出AED设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壳体设置有第一窗体的侧面靠近壳体顶部的区域设置有摄像设备,壳体对应第一窗体设置有第一传感器,摄像设备以及第一传感器分别与控制设备连接,用于检测第一窗体的开启以及关闭动作;其中,在第一窗体执行开启动作时,控制设备能够激活摄像设备执行拍摄工作,并在第一窗体执行关闭动作时驱动摄像设备停止拍摄工作。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壳体设置有第一窗体的侧面还设置有第二窗体,第一窗体与第二窗体分层设置并且分别对应壳体中不同的空间,第二窗体所对应壳体的空间内设置有承载板,承载板在壳体高度方向上将其所处空间逐层划分为多个区域。壳体对应第二窗体设置有第二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与控制设备连接,用于检测第二窗体的开启以及关闭动作。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AED装置进一步包括呼救设备,呼救设备与AED设备处于同一空间内并且为AED设备提供承载平台,呼救设备与控制设备连接,呼救设备装配有呼救按键以及呼救通话口,控制设备装配有通信芯片,呼救按键用于向控制设备输入呼救请求,控制设备在接收到呼救请求之后,可通过通信芯片向施救者发起通话请求,并提供AED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对应的导航路线,呼救通话口用于与施救者进行通话。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壳体顶部设置有提示灯,提示灯与控制设备连接,提示灯能够发出提示信息,用以描述AED设备所处的工作状态。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AED监控系统,该AED监控系统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阐述的AED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AED监控系统进一步包括移动终端,AED装置的控制设备与移动终端建立有通信连接,控制设备能够将AED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AED设备所处的工作状态传输至移动终端。其中,控制设备传输至移动终端的关于AED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包括:控制设备能够将其实时获取的AED设备所处地理位置传输至移动终端;或控制设备能够以其所处地理位置代表AED设备所处地理位置,并传输至移动终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AED监控系统进一步包括后台终端,AED装置的控制设备与后台终端建立有通信连接,控制设备能够将AED设备所处的工作状态传输至后台终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AED装置。该AED装置包括有控制设备以及AED设备。控制设备与AED设备建立有通信连接,用以检测AED设备所处的工作状态,从而反馈AED设备是否异常,以便及时安排维修人员进行检修。并且AED设备装配有定位芯片,控制设备能够实时获取AED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得欲使用AED设备的使用者能够快速得知AED设备所处位置,以使欲使用者能够快速获取AED设备,从而保证突发心猝患者的急救工作顺利进展。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AED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控制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AED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窗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窗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AED监控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移动终端显示内容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移动终端显示内容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AED监控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为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检测AED设备所处的工作状态以及实时定位AED设备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AED装置,该AED装置包括控制设备以及AED设备,控制设备与AED设备建立有通信连接,用以检测AED设备所处的工作状态,AED设备装配有定位芯片,以使控制设备能够实时获取AED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以下进行详细阐述。请参阅图1,图1是本专利技术AED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心源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心源性猝死者绝大多数患有器质性心脏病,主要包括冠心病、肥厚型和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异常、浸润性病变、传导异常(QT间期延长综合征、心脏阻滞)和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等。另外,洋地黄和奎尼丁等药物中毒亦可引起。大多数心源性猝死则是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所致。一些暂时的功能性因素,如心电不稳定、血小板聚集、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及缺血后再灌注等使原有稳定的心脏结构异常发生不稳定情况。某些因素如自主神经系统不稳定、电解质失调、过度劳累、情绪压抑及用致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等,都可触发心源性猝死。而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便携式、易于操作,稍加培训既能熟练使用,专为现场急救设计的急救设备。其为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医疗设备。从某种意义上讲,AED又不仅是种急救设备,更是一种急救新观念,一种由现场目击者最早进行有效急救的观念。其不同于传统除颤器可以经内置电脑分析和确定发病者是否需要予以电除颤。除颤过程中,AED的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使操作更为简便易行。自动体外除颤器对多数人来说,只需几小时的培训便能操作。AED的具体操作流程为:1、开启AED,依据视觉和声音的提示操作;2、给患者贴电极,在患者胸部适当的位置上,紧密地贴上电极。通常而言,两块电极板分别贴在右胸上部和左胸外侧,具体位置可以参考AED机壳上的图样和电极板上的图片说明(也有使用一体化电极板的AED);3、将电极板插头插入AED主机插孔;4、开始分析心律,在必要时除颤,按下“分析”键(有些型号在插入电极板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AED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ED装置包括控制设备以及AED设备,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AED设备建立有通信连接,用以检测所述AED设备所处的工作状态,所述AED设备装配有定位芯片,以使所述控制设备能够实时获取所述AED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ED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ED装置包括控制设备以及AED设备,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AED设备建立有通信连接,用以检测所述AED设备所处的工作状态,所述AED设备装配有定位芯片,以使所述控制设备能够实时获取所述AED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ED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ED装置进一步包括壳体,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AED设备存放于所述壳体中,所述控制设备包括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可通过所述通信连接向所述AED设备传输检测信号,且所述AED设备将对应所述检测信号的检测结果反馈至所述检测电路,以检测所述AED设备所处的工作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AED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一侧面设置有第一窗体,所述第一窗体部分区域为透明材质,所述第一窗体对应所述AED设备所处空间设置,可控制所述第一窗体开启或关闭,以在所述第一窗体处于开启状态下,从所述壳体中取出所述AED设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AED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所述第一窗体的侧面靠近所述壳体顶部的区域设置有摄像设备,所述壳体对应所述第一窗体设置有第一传感器,所述摄像设备以及所述第一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设备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窗体的开启以及关闭动作;其中,在所述第一窗体执行开启动作时,所述控制设备能够激活所述摄像设备执行拍摄工作,并在所述第一窗体执行关闭动作时驱动所述摄像设备停止拍摄工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AED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所述第一窗体的侧面还设置有第二窗体,所述第一窗体与所述第二窗体分层设置并且分别对应所述壳体中不同的空间,所述第二窗体所对应所述壳体的空间内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在所述壳体高度方向上将其所处空间逐层划分为多个区域;所述壳体对应所述第二窗体设置有第二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栋梁平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时代大数据网络安全技术与发展战略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德恩智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