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冲击显示屏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055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冲击显示屏模组,包括模组外框及设置在模组外框内部的模组内框,所述模组外框与模组内框之间设置有弹性连接组件;模组内框包括内框主板及连接在内框主板上下两侧的内框上折板、内框下挡板,模组内框在其内部安装腔体由下往上依次设置有反射板、导光板及显示板;内框主板内侧壁固定安装有背光光源灯条,背光光源灯条上均匀设置有背光光源;模组外框包括外框主板及连接在外框主板上下两侧的外框上折板、外框下挡板;弹性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及连压缩缓冲弹簧。该种抗冲击显示屏模组具有抗冲击能力强、应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等现有产品所不具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冲击显示屏模组
本技术涉及显示屏领域的产品,特别是一种抗冲击显示屏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电子产品也越来越广泛地渗入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随着显示应用范围的扩大,显示屏也应用到一些震动较大或受冲击较大的场合,例如应用在震动较大的机器、设备上。在这些应用场合中,显示屏内部的显示模块容易与其他装配模块出现相互摩擦,特别是显示模块的边缘位置由于装配的原因容易出现显示斑点,不仅严重影响显示屏的显示质量,进一步容易导致整个显示屏的使用寿命明显缩短,使用经济性不佳。所述种种缺陷严重限制了本领域进一步向前发展和推广应用。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抗冲击显示屏模组,接了现有显示屏抗冲击能力差、显示质量易受震动影响、使用寿命短等技术缺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冲击显示屏模组,包括模组外框及设置在模组外框内部的模组内框,所述模组外框与模组内框之间设置有弹性连接组件;所述模组内框为一具有内部安装腔体的矩形金属框体,模组内框包括内框主板及连接在内框主板上下两侧的内框上折板、内框下挡板,模组内框在其内部安装腔体由下往上依次设置有反射板、导光板及显示板;所述反射板与内框下挡板之间设置有第一下部缓冲软板,所述显示板上表面侧沿与内框上折板内壁面之间设置有第一上部缓冲泡棉板;所述导光板侧面与内框主板内侧壁之间具有光源安装腔,内框主板内侧壁固定安装有位于光源安装腔的背光光源灯条,所述背光光源灯条上均匀设置有背光光源;所述模组外框包括外框主板及连接在外框主板上下两侧的外框上折板、外框下挡板;所述内框下挡板下壁面与外框下挡板内壁面之间设置有第二下部缓冲软板,所述内框上折板上表面与外框上折板内壁面之间设置有第二上部缓冲泡棉板;所述外框主板内侧壁与内框主板外侧壁之间具有缓冲腔体,所述弹性连接组件安装在所述缓冲腔体中,弹性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及连接在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之间的压缩缓冲弹簧,所述第一连接块通过螺丝固定在外框主板内壁,所述第二连接块通过螺丝固定在内框主板外壁。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腔体中设置有位于弹性连接组件上下两侧的辅助缓冲泡棉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显示板上表面设置有透明加强膜片。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背光光源为LED背光光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冲击显示屏模组,该种抗冲击显示屏模组通过第一下部缓冲软板、第一上部缓冲泡棉板、第二下部缓冲软板、第二上部缓冲泡棉板及弹性连接组件有效提升整个显示屏模组的抗冲击能力,在应用过程中可经受外部较大的冲击而保证显示屏模组的正常运行,不仅保证了显示屏模组的工作性能,同时有利于延长显示屏模组的使用寿命,经济性好。总之,该种抗冲击显示屏模组接了现有显示屏抗冲击能力差、显示质量易受震动影响、使用寿命短等技术缺陷。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装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一种抗冲击显示屏模组,包括模组外框1及设置在模组外框1内部的模组内框2,所述模组外框1与模组内框2之间设置有弹性连接组件3;所述模组内框2为一具有内部安装腔体的矩形金属框体,模组内框2包括内框主板21及连接在内框主板21上下两侧的内框上折板22、内框下挡板23,模组内框2在其内部安装腔体由下往上依次设置有反射板4、导光板5及显示板6;所述反射板4与内框下挡板23之间设置有第一下部缓冲软板71,所述显示板6上表面侧沿与内框上折板22内壁面之间设置有第一上部缓冲泡棉板72;所述导光板5侧面与内框主板21内侧壁之间具有光源安装腔51,内框主板21内侧壁固定安装有位于光源安装腔51的背光光源灯条9,所述背光光源灯条9上均匀设置有背光光源91;所述模组外框1包括外框主板11及连接在外框主板11上下两侧的外框上折板12、外框下挡板13;所述内框下挡板23下壁面与外框下挡板13内壁面之间设置有第二下部缓冲软板73,所述内框上折板22上表面与外框上折板12内壁面之间设置有第二上部缓冲泡棉板74;所述外框主板11内侧壁与内框主板21外侧壁之间具有缓冲腔体30,所述弹性连接组件3安装在所述缓冲腔体30中,弹性连接组件3包括第一连接块31、第二连接块32及连接在第一连接块31与第二连接块32之间的压缩缓冲弹簧33,所述第一连接块通过螺丝固定在外框主板11内壁,所述第二连接块32通过螺丝固定在内框主板21外壁。优选地,所述缓冲腔体30中设置有位于弹性连接组件3上下两侧的辅助缓冲泡棉条8。优选地,所述显示板6上表面设置有透明加强膜片。优选地,所述背光光源91为LED背光光源。在具体应用本技术方案时,所述显示板6的上表面通过第一上部缓冲泡棉板72与内框上折板22进行柔性配合,在受到外部震动或冲击时,第一上部缓冲泡棉板72可防止显示板6的上表面受到冲击,进而可以保证显示板6不受损伤;进一步地,通过所述第一下部缓冲软板71、第二下部缓冲软板73及第二上部缓冲泡棉板74可进一步提升显示板的抗震、抗冲击能力。另外,在本技术方案中,显示板6安装在模组内框2中,而模组内框2通过弹性连接组件3与模组外框1进行弹性连接。在具体实施时,模组外框1与外部的安装部件进行硬链接,外部的震动、冲击等经过弹性连接组件3的弹性缓冲作用后,震动、冲击大部分被抵消,小部分震动、冲击被上述的一下部缓冲软板71、第一上部缓冲泡棉板72、、第二下部缓冲软板73及第二上部缓冲泡棉板74缓冲掉,因此对显示板6及其他核心部件的冲击不大甚至可以忽略,进而可有效避免显示屏模组受到损伤,保证显示屏模组正常运行,有利于延长显示屏模组的使用寿命。以上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冲击显示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组外框(1)及设置在模组外框(1)内部的模组内框(2),所述模组外框(1)与模组内框(2)之间设置有弹性连接组件(3);所述模组内框(2)为一具有内部安装腔体的矩形金属框体,模组内框(2)包括内框主板(21)及连接在内框主板(21)上下两侧的内框上折板(22)、内框下挡板(23),模组内框(2)在其内部安装腔体由下往上依次设置有反射板(4)、导光板(5)及显示板(6);所述反射板(4)与内框下挡板(23)之间设置有第一下部缓冲软板(71),所述显示板(6)上表面侧沿与内框上折板(22)内壁面之间设置有第一上部缓冲泡棉板(72);所述导光板(5)侧面与内框主板(21)内侧壁之间具有光源安装腔(51),内框主板(21)内侧壁固定安装有位于光源安装腔(51)的背光光源灯条(9),所述背光光源灯条(9)上均匀设置有背光光源(91);所述模组外框(1)包括外框主板(11)及连接在外框主板(11)上下两侧的外框上折板(12)、外框下挡板(13);所述内框下挡板(23)下壁面与外框下挡板(13)内壁面之间设置有第二下部缓冲软板(73),所述内框上折板(22)上表面与外框上折板(12)内壁面之间设置有第二上部缓冲泡棉板(74);所述外框主板(11)内侧壁与内框主板(21)外侧壁之间具有缓冲腔体(30),所述弹性连接组件(3)安装在所述缓冲腔体(30)中,弹性连接组件(3)包括第一连接块(31)、第二连接块(32)及连接在第一连接块(31)与第二连接块(32)之间的压缩缓冲弹簧(33),所述第一连接块通过螺丝固定在外框主板(11)内壁,所述第二连接块(32)通过螺丝固定在内框主板(21)外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冲击显示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组外框(1)及设置在模组外框(1)内部的模组内框(2),所述模组外框(1)与模组内框(2)之间设置有弹性连接组件(3);所述模组内框(2)为一具有内部安装腔体的矩形金属框体,模组内框(2)包括内框主板(21)及连接在内框主板(21)上下两侧的内框上折板(22)、内框下挡板(23),模组内框(2)在其内部安装腔体由下往上依次设置有反射板(4)、导光板(5)及显示板(6);所述反射板(4)与内框下挡板(23)之间设置有第一下部缓冲软板(71),所述显示板(6)上表面侧沿与内框上折板(22)内壁面之间设置有第一上部缓冲泡棉板(72);所述导光板(5)侧面与内框主板(21)内侧壁之间具有光源安装腔(51),内框主板(21)内侧壁固定安装有位于光源安装腔(51)的背光光源灯条(9),所述背光光源灯条(9)上均匀设置有背光光源(91);所述模组外框(1)包括外框主板(11)及连接在外框主板(11)上下两侧的外框上折板(12)、外框下挡板(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刚卢兵廖普稳何杰李志敏刘玲艳孙启娟郭新阳陈红朱倩阳虹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晶彩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