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部件以及转印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7906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8:14
一种覆盖显示器用面板的表面的盖部件,具备由框状的着色区域和设置于着色区域的内侧的透过区域构成的装饰层。另外,具备包含至少在单面形成微细凹凸形状的防反射区域的防反射层。防反射层与装饰层重合。特征在于,防反射区域覆盖透过区域且遍及着色区域的内侧全周地突出到着色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盖部件以及转印膜
本公开涉及覆盖车载显示设备、移动设备等的显示器用面板的表面的盖部件、以及该盖部件的制造中使用的转印膜。
技术介绍
过去以来,在具有显示器显示功能的车载设备或移动设备等中,以对液晶面板、有机EL面板等显示器用面板的表面进行保护或防污、或者对显示器用面板的缘部进行装饰为目的,使用盖部件(例如专利文献1、2)。这样的盖部件例如成为以下结构,即,将具有显示器用面板的保护功能以及防污功能的硬涂层、和具有装饰功能的装饰层设置于透明基材上。装饰层由框状的着色层和设置于该着色区域的内侧的透过区域构成。透过区域是用于使显示器用面板的内容进行显示的空间,着色区域是用于对显示器用面板的缘部给出设计的区域。在此,从显示器用面板的内部产生的光、例如从液晶面板的背光灯或有机EL面板自身产生的光有可能会通过透过区域而使视觉辨识者感到炫目。另外,显示器用面板的外部的光、例如太阳光或照明光等有时会在盖部件的表面反射而给视觉辨识者带来强光(也称作炫光)。因此,考虑在硬涂层中与装饰层的透过区域重叠的区域的表面设置微细凹凸形状。通过在硬涂层的表面设置微细凹凸形状,能使来自显示器用面板侧的内部的光以及来自显示器用面板的外部的光在硬涂层中漫射,进而能抑制使视觉辨识者感到炫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特开2002-189107号公报专利文献2:JP特开2013-23065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所涉及的盖部件覆盖显示器用面板的表面,该盖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由框状的着色区域和设置于所述着色区域的内侧的透过区域构成的装饰层;和包含至少在单面形成微细凹凸形状的防反射区域的防反射层,所述防反射层与所述装饰层重合,所述防反射区域覆盖所述透过区域且遍及所述着色区域的内侧全周地突出到所述着色区域。根据本公开所涉及的盖部件,形成为:由至少在单面形成微细凹凸形状的防反射区域覆盖透过区域,且遍及着色区域的内侧全周地突出到着色区域。因此,即使在防反射区域与透过区域之间出现位置偏离,也能通过由防反射区域将透过区域叠盖来抑制前述的漏光或强光,进而能抑制盖部件的品位降低。附图说明图1A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盖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1B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盖部件的俯视图。图1C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盖部件的侧视剖视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盖部件的微细凹凸形状的优选的方案的放大剖视图。图3A是为了制造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盖部件而使用的转印膜的俯视图。图3B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转印膜的侧视剖视图。图4A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盖部件的制造装置的侧视剖视图。图4B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制造装置的侧视剖视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制造装置的微细凹凸形状的优选的方案的放大剖视图。图6A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盖部件的俯视图。图6B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盖部件的侧视剖视图。图7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盖部件的制造装置的微细凹凸形状的剖视示意图。图8A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制造装置的微细凹凸形状的优选的方案的放大剖视图。图8B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制造装置的微细凹凸形状的优选的方案的放大剖视图。图9A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盖部件的俯视图。图9B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盖部件的侧视剖视图。图10A是为了制造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盖部件而使用的转印膜的俯视图。图10B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转印膜的侧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的说明前,先简单说明现有技术中的问题点。在仅在显示器用面板的具有保护功能以及防污功能的硬涂层中与透过区域重叠的区域设置微细凹凸形状的方案中,必须严格进行微细凹凸形状与透过区域的对位。即,即使在微细凹凸形状与透过区域之间仅有少许位置偏离,也会出现俯视观察下微细凹凸形状与透过区域不重叠的区域,由此显示器用面板的内部的光就有可能会从该不重叠的区域泄漏到外部而使视觉辨识者感到炫目(以下将这样显示器用面板的内部的光泄漏到外部仅称作“漏光”)。另外,在该不重叠的区域,显示器用面板的外部的光会发生反射而产生强光,有可能使得视觉辨识者感到炫目。本公开目的在于,在显示器用面板的盖部件中抑制漏光或强光所引起的品位降低。(实施方式1)(1.盖部件的结构)参考附图来说明以下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盖部件1。图1A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盖部件1的分解立体图,图1B是其俯视图,图1C是其侧视剖视图。该盖部件1安装在车载显示设备或移动设备等的显示面板,具备硬涂层42、装饰层48、粘接层50和透明基材45。硬涂层42是透明树脂层,例如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层,设置于盖部件1的最表面。该硬涂层42与硬涂层42的下层的装饰层48重合。装饰层48由框状的着色区域43和设置于该着色区域的内侧的透过区域41构成。透过区域41是用于使显示器用面板的内容进行显示的空间。其中,透过区域41可以是嵌入到着色区域43的内侧的透光性材料。在装饰层48的进一步下层设置有用于与透明基材45粘接的粘接层50。硬涂层42的厚度例如是5μm左右,装饰层48的厚度例如是数μm左右,粘接层50的厚度例如是1~5μm左右,透明基材45的厚度例如是2mm。另外,硬涂层42由防反射区域46和其周围的区域44构成,在防反射区域46的表面设置有微细凹凸形状46a。防反射区域46形成为:覆盖装饰层48的透过区域41且遍及着色区域43的内侧全周地突出到着色区域43。即,俯视观察下(从与各层垂直的方向观察时),微细凹凸形状46a将透过区域41叠盖并突出到着色区域43的内侧。防反射区域46的周围的区域44的表面成为平滑形状。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盖部件1,能抑制盖部件的品位降低。例如,在仅在硬涂层42中与透过区域41重叠的区域设置微细凹凸形状的方案中,必须严格地进行防反射区域46与透过区域的对位。即,即使在防反射区域46与透过区域41之间仅有少许位置偏离,也会出现俯视观察下防反射区域46与透过区域41不重叠的区域,由此显示器用面板的内部的光、例如从背光灯或有机EL产生的光就会从该不重叠的区域泄漏到外部而有可能使视觉辨识者感到炫目。另外,在该不重叠的区域,显示器用面板的外部的光、例如太阳光或照明光会发生反射而产生强光,有可能使视觉辨识者感到炫目。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盖部件1,表面设置有微细凹凸形状46a的防反射区域46形成为覆盖透过区域41且遍及着色区域43的内侧全周地突出到着色区域43。因此,即使在防反射区域46与透过区域41之间出现位置偏离,由于防反射区域46将透过区域41叠盖,因此能抑制前述的漏光或强光,进而能抑制盖部件的品位降低。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透过区域41以及防反射区域46在俯视观察下是具有长边和短边的长方形形状。并且,优选,在将防反射区域46的长边的长度设为Ax,将短边的长度设为Ay,将着色区域43的内侧的长边的长度设为Bx,将短边的长度设为By,且在俯视观察下着色区域43位于防反射区域46中央时,满足0.05mm≤(Ax-Bx)/2≤0.25mm且0.05mm≤(Ay-By)/2≤0.25mm的条件。(Ax-Bx)/2是长边方向上防反射区域46突出到着色区域43的尺寸。(Ay-By)/2是短边方向上防反射区域46突出到着色区域43的尺寸。在各个边上防反射区域46突出到着色区域43的尺寸不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盖部件,覆盖显示器用面板的表面,所述盖部件具备:由框状的着色区域和设置于所述着色区域的内侧的透过区域构成的装饰层;和包含至少在单面形成微细凹凸形状的防反射区域的防反射层,所述防反射层与所述装饰层重合,所述防反射区域覆盖所述透过区域且遍及所述着色区域的内侧全周地突出到所述着色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5.17 JP 2016-0983471.一种盖部件,覆盖显示器用面板的表面,所述盖部件具备:由框状的着色区域和设置于所述着色区域的内侧的透过区域构成的装饰层;和包含至少在单面形成微细凹凸形状的防反射区域的防反射层,所述防反射层与所述装饰层重合,所述防反射区域覆盖所述透过区域且遍及所述着色区域的内侧全周地突出到所述着色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部件,其中,所述防反射区域突出到所述着色区域的尺寸为0.05mm以上且0.25mm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部件,其中,所述微细凹凸形状的算数平均粗糙度(Ra)大于0.08μm且不足0.2μm,并且均方根粗糙度(Rms)大于80nm且不足200n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部件,其中,所述防反射区域至少在单面形成2种类以上的微细凹凸形状,所述2种类以上的微细凹凸形状的算数平均粗糙度(Ra)以及均方根粗糙度(Rms)相互不同。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原孝行金内和彦西村达也山本靖贵古市卓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