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发电锅炉飞灰含碳量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0398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煤发电锅炉飞灰含碳量检测装置,属于飞灰含碳量检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燃煤发电锅炉飞灰含碳量检测装置,包括:干燥炉,干燥炉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惰性气体供应机构连接,干燥炉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真空泵一连接;灼烧炉,灼烧炉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氧气供应机构连接,灼烧炉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密封容器的一端连接,密封容器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真空泵二连接;灼烧容器;以及升降旋转托盘,该升降旋转托盘用于运送灼烧容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燃煤发电锅炉飞灰含碳量检测技术的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不高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燃煤发电锅炉飞灰含碳量检测装置,提高了飞灰含碳量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煤发电锅炉飞灰含碳量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飞灰含碳量检测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燃煤发电锅炉飞灰含碳量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飞灰含碳量是燃煤发电锅炉重要的运行指标和经济指标,根据检测到的飞灰含碳量,可以适时调节风煤比,提高燃煤发电锅炉的燃烧效率,从而降低煤耗,提高锅炉运行的经济性。目前,主要是利用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碳的可燃性和高介电常数等,来检测飞灰含碳量。飞灰含碳量的检测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微波法、光学发射法、红外检测法、热重分析法和灼烧失碳法等方法。目前,基于灼烧失碳法的飞灰含碳量检测装置中多采用丝杠加步进电机以及旋转托盘作为灰样传送机构,该灰样传送机构中,步进电机和旋转托盘通过皮带进行传动,通过步进电机控制旋转托盘,再由旋转托盘将坩埚运送到指定位置下方;步进电机和丝杠通过联轴器进行连接,通过步进电机的转动带动丝杠,将坩埚送到指定位置,完成收灰、排灰、称重和灼烧等步骤。但此种飞灰含碳量检测装置,灰样进行灼烧时容易产生烧结现象,导致飞灰无法排出,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和检测结果,同时每次的灼烧取样量较少,检测结果受取样过程的影响较大,检测结果可靠性不高。基于微波法的飞灰含碳量检测装置中,采用撞击将烟道内的灰样收集到取样瓶内,锅炉飞灰中含有未燃尽的碳颗粒,由于碳具有导电性,它对微波具有吸收作用,可经过测量设备进行微波测量,在同样多的灰样下,含碳量越多,对微波的吸收也越多;反之,含碳量越少,对微波的吸收也越少。但此种检测方式需要通过人工对同一飞灰样本进行一次化学分析,测出含碳量的绝对值,对微波检测设备进行一次标定,这样微波检测设备才能测量出飞灰含碳量的绝对值,因此受煤种变化的影响较大,经常需要进行标定,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不高。现有技术中关于飞灰含碳量检测技术已有大量相关专利文件公开,例如专利公开号:CN103822880A,公开日:2014年05月28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飞灰含碳量测量方法及系统,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飞灰含碳量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取样器收集飞灰以使所述飞灰在所述取样器表面形成飞灰层;当所述飞灰层的厚度大于预设值时,得到所述飞灰层的半球或法向的光谱发射率;根据所述光谱发射率,利用飞灰含碳量与光谱发射率的标定函数得到所述飞灰中的飞灰含碳量。该申请案的飞灰含碳量测量方法可在线和实时测量锅炉飞灰含碳量,具有测量准确的优点。但是,该申请案的飞灰含碳量测量方法的检测结果受煤种变化的影响较大,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不高。综上所述,如何克服现有燃煤发电锅炉飞灰含碳量检测技术的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不高的不足,是现有技术中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燃煤发电锅炉飞灰含碳量检测技术的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不高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燃煤发电锅炉飞灰含碳量检测装置,提高了飞灰含碳量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燃煤发电锅炉飞灰含碳量检测装置,包括:干燥炉,所述干燥炉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惰性气体供应机构连接,干燥炉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真空泵一连接;灼烧炉,所述灼烧炉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氧气供应机构连接,灼烧炉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密封容器的一端连接,密封容器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真空泵二连接;灼烧容器;以及升降旋转托盘,该升降旋转托盘用于运送灼烧容器。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固体颗粒容器和气体通道;所述固体颗粒容器的下端连通有落料通道,所述落料通道上设有开闭阀;所述气体通道上依次设有电磁阀一和振打阀,所述振打阀正对所述落料通道。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升降旋转托盘运送范围内的称重件、取样口和排灰口。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连通所述氧气供应机构与所述灼烧炉的管道上设有电磁阀二;连通所述惰性气体供应机构与所述干燥炉的管道上设有电磁阀三;连通所述灼烧炉与所述密封容器的管道上依次连接有电磁阀四和真空泵三;连通所述密封容器与所述真空泵二的管道上设有电磁阀五;连通所述干燥炉与所述真空泵一的管道上设有电磁阀六。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干燥炉的底部设有机械阀门一,所述灼烧炉的底部设有机械阀门二。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密封容器内设有CO2浓度检测仪。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灼烧容器包括:外筒;内筒,所述内筒通过支撑杆连接于所述外筒内部的底部,所述内筒内部通过若干分隔板分隔为各个上下独立的灼烧通道,且每块分隔板上均设有若干贯通孔;每个所述灼烧通道的四周分别设有若干连通孔,每个连通孔上连接有一横向延伸管;所述内筒的顶部连通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的下部为自下而上内径渐缩的通道,所述入料口的上部为等内径的通道;以及若干纵向延伸管,所述纵向延伸管自下而上依次连接一灼烧通道上的一横向延伸管,每个纵向延伸管的上端分别连接有一入灰口,所述入灰口为自下而上内径渐阔的通道。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位于上方的分隔板其上的贯通孔孔径大于位于下方的分隔板其上的贯通孔孔径。3.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1)本技术实际使用时,通过内筒上的入料口向内筒的内部通入Al2O3固体颗粒,然后将灼烧容器置于振动平台上振动,使得Al2O3固体颗粒均匀分布在灼烧容器内部的各个灼烧通道中,然后分别向各个入灰口通入飞灰并将灼烧容器置于振动平台上振动,使得飞灰在灼烧容器内部的各个灼烧通道中充分均匀铺开,并使得飞灰和Al2O3固体颗粒有效混合,其中Al2O3具有牢固的晶体结构,Al2O3起“骨架”作用,同时,Al2O3熔点高达2050℃,在飞灰的灼烧熔化过程中,提高了飞灰的烧结温度,从而避免了飞灰在灼烧过程相互粘结的现象,同时促进飞灰中的C元素充分与O2接触反应,提高了飞灰含碳量的测量准确性。(2)本技术中,控制各个取样口通入的飞灰总量大于50g,使得飞灰含碳量检测的取样量显著提升,从而使得检测结果受取样过程的影响较小,检测结果代表性及可靠性显著增强,其中,相应地将内筒内部通过若干分隔板分隔为各个上下独立的灼烧通道,实际使用时,可向各个纵向延伸管顶部的入灰口通入等量的飞灰,从而可以将大量飞灰有效分散在各个灼烧通道内,同时在每块分隔板上均设有若干贯通孔,在每个灼烧通道的四周分别设有若干连通孔,使得每个灼烧通道内分散的飞灰均充分与O2接触反应,提高了飞灰含碳量的测量准确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中燃煤发电锅炉飞灰含碳量检测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干燥炉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固体颗粒容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灼烧炉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中密封容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中灼烧容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中灼烧容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中燃煤发电锅炉飞灰含碳量检测方法的流程图。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取样口;2、排灰口;3、升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燃煤发电锅炉飞灰含碳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炉(5),所述干燥炉(5)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惰性气体供应机构连接,干燥炉(5)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真空泵一(13)连接;灼烧炉(7),所述灼烧炉(7)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氧气供应机构连接,灼烧炉(7)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密封容器(8)的一端连接,密封容器(8)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真空泵二(12)连接;灼烧容器(4);以及升降旋转托盘(3),该升降旋转托盘(3)用于运送灼烧容器(4)。

【技术特征摘要】
1.燃煤发电锅炉飞灰含碳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炉(5),所述干燥炉(5)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惰性气体供应机构连接,干燥炉(5)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真空泵一(13)连接;灼烧炉(7),所述灼烧炉(7)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氧气供应机构连接,灼烧炉(7)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密封容器(8)的一端连接,密封容器(8)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真空泵二(12)连接;灼烧容器(4);以及升降旋转托盘(3),该升降旋转托盘(3)用于运送灼烧容器(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发电锅炉飞灰含碳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体颗粒容器(6)和气体通道;所述固体颗粒容器(6)的下端连通有落料通道,所述落料通道上设有开闭阀;所述气体通道上依次设有电磁阀一(16)和振打阀(14),所述振打阀(14)正对所述落料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煤发电锅炉飞灰含碳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升降旋转托盘(3)运送范围内的称重件(15)、取样口(1)和排灰口(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煤发电锅炉飞灰含碳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连通所述氧气供应机构与所述灼烧炉(7)的管道上设有电磁阀二(9);连通所述惰性气体供应机构与所述干燥炉(5)的管道上设有电磁阀三(11);连通所述灼烧炉(7)与所述密封容器(8)的管道上依次连接有电磁阀四(17)和真空泵三(10);连通所述密封容器(8)与所述真空泵二(12)的管道上设有电磁阀五(18);连通所述干燥炉(5)与所述真空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朝平王传生韩建彬章家岩冯旭刚李少芝曹翔潘弘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中心安徽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