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检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90125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2:17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检查系统,包括:支架,包括门式框架(100),用于构造供被检车辆(600)通过的检测通道;和射线探测装置,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其中,所述支架在所述门式框架(100)所在平面内可折叠。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将车辆检查系统的支架设计成在门式框架所在平面内可折叠,使得车辆检查系统能够根据转移部署的需求折叠成符合运输要求的状态,从而使车辆检查系统的转移部署更加快捷灵活,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检查系统
本公开涉及车辆检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检查系统。
技术介绍
在安全检查领域中,由于利用固定式或移动式的车辆安全检查系统对车辆的安全检查十分快捷、方便,且检查较为彻底,因此应用越来越广泛。以辐射源设置在顶部,探测器布置在水平面下方的顶照射式车辆安全检查系统为例,这种系统可用于小型车辆的检查,其获得的图像清晰、重叠少,在近年来发展较快,除用于安检领域,还可应用在二手车检测评估等领域。在检查时,司乘人员可离开车辆,由拖动装置拖拽被检车辆通过扫描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经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相关技术中固定式的车辆检查系统因其需要长期占用空间而造成空间利用率较差,而移动式的车辆检查系统在运输时往往因为超高或超宽而需要拆卸运输,导致车辆检查系统的转移部署不够快捷灵活。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检查系统,能够使车辆检查系统的转移部署更加快捷灵活。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检查系统,包括:支架,包括门式框架,用于构造供被检车辆通过的检测通道;和射线探测装置,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其中,所述支架在所述门式框架所在平面内可折叠。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被构造为通过折叠减小高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式框架的两侧立柱均设有铰链,所述门式框架通过所述铰链能够在所述门式框架所在平面内实现剪式折叠。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式框架的两侧立柱向所述门式框架内侧剪式折叠,向所述门式框架外侧剪式折叠或者沿同侧方向剪式折叠。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式框架的两侧立柱和顶部横梁之间设有铰链,所述门式框架通过所述铰链能够在所述门式框架所在平面内实现侧倾式折叠。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被构造为通过折叠减小宽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式框架的顶部横梁设有铰链,所述门式框架通过所述铰链能够在所述门式框架所在平面内实现剪式折叠。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还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横梁也设有铰链,所述底架通过所述铰链能够在所述门式框架所在平面内实现剪式折叠。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式框架的顶部横梁向上侧或下侧剪式折叠。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锁定部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用于对所述支架的非折叠状态进行锁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式框架被配置为通过其两侧立柱或顶部横梁设置的铰链在所述门式框架所在平面内实现剪式折叠;所述锁定部件包括连接件,设置在所述门式框架的两侧立柱和顶部横梁之间,用于限制所述立柱与顶部横梁之间的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定部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并相对于所述支架可拆除。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线性板件,所述线性板件的两端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在门式框架的一侧立柱和顶部横梁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三角形板件,所述三角形板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门式框架的一侧立柱和顶部横梁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被配置为在折叠后通过运输工具进行运输。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射线探测装置包括:辐射源,设置在所述支架的顶部或侧方,用于向通过所述检测通道的被检车辆发射射线;和探测器,设置在所述辐射源的对侧,用于接收所述辐射源发射的射线。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将车辆检查系统的支架设计成在门式框架所在平面内可折叠,使得车辆检查系统能够根据转移部署的需求折叠成符合运输要求的状态,从而使车辆检查系统的转移部署更加快捷灵活,提高效率。附图说明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其中:图1是根据本公开车辆检查系统的一些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车辆检查系统的一些实施例通过翻转折叠减小高度的示意图;图3-图5分别是根据本公开车辆检查系统的一些实施例通过不同折叠方向的剪式折叠减小高度的示意图;图6-图7分别是根据本公开车辆检查系统的一些实施例通过不同方向的剪式折叠减小宽度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公开车辆检查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锁定部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公开车辆检查系统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锁定部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应当明白,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此外,相同或类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构件。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公开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在本公开中,当描述到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器件。当描述到特定器件连接其它器件时,该特定器件可以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不具有居间器件,也可以不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具有居间器件。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如图1所示,是根据本公开车辆检查系统的一些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车辆检查系统包括:支架和射线探测装置。支架包括门式框架100,该门式框架100可用于构造供被检车辆600通过的检测通道。在检测通道两侧还可以设置防护墙,用于遮蔽射线,以免对周围的环境或人造成不良影响。被检车辆600可在设置在前方或下方的驱动机构500驱动下通过检测通道。参考图1,射线探测装置可包括辐射源300和探测器400。辐射源300设置在所述支架的顶部,用于向通过所述检测通道的被检车辆600发射射线(例如X射线)。而相应的,探测器400设置在所述检测通道的下方,即辐射源300的对侧,用于接收所述辐射源300发射的射线。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辐射源300可包括:射线发生装置310和射线准直器320。射线发生装置310可安装在支架的顶部横梁上,而射线准直器320则可安装在顶部横梁下方的横梁上,用于约束射线发生装置310所发射的射线的扫描范围(可参考图1中虚线对应的扇形范围)。射线发生装置310可采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例如1.5MeV电子直线减速器)或X光机。探测器400可采用5mm*2.5mm钨酸镉阵列探测器,通过垂直透射成像技术来获取被检车辆600的俯视图像。本公开实施例的车辆检测系统可采用0.1m/s或0.2m/s的扫描速度。支架上位于射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检查系统,包括:支架,包括门式框架(100),用于构造供被检车辆(600)通过的检测通道;和射线探测装置,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其中,所述支架在所述门式框架(100)所在平面内可折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检查系统,包括:支架,包括门式框架(100),用于构造供被检车辆(600)通过的检测通道;和射线探测装置,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其中,所述支架在所述门式框架(100)所在平面内可折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检查系统,其中,所述支架被构造为通过折叠减小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检查系统,其中,所述门式框架(100)的两侧立柱(110)均设有铰链,所述门式框架(100)通过所述铰链能够在所述门式框架(100)所在平面内实现剪式折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检查系统,其中,所述门式框架(100)的两侧立柱(110)向所述门式框架(100)内侧剪式折叠,向所述门式框架(100)外侧剪式折叠或者沿同侧方向剪式折叠。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检查系统,其中,所述门式框架(100)的两侧立柱(110)和顶部横梁(120)之间设有铰链,所述门式框架(100)通过所述铰链能够在所述门式框架(100)所在平面内实现侧倾式折叠。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检查系统,其中,所述支架被构造为通过折叠减小宽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检查系统,其中,所述门式框架(100)的顶部横梁(120)设有铰链,所述门式框架(100)通过所述铰链能够在所述门式框架(100)所在平面内实现剪式折叠。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检查系统,其中,所述支架还包括:底架(200),所述底架(200)的横梁也设有铰链,所述底架(200)通过所述铰链能够在所述门式框架(100)所在平面内实现剪式折叠。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检查系统,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亮李元景陈志强李荐民孙尚民胡煜马媛李营
申请(专利权)人: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