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宗源专利>正文

一种组合式链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9950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链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包括链式波浪能发电装置本体和固定板,所述链式波浪能发电装置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侧面卡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内套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螺纹柱,且两个螺纹柱的螺纹方向相反,并且两个螺纹柱的外表面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帽,且两个螺纹帽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卡杆。该组合式链式波浪能发电装置,通过螺纹柱、螺纹帽、卡杆和转动装置的相互配合,从而使得安装板和固定板之间分离,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更换气囊,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链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
,具体为一种组合式链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海洋能的利用发展在海洋开发与海防方面将起到关键作用。但由于波浪的不稳定性导致其转换装置经常处于非设计工况,其转换率并不是很理想。此外,恶劣的海洋环境造成的转换装置腐蚀、海生物附着也有可能造成装置某些环节的失效。为此相关人员对转换装置进行研究,使其能够进一步提高转换装置的转换效率以及提高其可靠性,这也是波浪能利用技术发展的关键。波浪发电是新能源发电的一种,常常需要使用到波浪发电装置。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链式波浪能发电装置(专利公告号:CN204877773U),该装置通过设置柱塞式液压泵、发电水轮机、气囊和壳体等结构解决了发电装置普遍使用周期短,近岸式和沿岸式的无法用于离岸式的波浪能发电,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的技术问题,但该专利存在的问题是壳体上表面的气囊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容易被海水侵蚀损坏漏气,从而使得壳体在海面的漂浮受到影响,而气囊更换比较麻烦,给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了不便,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式链式波浪能发电装置,解决了壳体上表面的气囊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容易被海水侵蚀损坏漏气,从而使得壳体在海面的漂浮受到影响,而气囊更换比较麻烦,给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了不便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链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包括链式波浪能发电装置本体和固定板,所述链式波浪能发电装置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侧面卡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内套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螺纹柱,且两个螺纹柱的螺纹方向相反,并且两个螺纹柱的外表面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帽,且两个螺纹帽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位于第二凹槽内,所述卡杆的左侧面与卡槽内壁的左侧面搭接,所述卡槽开设在第二凹槽内壁的左侧面,所述第二凹槽开设在安装板的下表面,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与固定板的上表面搭接。所述螺纹柱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转轴的右端与转动装置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柱的左端与第一转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卡接在第一凹槽内壁的左侧面,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气囊。优选的,所述气囊的上表面设置有出气口,所述链式波浪能发电装置本体的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且两个连接板的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内设置有浮球杆,所述浮球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浮球。优选的,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转盘,所述转盘的右侧面与把手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转盘的左侧面与第三转轴的右侧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卡杆的形状为L型,所述卡槽的形状为矩形。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大于卡杆的宽度,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状为矩形。优选的,所述螺纹帽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一凹槽内壁的下表面开设的滑槽内。(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式链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组合式链式波浪能发电装置,通过螺纹柱、螺纹帽、卡杆和转动装置的相互配合,通过把手正转转盘,转盘转动带动第三转轴转动,第三轴承带动右侧的螺纹柱转动,右侧的螺纹柱通过第二转轴带动左侧的螺纹柱转动,从而使得两个螺纹柱同时转动带动两个螺纹帽相互靠近移动,两个螺纹帽带动两个卡杆相互靠近移动,使得卡杆移出卡槽,从而使得安装板和固定板之间分离,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更换气囊,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2)、该组合式链式波浪能发电装置,通过设置滑槽和滑块,螺纹帽带动滑块在滑槽内的滑动更加稳定,避免了螺纹柱转动时螺纹帽自身的转动,从而使得螺纹帽的移动更加稳定。(3)、该组合式链式波浪能发电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转轴和第一轴承,使得位于左侧的螺纹柱带动第一转轴在第一轴承内的转动更加稳定,从而使得螺纹柱的转动更加稳定,且本技术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链式波浪能发电装置本体、2连接板、3连接杆、4连接件、5浮球杆、6浮球、7固定板、8安装板、9气囊、10出气口、11第一凹槽、12第一轴承、13第一转轴、14螺纹帽、15螺纹柱、16卡杆、17第二凹槽、18卡槽、19第二转轴、20第二轴承、21支撑板、22第三转轴、23第三轴承、24转动装置、241转盘、242把手、25滑块、26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链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包括链式波浪能发电装置本体1和固定板7,链式波浪能发电装置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固定板7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1,支撑板21的侧面卡接有第二轴承20,第二轴承20内套接有第二转轴19,通过设置第二轴承20和第二转轴19,从而使得第二转轴19在第二轴承20内的转动更加稳定,从而使得两侧的螺纹柱15转动更加稳定,第二转轴19的两端均固定连接螺纹柱15,且两个螺纹柱15的螺纹方向相反,并且两个螺纹柱15的外表面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帽14,螺纹帽1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块25,滑块25滑动连接在第一凹槽11内壁的下表面开设的滑槽26内,通过设置滑槽26和滑块25,螺纹帽14带动滑块25在滑槽26内的滑动更加稳定,避免了螺纹柱15转动时螺纹帽14自身的转动,从而使得螺纹帽14的移动更加稳定,且两个螺纹帽14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卡杆16,卡杆16的形状为L型,卡槽18的形状为矩形,卡杆16位于第二凹槽17内,第二凹槽17的宽度大于卡杆16的宽度,第二凹槽17的形状为矩形,通过设置第二凹槽17,从而使得卡杆16能够移出第二凹槽17,卡杆16的左侧面与卡槽18内壁的左侧面搭接,卡槽18开设在第二凹槽17内壁的左侧面,第二凹槽17开设在安装板8的下表面,安装板8的下表面与固定板7的上表面搭接。螺纹柱15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22,第三转轴22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三轴承23,通过设置第三转轴22和第三轴承23,使得第三转轴22在第三轴承23内的转动更加稳定,从而使得转盘241和螺纹柱15的转动更加稳定,第三转轴22的右端与转动装置24的左端固定连接,转动装置24包括转盘241,转盘241的右侧面与把手24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转盘241的左侧面与第三转轴22的右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转动装置24,通过把手242正转转盘241,转盘241转动带动第三转轴22转动,第三轴承23带动右侧的螺纹柱15转动,右侧的螺纹柱15通过第二转轴19带动左侧的螺纹柱15转动,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链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包括链式波浪能发电装置本体(1)和固定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链式波浪能发电装置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所述固定板(7)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11),所述第一凹槽(11)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1),所述支撑板(21)的侧面卡接有第二轴承(20),所述第二轴承(20)内套接有第二转轴(19),所述第二转轴(19)的两端均固定连接螺纹柱(15),且两个螺纹柱(15)的螺纹方向相反,并且两个螺纹柱(15)的外表面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帽(14),且两个螺纹帽(14)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卡杆(16),所述卡杆(16)位于第二凹槽(17)内,所述卡杆(16)的左侧面与卡槽(18)内壁的左侧面搭接,所述卡槽(18)开设在第二凹槽(17)内壁的左侧面,所述第二凹槽(17)开设在安装板(8)的下表面,所述安装板(8)的下表面与固定板(7)的上表面搭接;所述螺纹柱(15)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22),所述第三转轴(22)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三轴承(23),所述第三转轴(22)的右端与转动装置(24)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柱(15)的左端与第一转轴(13)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3)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轴承(12),所述第一轴承(12)卡接在第一凹槽(11)内壁的左侧面,所述安装板(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气囊(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链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包括链式波浪能发电装置本体(1)和固定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链式波浪能发电装置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所述固定板(7)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11),所述第一凹槽(11)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1),所述支撑板(21)的侧面卡接有第二轴承(20),所述第二轴承(20)内套接有第二转轴(19),所述第二转轴(19)的两端均固定连接螺纹柱(15),且两个螺纹柱(15)的螺纹方向相反,并且两个螺纹柱(15)的外表面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帽(14),且两个螺纹帽(14)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卡杆(16),所述卡杆(16)位于第二凹槽(17)内,所述卡杆(16)的左侧面与卡槽(18)内壁的左侧面搭接,所述卡槽(18)开设在第二凹槽(17)内壁的左侧面,所述第二凹槽(17)开设在安装板(8)的下表面,所述安装板(8)的下表面与固定板(7)的上表面搭接;所述螺纹柱(15)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22),所述第三转轴(22)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三轴承(23),所述第三转轴(22)的右端与转动装置(24)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柱(15)的左端与第一转轴(13)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3)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轴承(12),所述第一轴承(12)卡接在第一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宗源
申请(专利权)人:何宗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