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钢筋混凝土底梁的软岩巷(隧)道底鼓治理支护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9819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基于钢筋混凝土底梁的软岩巷(隧)道底鼓治理支护结构及方法,包括钢支架和钢筋混凝土底梁,所述钢支架采用全断面支护结构,所述钢筋混凝土底梁嵌入在所述软岩巷(隧)道的底板内,至少一架所述钢支架的反底拱浇筑在钢筋混凝土底梁内,所述底梁上下面配双层钢筋。该发明专利技术支护结构,采用高承载力支架配合底板专项强化支护技术,施工简单,成本经济,既强化了底板支护力,抑制了底板变形,又可优化巷道整体支护,可有效解决巷(隧)道底鼓问题,降低巷(隧)道返修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钢筋混凝土底梁的软岩巷(隧)道底鼓治理支护结构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下工程支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钢筋混凝土底梁的软岩巷(隧)道底鼓治理支护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大部分煤矿已经进入深部开采阶段,在深部软岩、断层、高地应力等复杂地质条件下开掘的巷道很难一次支护稳定,巷道围岩控制治理问题日益显现,其中巷道底鼓的治理问题尤为突出,煤矿巷道中底板由于不支护或弱支护,使其成为巷道支护的薄弱环节,导致围岩应力释放和巷道变形先在底板显现,形成底鼓现象,底鼓进一步引发巷道整体变形破坏。目前多数矿井将卧底作为解决底鼓的主要手段,如此只能短暂治标而不治本,由于底板是巷道的基础,多次落底还会加速巷道两帮和顶板变形,成为巷道失稳的助推器。阻碍了我国深部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软岩巷(隧)道底鼓治理技术及其支护结构,具体为一种基于钢筋混凝土底梁的软岩巷(隧)道底鼓治理支护结构及方法,采用钢支架配合底板专项强化支护技术,施工简单,成本经济,既强化了底板支护力,抑制了底板变形,又可优化巷道整体支护,可有效解决巷(隧)道底鼓问题,降低巷(隧)道返修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钢筋混凝土底梁的软岩巷(隧)道底鼓治理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支架和钢筋混凝土底梁,所述钢支架采用全断面支护结构,所述钢筋混凝土底梁嵌入在所述软岩巷(隧)道的底板内,至少一架所述钢支架的反底拱浇筑在钢筋混凝土底梁内,所述底梁上下面配双层钢筋。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钢筋混凝土底梁的软岩巷(隧)道底鼓治理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支架和钢筋混凝土底梁,所述钢支架采用全断面支护结构,所述钢筋混凝土底梁嵌入在所述软岩巷(隧)道的底板内,至少一架所述钢支架的反底拱浇筑在钢筋混凝土底梁内,所述底梁上下面配双层钢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梁沿巷道纵向条形分布,断面上呈变截面梁,中部截面高,向两侧递减,底梁两端深入两帮围岩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梁上下层均配置横向与纵向钢筋,上层配筋量大于下层钢筋量。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钢筋层为设置紧靠在所述钢支架反底拱外侧的高强抗拉钢筋网。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钢筋层为纵筋和横筋交错布置,钢筋保护层厚度为20-60mm。6.如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钢筋层为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宋建新云晓鹏徐亮丁厚刚胡存川顾薛青郭毕钧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