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步注浆预应力管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9714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步注浆预应力管桩,包括打桩机、打桩锤、注浆外管、第一管桩、第二管桩以及注浆结构,所述注浆外管采用两端连通的中空结构,所述第一管桩的下端位于注浆外管中,所述注浆结构包含支撑架、分浆室、出浆支管、电磁阀门、管道连接器、出浆管、第二进浆管以及第一进浆管,所述第一管桩的上端安装有第一定位座,所述第二管桩的下端安装有第二定位座。优点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内外同时注浆的方式,使得管桩的内外同时注入大量浆液,提高管桩的固定效果,还通过第一定位座与第二定位座之间的配合,使得管桩之间的对接更加方便,精准度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步注浆预应力管桩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中的管桩注浆
,尤其涉及一种同步注浆预应力管桩。
技术介绍
预应力管桩具有施工速度快、造价低、承载力高等优点,但其存在桩径较小,水平荷载承载力低,在软土中由于桩身强度与土体强度相距较大,无法充分发挥桩身承载能力等问题,因此在管桩的具体安装过程中,需要对管桩进行注浆,通过注浆使土体力学性能及桩土之间的边界条件得到改变,桩体周围岩土的强度和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桩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通过打桩机和打桩锤将一个管桩打入到土中,再进行注浆,目前采用在管桩上开设有出浆口,通过管桩本身直接进行注浆,注浆前或注浆后回填石子,与桩身内残留的水泥浆液共同形成填芯,但是此注浆方式存在以下不足:出浆口很容易被土堵(塞)住,就算未发生堵塞,也只会有少量的浆液通过注浆孔往管桩的外部进行渗透,对于管桩与土层之间未起到有效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出浆口很容易被土堵住,就算未发生堵塞,也只会有少量的浆液通过注浆孔往管桩的外部进行渗透,对于管桩与土层之间未起到有效固定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同步注浆预应力管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同步注浆预应力管桩,包括打桩机、打桩锤、注浆外管、第一管桩、第二管桩以及注浆结构,所述注浆外管采用两端连通的中空结构,所述第一管桩的下端位于注浆外管中,所述注浆结构包含支撑架、分浆室、出浆支管、电磁阀门、管道连接器、出浆管、第二进浆管以及第一进浆管,所述第一管桩的上端安装有第一定位座,所述第二管桩的下端安装有第二定位座,所述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上均由一个右侧板和左侧板组合而成,所述右侧板和相对应的左侧板之间设有卡合结构,每个所述右侧板和左侧板上均设有一个抵紧结构,所述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之间设有定位结构。在上述的一种同步注浆预应力管桩中,四个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分浆室,所述分浆室的下端连通有三个出浆支管,三个所述出浆支管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电磁阀门,所述分浆室上固定安装有一个管道连接器,所述管道连接器上连通有出浆管和第二进浆管,所述第二进浆管上连通有第一进浆管。在上述的一种同步注浆预应力管桩中,所述卡合结构包含卡槽和卡块,每个所述右侧板上均对称开设有两个卡槽,每个所述左侧板上均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卡块,且卡块分别位于相对应的卡槽中,所述卡块和卡槽之间为过盈配合。在上述的一种同步注浆预应力管桩中,所述抵紧结构包含通孔、固定块、轴承、滚珠丝杆、滚珠螺母、抵块、支撑块、凹槽以及旋钮组成,两个所述右侧板以及两个左侧板上均开设有一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一个轴承,所述轴承上转动连接有一个滚珠丝杆,所述滚珠丝杆上螺纹连接有一个滚珠螺母,所述滚珠螺母上固定连接有一个抵块,所述通孔上固定安装有一个支撑块,且滚珠丝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支撑块上,所述滚珠丝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抵块上开设有凹槽。在上述的一种同步注浆预应力管桩中,所述定位结构包含多个圆形通孔和多个圆形柱杆,所述第一定位座上对称开设有多个圆形通孔,所述第二定位座上对称固定连接有多个圆形柱杆,且圆形柱杆和圆形通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圆形柱杆的下端均穿过相对应圆形通孔。在上述的一种同步注浆预应力管桩中,所述第一管桩的下端螺纹连接有一个堵头。在上述的一种同步注浆预应力管桩中,所述注浆外管的上端螺纹连接有一个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对称开设有四个第一通孔。在上述的一种同步注浆预应力管桩中,所述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的上端部分均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优点在于:1:注浆外管以及注浆结构的设备,便于同时对管桩内外同时进行注浆操作,提高注浆速度,减少注浆所花费的时间。2:卡合结构的设置便于右侧板和左侧板之间的固定,抵紧结构用于实现第一定位座与第一管桩之间的抵紧固定以及第二定位座与第二管桩之间的抵紧固定,定位结构的设置使得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之间的对接更加精准。3:安装块和第一通孔的设置,便于后期注浆外管从土中拔出。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采用内外同时注浆的方式,使得管桩的内外同时注入大量浆液,提高管桩的固定效果(管桩与土层),还通过第一定位座与第二定位座之间的配合,使得管桩之间的对接(俗称接桩)更加方便,精准度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同步注浆预应力管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同步注浆预应力管桩中第一管桩与第二管桩定位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同步注浆预应力管桩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同步注浆预应力管桩中第一定位座部分的结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同步注浆预应力管桩中第二定位座部分的结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同步注浆预应力管桩中堵头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打桩机、2-打桩锤、3-注浆外管、4-第一管桩、5-第二管桩、6-支撑架、7-分浆室、8-出浆支管、9-电磁阀门、10-管道连接器、11-出浆管、12-第二进浆管、13-第一进浆管、14-右侧板、15-左侧板、16-卡槽、17-卡块、18-通孔、19-固定块、20-轴承、21-滚珠丝杆、22-滚珠螺母、23-抵块、24-支撑块、25-凹槽、26-旋钮、27-圆形通孔、28-圆形柱杆、29-第一定位座、30-第二定位座、31-堵头、32-安装块、33-第一通孔、34第二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6,一种同步注浆预应力管桩,包括打桩机1、打桩锤2、注浆外管3、第一管桩4、第二管桩5以及注浆结构,注浆外管3采用两端连通的中空结构,第一管桩4的下端位于注浆外管3中,注浆结构包含支撑架6、分浆室7、出浆支管8、电磁阀门9、管道连接器10、出浆管11、第二进浆管12以及第一进浆管13。四个支撑架6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分浆室7,分浆室7的下端连通有三个出浆支管8,三个出浆支管8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电磁阀门9,分浆室7上固定安装有一个管道连接器10,管道连接器10上连通有出浆管11和第二进浆管12,第二进浆管12上连通有第一进浆管13。第一进浆管13远离第二进浆管12的一端与水泥打浆机(图中未画出)的出料端相连通,第一进浆管13为软管,第二进浆管12为硬管,管道连接器10采用不锈钢和橡胶制造成元件组合装置来达到密封承压功能,结构十分紧凑,使用时无需对管端做任何处理,只要将连接管的一端套在连接器套上,拧紧侧旁螺栓,就能使卡齿紧咬管端表面达到限位固定,而密封套贴紧在管道上达到密封牢固连接的锁定状态即。三个出浆支管8管径一大两下,管径大的出浆支管8下端位于第一管桩4中,另外两个小管径出浆支管8下端位于第一管桩4上,分浆室7的作用是将通过进浆管输送过来的水泥浆分别通过三个出浆支管8分别输送至第一管桩4的内外,实现管桩内外的同时注浆,第一管桩4的上端安装有第一定位座29,第二管桩5的下端安装有第二定位座30,第一定位座29和第二定位座30上均由一个右侧板14和左侧板15组合而成。每个右侧板14和左侧板15上均设有一个抵紧结构,抵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步注浆预应力管桩,包括打桩机(1)、打桩锤(2)、注浆外管(3)、第一管桩(4)、第二管桩(5)以及注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外管(3)采用两端连通的中空结构,所述第一管桩(4)的下端位于注浆外管(3)中,所述注浆结构包含支撑架(6)、分浆室(7)、出浆支管(8)、电磁阀门(9)、管道连接器(10)、出浆管(11)、第二进浆管(12)以及第一进浆管(13),所述第一管桩(4)的上端安装有第一定位座(29),所述第二管桩(5)的下端安装有第二定位座(30),所述第一定位座(29)和第二定位座(30)上均由一个右侧板(14)和左侧板(15)组合而成,所述右侧板(14)和相对应的左侧板(15)之间设有卡合结构,每个所述右侧板(14)和左侧板(15)上均设有一个抵紧结构,所述第一定位座(29)和第二定位座(30)之间设有定位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步注浆预应力管桩,包括打桩机(1)、打桩锤(2)、注浆外管(3)、第一管桩(4)、第二管桩(5)以及注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外管(3)采用两端连通的中空结构,所述第一管桩(4)的下端位于注浆外管(3)中,所述注浆结构包含支撑架(6)、分浆室(7)、出浆支管(8)、电磁阀门(9)、管道连接器(10)、出浆管(11)、第二进浆管(12)以及第一进浆管(13),所述第一管桩(4)的上端安装有第一定位座(29),所述第二管桩(5)的下端安装有第二定位座(30),所述第一定位座(29)和第二定位座(30)上均由一个右侧板(14)和左侧板(15)组合而成,所述右侧板(14)和相对应的左侧板(15)之间设有卡合结构,每个所述右侧板(14)和左侧板(15)上均设有一个抵紧结构,所述第一定位座(29)和第二定位座(30)之间设有定位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步注浆预应力管桩,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支撑架(6)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分浆室(7),所述分浆室(7)的下端连通有三个出浆支管(8),三个所述出浆支管(8)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电磁阀门(9),所述分浆室(7)上固定安装有一个管道连接器(10),所述管道连接器(10)上连通有出浆管(11)和第二进浆管(12),所述第二进浆管(12)上连通有第一进浆管(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步注浆预应力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结构包含卡槽(16)和卡块(17),每个所述右侧板(14)上均对称开设有两个卡槽(16),每个所述左侧板(15)上均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卡块(17),且卡块(17)分别位于相对应的卡槽(16)中,所述卡块(17)和卡槽(16)之间为过盈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步注浆预应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大力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