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11922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桩,所述组合桩包括预制桩芯和包裹在所述预制桩芯外的结石体,预制桩芯由若干根预制桩分段连接而成并且所述预制桩芯的桩端、桩顶及分段连接处均设置有刚性连接板,预制桩具有大截面端和小截面端并且预制桩的桩截面面积沿着轴线从大截面端向小截面端渐变减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组合桩结构有利于预制桩与结石体紧密粘结形成整体并防止二者接触面滑移,还能够扩大有效桩径,单桩承载力相对于普通预制桩大幅增大;此外,能够通过简单的标贯试验估算单桩承载力,计算过程简单、方便,计算结果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桩
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的
,更具体地讲,涉及建筑、交通、市政领域中一种组合桩。
技术介绍
目前桩基采用的机械施工方法主要分为两种:机械成孔灌注桩和锤击或静压预制桩。旋挖灌注桩是机械成孔灌注桩中最常用的桩型之一,其施工效率高,人工安全性好,然而缺点也很明显:首先桩端持力层具有不确定性,如在中风化与强风化互层的端承桩,桩端持力层往往难以满足设计要求;其次是采用泥浆护壁桩底沉渣厚度不易控制,桩身质量不易控制,易出现缩颈、夹泥、离析等;最后是单桩承载力较大的桩的检测难度较大。预制桩具有桩身质量可控、锤击或静压法施工效率较高、穿透力较强并且可使桩端位于较硬的持力层的优点,缺点是锤击施工噪音和振动大、挤土明显,易对周边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产生不利影响,此外锤击法施工对软岩、较软岩的破坏性较大,工后易出现端承力减小、可靠度降低的问题。并且,静压法施工桩端难以达到设计要求的较硬持力层,还会产生挤土效应。当持力层之上有较硬土层时,锤击或静压施工难以使预制桩穿过这些地层达到设计持力岩层,以上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制桩的应用。综合灌注桩和预制桩的施工工艺,对两种桩型取其长、避其短,采用先钻孔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桩包括预制桩芯和包裹在所述预制桩芯外的结石体,所述预制桩芯由若干根预制桩分段连接而成并且所述预制桩芯的桩端、桩顶及分段连接处均设置有刚性连接板,其中,所述预制桩具有大截面端和小截面端并且预制桩的桩截面面积沿着轴线从大截面端向小截面端渐变减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桩包括预制桩芯和包裹在所述预制桩芯外的结石体,所述预制桩芯由若干根预制桩分段连接而成并且所述预制桩芯的桩端、桩顶及分段连接处均设置有刚性连接板,其中,所述预制桩具有大截面端和小截面端并且预制桩的桩截面面积沿着轴线从大截面端向小截面端渐变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桩由上部的非扩体段和下部的扩体段组成,其中,所述扩体段的长度不小于2m且不大于组合桩的桩长的一半,所述扩体段的直径为非扩体段的直径的1~2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桩均以大截面端朝上且小截面端朝下的方式进行分段连接,预制桩通过焊接方式与刚性连接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桩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敬一蒋志军李泽泽张炳焜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