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化微污染水体的植物景观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9603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净化微污染水体的植物景观墙,包括依次相连通的进水管、有机玻璃管和出水管,有机玻璃管的管壁上开设圆孔,圆孔内能够栽种植物,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与污水池相连通。污水沿着进水管进入有机玻璃管中,有机玻璃管内种植植物,植物的根系吸附污水中的有机颗粒物,并且吸收水中的氮磷元素作为养分,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景观墙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利用植物对环境的净化能力对污水进行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净化微污染水体的植物景观墙
本技术涉及景观设计
,特别是涉及一种净化微污染水体的植物景观墙。
技术介绍
植物墙是用绿色植物编植成的墙体,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对生长环境的超强自适应能力,使自然界中栖息于平地上的植物永久地生长于垂直的建筑墙面,为建筑设计和建筑装饰提供一种新型的有机生态材料。人们根据不同的环境要求,设计出了造型各异,高低错落,环境和谐的墙体造型,经过精心设计及培植,再装饰以墙顶适合植物生长的灯具,使植物墙更显美观。植物种植采用散植、丛植等自然式种植,形成疏密有度、障透有序和高低错落的立体群落层次结构,促进植物墙生态系统自维机制和生物多样性的提高。植物墙既有分隔内外空间的功能,又有葱茏的色彩,给人以舒适与美感,人们根据不同的环境要求,设计出了造型各异,高低错落,环境和谐的墙体造型,经过精心培植修剪,再装饰以墙顶灯具,墙面修剪出优美的图案,使植物墙更显美观。植物墙不仅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还能调节室内空气温度、湿度,其给人带来的好处是其他艺术品所不能替代的。传统的植物景观墙可分为爬藤式、廊架式、雨水收集式、板槽式等多种形式,但是他们大多有造价高、后期维护不便等缺点,同时一般只是利用了植物美化环境的优势,而没能很好地利用景观墙中的植物对于环境的修复能力。因此,如何利用植物景观墙对环境的净化能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净化微污染水体的植物景观墙,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景观墙能够利用植物对环境的修复能力对微污染水体进行净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净化微污染水体的植物景观墙,包括依次相连通的进水管、有机玻璃管、出水管和架体,所述有机玻璃管的管壁上开设圆孔,所述圆孔内能够栽种植物,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均与污水池相连通;所述架体呈阶梯状,所述有机玻璃管的数量与所述架体的阶梯数目一致,所述有机玻璃管分布于所述架体的阶梯上,多个所述有机玻璃管依次首尾相连,其中,顶部的所述有机玻璃管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管相连,底部的所述有机玻璃管的出水端与所述出水管相连。优选地,所述有机玻璃管沿水流方向向下倾斜设置。优选地,所述有机玻璃管的水流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5°。优选地,相邻的所述有机玻璃管通过U型连接管相连通。优选地,相邻的所述有机玻璃管之间加装球阀。优选地,所述有机玻璃管通过潜水泵与所述进水管相连通。优选地,所述进水管上还设置流量控制器。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的净化微污染水体的植物景观墙,包括依次相连通的进水管、有机玻璃管和出水管,有机玻璃管的管壁上开设圆孔,圆孔内能够栽种植物,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与污水池相连通。污水沿着进水管进入有机玻璃管中,有机玻璃管内种植植物,植物的根系吸附污水中的有机颗粒物,并且吸收水中的氮磷元素作为养分,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景观墙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利用植物对环境的净化能力对污水进行净化。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净化微污染水体的植物景观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净化微污染水体的植物景观墙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净化微污染水体的植物景观墙连续运行7天后对污水中磷元素的去除量;图4为本技术的净化微污染水体的植物景观墙连续运行7天后对污水中氨氮元素的去除量;图5为本技术的净化微污染水体的植物景观墙连续运行7天后对污水中COD的去除量;其中,1为污水池,2为进水管,3为有机玻璃管,4为出水管,5为植物,6为潜水泵,7为球阀,8为架体,9为U型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净化微污染水体的植物景观墙,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景观墙能够利用植物对环境的修复能力对微污染水体进行净化。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请参考图1-5,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净化微污染水体的植物景观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净化微污染水体的植物景观墙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净化微污染水体的植物景观墙连续运行7天后对污水中磷元素的去除量,图4为本技术的净化微污染水体的植物景观墙连续运行7天后对污水中氨氮元素的去除量,图5为本技术的净化微污染水体的植物景观墙连续运行7天后对污水中COD的去除量。本技术提供一种净化微污染水体的植物景观墙,包括依次相连通的进水管2、有机玻璃管3、出水管4和架体8,有机玻璃管3的管壁上开设圆孔,圆孔内能够栽种植物,进水管2和出水管4均与污水池1相连通;架体8呈阶梯状,有机玻璃管3的数量与架体8的阶梯数目一致,有机玻璃管3分布于架体8的阶梯上,多个有机玻璃管3依次首尾相连,其中,顶部的有机玻璃管3的进水端与进水管2相连,底部的有机玻璃管3的出水端与出水管4相连。污水沿着进水管2进入有机玻璃管3中,有机玻璃管3内种植植物,植物的根系吸附污水中的有机颗粒物,并且吸收水中的氮磷元素作为养分,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景观墙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利用植物对环境的净化能力对污水进行净化。污水由进水管2流入架体8上最顶端的有机玻璃管3中,然后依次向下,最底部的有机玻璃管3中的水由出水管4回流到污水池1中。为了适应不同高度的植物,架体8各个阶梯的高度可调节,进一步提高景观墙的美观性。同时,为了有机玻璃管3能够稳定地固定于架体8上,在架体8的阶梯上设置有机玻璃管3支架。为了使有机玻璃管3中的水能够顺利自行流动,有机玻璃管3沿水流方向向下倾斜设置。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有机玻璃管3的水流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5°。更具体地,相邻的有机玻璃管3通过U型连接管9相连通。为了控制水流量,防止水因流量过大从有机玻璃管3中溢出,相邻的有机玻璃管3之间加装球阀。进一步地,有机玻璃管3通过潜水泵6与进水管2相连通。另外,进水管2上还设置流量控制器,方便控制水流流量。本技术的净化微污染水体的植物景观墙,在有机玻璃管3中种植水生植物,污水在玻璃管中缓缓流动的同时,植物的根系吸附污水中的有机颗粒物,并且吸收水中的氮磷作为养分,起到了净化污水的作用。装置运行一段时间后,取污水池1中的水样分析其中的污染物含量,从而根据所测得的指标绘制污染物去除趋势图表,实现对植物景观墙处理污水原理的深度研究。通过表1可以看出,景观墙连续运行7天后对于污水中总磷、氨氮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30.6%、24.9%、20.4%,具有稳定得净化效果。表1景观墙连续运行7天污水检测指标本技术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净化微污染水体的植物景观墙,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通的进水管、有机玻璃管、出水管和架体,所述有机玻璃管的管壁上开设圆孔,所述圆孔内能够栽种植物,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均与污水池相连通;所述架体呈阶梯状,所述有机玻璃管的数量与所述架体的阶梯数目一致,所述有机玻璃管分布于所述架体的阶梯上,多个所述有机玻璃管依次首尾相连,其中,顶部的所述有机玻璃管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管相连,底部的所述有机玻璃管的出水端与所述出水管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净化微污染水体的植物景观墙,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通的进水管、有机玻璃管、出水管和架体,所述有机玻璃管的管壁上开设圆孔,所述圆孔内能够栽种植物,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均与污水池相连通;所述架体呈阶梯状,所述有机玻璃管的数量与所述架体的阶梯数目一致,所述有机玻璃管分布于所述架体的阶梯上,多个所述有机玻璃管依次首尾相连,其中,顶部的所述有机玻璃管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管相连,底部的所述有机玻璃管的出水端与所述出水管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微污染水体的植物景观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玻璃管沿水流方向向下倾斜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果蒋萍萍游少鸿朱宗强赵文玉周灏洋陆健辉赵宏登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