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菜籽的冷制榨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9554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油菜籽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菜籽的冷制榨油方法。所述油菜籽的冷制榨油方法包括油菜籽除杂、油菜籽干燥、油菜籽冷干燥、油菜籽脱壳榨油、菜籽油纯化处理等5个主要榨油工艺;通过多次除杂过程,除去杂质和空壳油菜籽,有效提高榨油效率;通过温水浸泡油菜籽后烘干,使得油菜籽内部组织萌动活跃,有效提高油菜籽产油率;通过油菜籽脱壳技术,将菜籽仁与菜籽壳分别榨油,并通过冷冻和解冻纯化处理,进一步除去初品菜籽油中的杂质,达到纯化菜籽油的目的,提高成品菜籽油的品质,榨取出的菜籽仁油和菜籽壳油可分别应用于不同的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菜籽的冷制榨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菜籽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油菜籽的冷制榨油方法。
技术介绍
油菜籽,也称为芸苔子,十字花科作物油菜的果实,角果较长,结荚多,粒本饱满;草本十字花科作物,中国主要油料作物和蜜源作物之一,其籽粒是制浸油脂原料主要品种之一。油菜籽中油脂的含量为37.5%~46.3%。根据油菜的类型不同其油脂含量略有不同。油菜籽是栽培遍及中国,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种。其种植面积占中国油料作物总面积的40%以上,产量占中国油料总产量的30%以上,居世界首位。油菜籽中含有一定量的芥酸,会影响油菜籽及菜籽油的质量。油菜籽中还含有一定量的芥子碱、单宁等化学物质,都有一定的毒性,故菜籽饼需去毒后才能作饲料。优质油菜饼粕含丰富的植物蛋白,是优质的食用和饲料蛋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用植物油的需求逐年增大。近年来,我国进口油脂油料数量平均年增长35.3%。食用植物油的自给率已由本世纪初的60%下降到目前的37%左右。食用植物油脂自给率相当缺乏,特别高端食用植物油的需求相当紧缺,急需开发生产适合我国人民生活的高端食用植物油。同时,我国油菜籽种植范围广,产量丰富,菜籽油的提取和利用可有效解决人们对食用油的需求。但是,现有的优质油菜籽加工技术仍旧利用传统的热榨工艺进行加工,如预榨-浸出法制油工艺、蒸炒-压榨法制油工艺等,这类工艺中由于油菜籽生坯经过较长时间的高温蒸炒,并在110~120℃经过螺旋榨油机预榨出毛油,毛油经脱胶、脱酸、脱杂和脱水后,成为可以食用的四级成品菜油,四级菜油再经过脱酸、脱臭、脱色等精炼后,成为精炼油。这些制油方法均是在高温高水分条件下制油,致使热榨所得的菜籽油和饼粕的颜色加深且品质下降,且容易破坏这类优质油菜籽中丰富的营养成分,制出的食用植物油的品质依然不佳,现有技术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克服现有油菜籽榨油技术的不足,提高油菜籽的产油量和菜籽油的品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菜籽的冷制榨油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油菜籽的冷制榨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油菜籽除杂:取当年产的新鲜油菜籽,风选去除杂质,置于烈日下暴晒2~3d,再次风选去除杂质,成品油菜籽置于完全黑暗的干燥处存放3~5d;b、油菜籽干燥:取上述存放后的油菜籽,置于50~63℃的热风式烘干机中烘至含水量为8~10%,取出放入干燥通风处冷却至室温,至油菜籽完全冷透后倒入32~35℃的清水中,控制清水淹没油菜籽5~7cm,恒温浸泡4~5h,每小时搅拌一次,最后一次搅拌后静置1h,捞除表层漂浮油菜籽;c、油菜籽冷干燥:取上述浸泡结束后的液面下油菜籽,沥干表层水分后置于35~40℃的热风式烘干机中烘干1.5~2h;提升烘干温度至55~60℃,烘至油菜籽含水量为4~5%,摊放于阴凉通风处冷却至室温,喷雾加湿至油菜籽含水量为6~7%;d、油菜籽脱壳榨油:取上述冷干燥结束的油菜籽,放入脱壳机中脱去油菜籽外壳,分离制取油菜籽仁,放入双螺旋榨油机中进行榨油处理,制得初品菜籽油;取油菜籽壳,放入双螺旋榨油机中进行榨油处理,制得油菜籽粗油;e、菜籽油纯化处理:取上述制得的初品菜籽油,混入油菜籽粗油或不混入油菜籽粗油,加入占油总重千分之一的柠檬酸钠,搅拌溶解均匀,待油温冷却至室温后逐级冷冻至菜油完全凝固,再逐级解冻,至油温为室温时,即得成品菜籽油。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烈日暴晒温度为28~32℃;暴晒时间连续或不连续,如遇阴雨天,则暂停暴晒,直至油菜籽的暴晒时间总和为2~3d;即相邻两个油菜籽的暴晒日间可间隔1d以上,保证油菜籽干燥充分;暂停暴晒过程中,将油菜籽存放于空气湿度≤15%的干燥通风处。优选的,步骤(c)中,所述喷雾加湿方法如下:取含水量为4~5%的油菜籽,摊放于阴凉通风处冷却至室温,转移至转速2100~2150r/min的搅拌罐中,加入量为搅拌罐容积的1/2,向搅拌罐中喷施温度10~15℃的水雾,密闭搅拌罐,恒速搅拌,不停增加搅拌罐中的水雾量,直至油菜籽水分含量为6~7%。优选的,步骤(d)中,所述油菜籽仁榨油温度35~43℃;油菜籽壳榨油温度45~42℃。优选的,步骤(e)中,所述初品菜籽油逐级冷冻方法如下:取冷却至室温的初品菜籽油,浮去表层漂浮物和油泡,于8~10℃的温度下冷冻3~4h,每小时浮去表层漂浮物和油泡一次;再调节冷冻温度为-1~1℃,冷冻1.5~2h,每小时浮去表层漂浮物和油泡一次;最后调节冷冻温度为-15~-12℃,每半小时浮去表层漂浮物和油泡一次;冷冻至菜籽油完全凝固,继续恒温冷冻10~15min。优选的,步骤(e)中,所述初品菜籽油逐级解冻方法如下:取完全凝固的菜籽油,切成7×3×2cm3的块状,置于200目滤网上方,滤网上固定2~3层洁净干纱布,滤网下方安置菜油收集装置,于0~2℃温度下解冻2~3h;再调节解冻温度为8~12℃,解冻2~3h;最后调节冷冻温度为室温,解冻3~5h。优选的,在菜籽油逐级冷冻或逐级解冻过程中,还需控制空气湿度≤20%;即在菜籽油逐级冷冻或逐级解冻过程中,控制冷冻室或解冻室的空气湿度≤20%。优选的,所述油菜籽粗油可混入初品菜籽油中进行菜籽油纯化处理,也可直接进行菜籽油纯化处理,并将纯化后的菜籽油分开收集。制得成品菜籽仁油和成品菜籽壳油。所述油菜籽粗油纯化处理方法与初品菜籽油纯化处理方法完全相同,条件相同或不相同。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油菜籽壳榨取的成品菜籽壳油主要应用于化工领域,如折叠燃料油、润滑油脱模剂等;所述油菜籽仁榨取的成品菜籽仁油主要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多次除杂过程,除去杂质和空壳油菜籽,有效提高榨油效率;本专利技术还通过温水浸泡油菜籽后烘干,使得油菜籽内部组织萌动活跃,有效提高油菜籽产油率;通过冷水雾回升油菜籽含水量,并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榨油处理,防止菜籽油磷脂的产生,提高油的品质和产油率;通过油菜籽脱壳技术,将菜籽仁与菜籽壳分别榨油,有效提高成品菜籽油的品质,榨取出的两种菜籽油可应用于不同的领域;最终,本专利技术还通过初品菜籽油冷冻和解冻纯化处理,进一步除去初品菜籽油中的杂质,达到纯化菜籽油的目的,提高成品菜籽油的品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作详细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不仅宝库实施例中展现的内容。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菜籽的冷制榨油方法,具体过程如下:第一步、油菜籽除杂:取当年产的新鲜油菜籽,风选去除杂质,置于烈日下暴晒3d,如遇阴雨天,则暂停暴晒,直至油菜籽的暴晒时间总和为3d;即相邻两个油菜籽的暴晒日间可间隔1d以上,保证油菜籽干燥充分;暂停暴晒过程中,将油菜籽存放于空气湿度不超过15%的干燥通风处,暴晒结束后再次风选去除杂质,成品油菜籽置于完全黑暗的干燥处存放3d;第二步、油菜籽干燥:取上述存放后的油菜籽,置于50℃的热风式烘干机中烘至含水量为10%,取出放入干燥通风处冷却至室温,至油菜籽完全冷透后倒入32℃的清水中,控制清水淹没油菜籽7cm,恒温浸泡5h,每小时搅拌一次,最后一次搅拌后静置1h,捞除表层漂浮油菜籽;第三步、油菜籽冷干燥:取上述浸泡结束后的液面下油菜籽,沥干表层水分后置于35℃的热风式烘干机中烘干2h;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菜籽的冷制榨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油菜籽除杂:取当年产的新鲜油菜籽,风选去除杂质,置于烈日下暴晒2~3d,再次风选去除杂质,成品油菜籽置于完全黑暗的干燥处存放3~5d;b、油菜籽干燥:取上述存放后的油菜籽,置于50~63℃的热风式烘干机中烘至含水量为8~10%,取出放入干燥通风处冷却至室温,至油菜籽完全冷透后倒入32~35℃的清水中,控制清水淹没油菜籽5~7cm,恒温浸泡4~5h,每小时搅拌一次,最后一次搅拌后静置1h,捞除表层漂浮油菜籽;c、油菜籽冷干燥:取上述浸泡结束后的液面下油菜籽,沥干表层水分后置于35~40℃的热风式烘干机中烘干1.5~2h;提升烘干温度至55~60℃,烘至油菜籽含水量为4~5%,摊放于阴凉通风处冷却至室温,喷雾加湿至油菜籽含水量为6~7%;d、油菜籽脱壳榨油:取上述冷干燥结束的油菜籽,放入脱壳机中脱去油菜籽外壳,分离制取油菜籽仁,放入双螺旋榨油机中进行榨油处理,制得初品菜籽油;取油菜籽壳,放入双螺旋榨油机中进行榨油处理,制得油菜籽粗油;e、菜籽油纯化处理:取上述制得的初品菜籽油,混入油菜籽粗油或不混入油菜籽粗油,加入占油总重千分之一的柠檬酸钠,搅拌溶解均匀,待油温冷却至室温后逐级冷冻至菜油完全凝固,再逐级解冻,至油温为室温时,即得成品菜籽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菜籽的冷制榨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油菜籽除杂:取当年产的新鲜油菜籽,风选去除杂质,置于烈日下暴晒2~3d,再次风选去除杂质,成品油菜籽置于完全黑暗的干燥处存放3~5d;b、油菜籽干燥:取上述存放后的油菜籽,置于50~63℃的热风式烘干机中烘至含水量为8~10%,取出放入干燥通风处冷却至室温,至油菜籽完全冷透后倒入32~35℃的清水中,控制清水淹没油菜籽5~7cm,恒温浸泡4~5h,每小时搅拌一次,最后一次搅拌后静置1h,捞除表层漂浮油菜籽;c、油菜籽冷干燥:取上述浸泡结束后的液面下油菜籽,沥干表层水分后置于35~40℃的热风式烘干机中烘干1.5~2h;提升烘干温度至55~60℃,烘至油菜籽含水量为4~5%,摊放于阴凉通风处冷却至室温,喷雾加湿至油菜籽含水量为6~7%;d、油菜籽脱壳榨油:取上述冷干燥结束的油菜籽,放入脱壳机中脱去油菜籽外壳,分离制取油菜籽仁,放入双螺旋榨油机中进行榨油处理,制得初品菜籽油;取油菜籽壳,放入双螺旋榨油机中进行榨油处理,制得油菜籽粗油;e、菜籽油纯化处理:取上述制得的初品菜籽油,混入油菜籽粗油或不混入油菜籽粗油,加入占油总重千分之一的柠檬酸钠,搅拌溶解均匀,待油温冷却至室温后逐级冷冻至菜油完全凝固,再逐级解冻,至油温为室温时,即得成品菜籽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菜籽的冷制榨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烈日暴晒温度为28~32℃;暴晒时间连续或不连续,如遇阴雨天,则暂停暴晒,直至油菜籽的暴晒时间总和为2~3d;暂停暴晒过程中,将油菜籽存放于空气湿度≤15%的干燥通风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菜籽的冷制榨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喷雾加湿方法如下:取含水量为4~5%的油菜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元银
申请(专利权)人:望谟县布依王油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