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奇专利>正文

蜂窝肋式吸音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9395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蜂窝肋式吸音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上下两侧分别平行设置有多条凹槽,板体上部与板体下部的凹槽相互交叉且贯通,其夹角为30-90度,在板体上位于凹槽的交叉贯通位置处设置有蜂窝消声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于施工,由于设置了具有使声音进行声波扩张、反射、折射与散射功能的消声孔,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形成多缝与多孔吸声的结构,从而提高了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吸声系数及吸声频带,达到了良好的吸声效果。(*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吸音板,特别涉及一种蜂窝肋式吸音板
技术介绍
目前,在影剧院、会议室以及录音室等墙壁和顶棚屋面上所使用的吸音板,由于设计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其功能不尽完善,具有扩张功能的吸音板缺少贯通功能;具有贯通功能的吸音板又缺少扩张功能。因此,现有吸音板的吸音效果达不到理想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于施工且具有良好吸声效果的蜂窝肋式吸音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蜂窝肋式吸音板,包括板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的上下两侧分别平行设置有多条凹槽2,板体1上部与板体1下部的凹槽2相互交叉且贯通,其夹角为30-90度,在板体1上位于凹槽2的交叉贯通位置处设置有蜂窝消声孔3。所述凹槽2的宽度为2~8mm,相邻两个凹槽2之间的间隔为10~30mm;所述凹槽2的深度小于板体1的厚度;所述凹槽2的深度为板体1厚度的1/4~1/2;所述消声孔3的深度与凹槽2的深度相同。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于施工安装,由于设置了具有使声音进行声波扩张、反射、折射与散射功能的消声孔,使本技术形成多缝与多孔吸声的结构,从而提高了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吸声系数及吸声频带,达到了良好的吸声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板体1,所述板体1的上下两侧分别平行设置有多条凹槽2,所述凹槽2的宽度为2~8mm,相邻两个凹槽2之间的间隔为10~30mm,板体1上部与板体1下部的凹槽2相互交叉且贯通,其夹角为30-90度,在板体1上位于凹槽2的交叉贯通位置处设有蜂窝消声孔3,所述蜂窝消声孔3的深度与凹槽2的深度相同;所述凹槽2的深度小于板体1的厚度,所述凹槽2的深度为板体1的厚度的1/4~1/2。本技术吸音板可以使用各种木板、密度板等作为基材进行加工制造,为了提高吸声板的装饰性及效果,在加工之前可以在基材的一个表面上贴附装饰板材,进行阻燃处理后即可安装使用。本技术可直接安装在墙壁或者顶棚的龙骨上,在本技术与墙面的空腔内可以填充玻璃纤维棉及无纺布等,并使用阻燃粘合剂粘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蜂窝肋式吸音板,包括板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的上下两侧分别平行设置有多条凹槽(2),板体(1)上部与板体(1)下部的凹槽(2)相互交叉且贯通,其夹角为30-90度,在板体(1)上位于凹槽(2)的交叉贯通位置处设置有蜂窝消声孔(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窝肋式吸音板,包括板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的上下两侧分别平行设置有多条凹槽(2),板体(1)上部与板体(1)下部的凹槽(2)相互交叉且贯通,其夹角为30-90度,在板体(1)上位于凹槽(2)的交叉贯通位置处设置有蜂窝消声孔(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肋式吸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的宽度为2~8mm,相邻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奇
申请(专利权)人:田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