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奇专利>正文

一种装配式防水地下连续墙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5949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防水地下连续墙安装结构,包括下底座,所述下底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支撑腿,所述下底座上端的边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上底座,所述上底座上端的中央固定安装有液压缸,所述上底座的下方活动安装有安装块,所述液压缸下端的传动端穿过上底座并与安装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块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上模块,所述下底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下模块,所述下模块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模槽,所述下底座的上端位于下模块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缓冲柱。该装配式防水地下连续墙安装结构,可在安装上模块时将连接倒扣与限位环扣合,进而大大加快了上模块的安装速度,进而提高了该模具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防水地下连续墙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为一种装配式防水地下连续墙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冲压模具是模具的一种,模具在使用过程中,有时因工作需要或是考虑损耗需要对模具进行更换,而更换模具非常的麻烦,每次更换模具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耽误生产,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防水地下连续墙安装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模具在使用过程中,有时因工作需要或是考虑损耗需要对模具进行更换,而更换模具非常的麻烦,每次更换模具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耽误生产,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防水地下连续墙安装结构,包括下底座,所述下底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支撑腿,所述下底座上端的边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上底座,所述上底座上端的中央固定安装有液压缸,所述上底座的下方活动安装有安装块,所述液压缸下端的传动端穿过上底座并与安装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块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上模块,所述下底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下模块,所述下模块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模槽,所述下底座的上端位于下模块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缓冲柱。优选的,所述上模块下端的边侧固定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限位环,所述安装块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连接倒扣,所述连接孔与连接柱相适配,所述连接倒扣与限位环相适配。优选的,所述下底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上端的传动端固定安装有扩展板,所述扩展板上端的边侧固定安装有延伸柱,所述延伸柱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拆卸头,所述拆卸头与连接倒扣相适配,所述下模块的上端贯穿设置有预留孔,所述预留孔与拆卸头相适配。优选的,所述限位环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接电片A,所述连接倒扣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接电片B,所述上底座的上端位于液压缸的边侧固定安装有报警灯,所述报警灯与接电片B电性连接,所述接电片A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下模块上端的前后两端固定设置有拿取口,所述拿取口的横截面为方形。优选的,所述拆卸头的横截面呈梯形,所述连接孔的直径大于拆卸头上端直径且小于拆卸头下端直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装配式防水地下连续墙安装结构,通过安装安装块,并在其下端安装连接柱与连接倒扣,可在安装上模块时将上模块放置在下模块的上端,使连接柱与连接倒扣插合在上模块的连接孔内部,并使连接倒扣与限位环扣合,进而大大加快了上模块的安装速度,进而提高了该模具的工作效率;2、该装配式防水地下连续墙安装结构,通过安装拆卸头,可在拆卸时启动电动推杆,使拆卸头与连接倒扣相连接,进而使得连接倒扣向内侧收缩,使连接倒扣与限位环解除扣合,进而大大加快了该模具的拆卸速度;3、该装配式防水地下连续墙安装结构,通过安装报警灯,并在限位环的下端安装接电片A,同时在连接倒扣的下端安装接电片B,可在限位环与连接倒扣相扣合时保持电性连接使报警灯亮起,并在限位环与连接倒扣解除扣合时使报警灯熄灭,进而随时提醒工作人员了解到上模块的安装状态,大大提高了该模具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拆卸头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连接倒扣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接电片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底座;2、支撑腿;3、支撑柱;4、上底座;5、液压缸;6、安装块;7、上模块;8、下模块;9、模槽;10、缓冲柱;11、连接孔;12、限位环;13、连接柱;14、连接倒扣;15、电动推杆;16、扩展板;17、延伸柱;18、拆卸头;19、预留孔;20、接电片A;21、接电片B;22、报警灯;23、拿取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防水地下连续墙安装结构,包括下底座1,下底座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支撑腿2,下底座1上端的边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柱3,支撑柱3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上底座4,上底座4上端的中央固定安装有液压缸5,上底座4的下方活动安装有安装块6,液压缸5下端的传动端穿过上底座4并与安装块6的上端固定连接,安装块6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上模块7,下底座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下模块8,下模块8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模槽9,下底座1的上端位于下模块8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缓冲柱10。进一步的,上模块7下端的边侧固定设置有连接孔11,连接孔1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限位环12,安装块6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柱13,连接柱13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连接倒扣14,连接孔11与连接柱13相适配,连接倒扣14与限位环12相适配,通过安装安装块6,并在其下端安装连接柱13与连接倒扣14,可在安装上模块7时将上模块7放置在下模块8的上端,然后启动液压缸5将安装块6向下压,使连接柱13与连接倒扣14插合在上模块7的连接孔11内部,并使连接倒扣14与限位环12扣合,进而大大加快了上模块7的安装速度,进而提高了该模具的工作效率。进一步的,下底座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15,电动推杆15上端的传动端固定安装有扩展板16,扩展板16上端的边侧固定安装有延伸柱17,延伸柱17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拆卸头18,拆卸头18与连接倒扣14相适配,下模块8的上端贯穿设置有预留孔19,预留孔19与拆卸头18相适配,通过安装拆卸头18,可在拆卸时启动电动推杆15,将电动推杆15驱动扩展板16和延伸柱17向上推动,并使拆卸头18穿过下模块8内部的预留孔19,使拆卸头18与连接倒扣14相连接,进而使得连接倒扣14向内侧收缩,使连接倒扣14与限位环12解除扣合,进而大大加快了该模具的拆卸速度。进一步的,限位环12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接电片A20,连接倒扣14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接电片B21,上底座4的上端位于液压缸5的边侧固定安装有报警灯22,报警灯22与接电片B21电性连接,接电片A20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通过安装报警灯22,并在限位环12的下端安装接电片A20,同时在连接倒扣14的下端安装接电片B21,可在限位环12与连接倒扣14相扣合时保持电性连接使报警灯22亮起,并在限位环12与连接倒扣14解除扣合时使报警灯22熄灭,进而随时提醒工作人员了解到上模块7的安装状态,大大提高了该模具的安全性。进一步的,下模块8上端的前后两端固定设置有拿取口23,拿取口23的横截面为方形,通过设置拿取口23,可在上模块7安装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防水地下连续墙安装结构,包括下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座(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支撑腿(2),所述下底座(1)上端的边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上底座(4),所述上底座(4)上端的中央固定安装有液压缸(5),所述上底座(4)的下方活动安装有安装块(6),所述液压缸(5)下端的传动端穿过上底座(4)并与安装块(6)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块(6)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上模块(7),所述下底座(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下模块(8),所述下模块(8)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模槽(9),所述下底座(1)的上端位于下模块(8)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缓冲柱(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防水地下连续墙安装结构,包括下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座(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支撑腿(2),所述下底座(1)上端的边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上底座(4),所述上底座(4)上端的中央固定安装有液压缸(5),所述上底座(4)的下方活动安装有安装块(6),所述液压缸(5)下端的传动端穿过上底座(4)并与安装块(6)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块(6)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上模块(7),所述下底座(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下模块(8),所述下模块(8)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模槽(9),所述下底座(1)的上端位于下模块(8)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缓冲柱(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防水地下连续墙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块(7)下端的边侧固定设置有连接孔(11),所述连接孔(1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限位环(12),所述安装块(6)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柱(13),所述连接柱(13)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连接倒扣(14),所述连接孔(11)与连接柱(13)相适配,所述连接倒扣(14)与限位环(12)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防水地下连续墙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奇杨为秋
申请(专利权)人:田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