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持装置及车载支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9191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0:01
一种夹持装置,包括壳体、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夹持部、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夹臂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二夹持部、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分别形成有相向的夹持面用于夹持物体固定,所述第一连接部伸入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通过第一滑槽与第一限位柱配合实现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夹臂相对壳体在第一方向上伸缩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壳体的轴向;所述第二连接部伸入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滑槽相对所述第一方向倾斜一定角度,使所述第一夹臂相对所述壳体回缩或伸出的同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移动,与所述第二夹臂相靠近而夹紧或相远离而张开,在结构上更为简单,在使用上更为方便、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夹持装置及车载支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机配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及应用该夹持装置的车载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汽车也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基本的代步工具。为不影响开车,通常人们会使用车载支架将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固定,以方便地进行导航、视频播放等操作。而车载支架本身则通过夹子等夹持装置夹持固定于空调出风口的叶片上,现有车载支架结构中,夹持装置结构较为复杂,在操作使用上较为不便,且夹持力度和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夹持装置及应该夹持装置的车载支架。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夹持装置,包括壳体、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夹持部、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夹臂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二夹持部、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分别形成有相向的夹持面用于夹持物体固定,所述第一连接部伸入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通过第一滑槽与第一限位柱配合实现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夹臂相对壳体在第一方向上伸缩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壳体的轴向;所述第二连接部伸入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滑槽相对所述第一方向倾斜一定角度,使所述第一夹臂相对所述壳体回缩或伸出的同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移动,与所述第二夹臂相靠近而夹紧或相远离而张开。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载支架,包括用于固定移动终端的支架以及上述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架。较佳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壳体通过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柱配合实现滑动连接,使得第二夹臂相对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伸缩移动,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推杆以及弹簧,所述推杆包括杆体以及与杆体相垂直的推板,所述推板抵顶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所述弹簧套设于杆体上,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相对所述壳体回缩而夹紧时压缩弹簧,所述弹簧恢复弹性形变时推动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向外伸出而张开。较佳地,所述第一限位柱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第二限位柱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所述壳体对应所述第一限位柱形成所述第一滑槽,所述壳体对应所述第二限位柱形成所述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相对所述第一方向倾斜一定角度或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之间的距离沿所述第一夹臂相对所述壳体回缩的方向逐渐减小。较佳地,所述第一滑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第二滑槽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所述壳体对应所述第一滑槽形成固定的所述第一限位柱,所述壳体对应所述第二滑槽形成固定的所述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二滑槽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一定角度或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之间的距离沿所述第一夹臂相对所述壳体回缩的方向逐渐减小。较佳地,所述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分别沿第三方向延伸并插入至所述第一滑槽、第二滑槽中,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或者,所述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分别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插入至所述第一滑槽、第二滑槽中。较佳地,所述第一滑槽在其朝向所述第一夹臂伸出方向的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一滑槽相连通的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与所述第一滑槽的连接处形成朝向所述第二夹臂的弯拐;或者,所述第一滑槽在其朝向所述第一夹臂伸出方向的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一滑槽相连通的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与所述第一滑槽的连接处形成朝向所述第二夹臂的弯拐,所述第二滑槽在其朝向所述第一夹臂伸出方向的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二滑槽相连通的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与所述第二滑槽的连接处形成朝向所述第一夹臂的弯拐。较佳地,所述第一滑槽在其朝向所述第一夹臂回缩方向的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一滑槽相连通的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与所述第一滑槽的连接处形成背向所述第二夹臂的弯拐;或者,所述第一滑槽在其朝向所述第一夹臂回缩方向的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一滑槽相连通的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与所述第一滑槽的连接处形成背向所述第二夹臂的弯拐,所述第二滑槽在其朝向所述第一夹臂回缩方向的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二滑槽相连通的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与所述第二滑槽的连接处形成背向所述第一夹臂的弯拐。较佳地,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其中之一上形成有穿孔、其中之另一上形成有插接于所述穿孔内的挡块。较佳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臂朝向所述第二夹臂形成有挡块,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推杆以及弹簧,所述推杆包括杆体以及与杆体相垂直的推板,所述推板抵顶第一夹臂,所述弹簧套设于杆体上,所述第一夹臂相对所述壳体回缩而夹紧时压缩弹簧,所述弹簧恢复弹性形变时推动所述第一夹臂向外伸出而张开。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夹持装置在使用时夹臂伸入所要夹持物的间隙,夹持物推动夹臂移动完成夹持操作,取下夹持装置时仅需施力解锁限位柱与限位孔,之后弹性件推动夹臂复位使夹持装置张开,可应用于车载支架等夹持固定的装置中,在结构上更为简单,在使用上更为方便、省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夹持装置处于张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应用本专利技术夹持装置的车载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夹持装置的爆炸图。图4为图1所示夹持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夹持装置处于夹紧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夹持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夹持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夹持装置的分解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夹持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夹持装置的分解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夹持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夹持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夹持装置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示例性地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以使得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理解更为准确、透彻。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第一实施例图1-3所示为专利技术夹持装置的一具体实施例,其可应用于车载支架上将其固定于汽车空调出风口的叶片上,进而固定电子器件,如手机等,当然所述夹持装置可以应用于任何需要夹持固定的装置,并不限于在车载支架上使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装置100包括壳体10、连接于壳体10上的第一夹臂20与第二夹臂30、以及设置于壳体10内与第一、第二夹臂20、30相作用的复位件40。所述壳体10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以图1方向为例,壳体10为左端开口、右端封闭结构。所述第一夹臂20与第二夹臂30相对设置,均由壳体10的开口端向外伸出,并相对于壳体10沿第一方向上伸缩移动,同时在第二方向上相互远离或靠近,以图3所示为例,第一方向为壳体10的轴向,第二方向为垂直于壳体10轴向的方向,即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在不使用时,如图3所示,第一夹臂20与第二夹臂30相对壳体10向外伸出并远离而呈张开状;在使用时,如图5-6所示,第一夹臂20与第二夹臂30相对壳体10向内回缩并靠近而夹紧;在使用完取下后,复位件40推动第一夹臂20与第二夹臂30向外伸出复位而再次张开,回到图3所示所示状态。如图4所示,所述壳体10包括上壳体11、下壳体12两部分,其中下壳体12形成有卡孔120,上壳体11上形成有卡块,所述卡块卡接于卡孔120内将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夹持装置,包括壳体、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夹持部、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夹臂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二夹持部、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分别形成有相向的夹持面用于夹持物体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伸入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通过第一滑槽与第一限位柱配合实现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夹臂相对壳体在第一方向上伸缩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壳体的轴向;所述第二连接部伸入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滑槽相对所述第一方向倾斜一定角度,使所述第一夹臂相对所述壳体回缩或伸出的同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移动,与所述第二夹臂相靠近而夹紧或相远离而张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持装置,包括壳体、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夹持部、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夹臂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二夹持部、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分别形成有相向的夹持面用于夹持物体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伸入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通过第一滑槽与第一限位柱配合实现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夹臂相对壳体在第一方向上伸缩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壳体的轴向;所述第二连接部伸入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滑槽相对所述第一方向倾斜一定角度,使所述第一夹臂相对所述壳体回缩或伸出的同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移动,与所述第二夹臂相靠近而夹紧或相远离而张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壳体通过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柱配合实现滑动连接,使得第二夹臂相对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伸缩移动,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推杆以及弹簧,所述推杆包括杆体以及与杆体相垂直的推板,所述推板抵顶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所述弹簧套设于杆体上,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相对所述壳体回缩而夹紧时压缩弹簧,所述弹簧恢复弹性形变时推动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向外伸出而张开。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柱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第二限位柱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所述壳体对应所述第一限位柱形成所述第一滑槽,所述壳体对应所述第二限位柱形成所述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相对所述第一方向倾斜一定角度或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之间的距离沿所述第一夹臂相对所述壳体回缩的方向逐渐减小。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第二滑槽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所述壳体对应所述第一滑槽形成固定的所述第一限位柱,所述壳体对应所述第二滑槽形成固定的所述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二滑槽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一定角度或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之间的距离沿所述第一夹臂相对所述壳体回缩的方向逐渐减小。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德利潘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