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冰面救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9158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5 2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便携式冰面救援装置,包括机架,机架前部设有前轮,后部设置两个后轮。机架两个侧面对称设置浮力装置,机架的后部设置弹射救援装置。所述前轮,包括两个轮毂,轮毂上套轮胎,两个轮毂同轴,轮毂间焊接若干桨叶,各桨叶沿轮毂圆周均匀设置。所述弹射救援装置为浮力面板,浮力面板与地面接触部分设两个相互平行的滑刀;所述机架后部设有弹射装置,弹射救援装置安装在弹射装置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轻便,便于携带和使用,浮力装置保证了在破损冰面救援使用,弹射救援装置,使实施救援准确高效。采用冰水多方式驱动结构,应对因冰面破裂造成的二次事故,进一步提高了救援成功率。采用人力、电机两种驱动方式,增加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冰面救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冰面救援装置,尤其是一种便携式冰面救援装置,属于救援装备。
技术介绍
在我国北方地区,冰面、湖面、池塘等水域环境在低温条件下极易凝结成冰。随着冬季冰面旅游等特色活动的展开,发生冰面破裂落水的事故逐渐增多。同时,由于冰面救援装备的缺乏与落后,往往会错过黄金救援时间,或在救援过程中造成二次破裂事故,使得冰面救援成功率较低。目前消防救援单位所采用的救援装置种类较多,但实用性欠缺,往往因为抵达冰面破裂现场所需时间较长而耽误救援时间,降低了救援的成功率。目前现有的各种冰面或水面救援设备相对笨重,运送至救援现场,难以立即投入使用。手抛式水上救生器因为救援距离以及风速的影响,使得救援效果不太理想。并且,由于冰面及水中温度很低,落水人员基本上已失去自主能力,加大了冰面救援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便携式冰面救援装置,便于携带,可在冰面和水面行进,以使施救便捷迅速。本专利技术便携式冰面水面两用救援装置,包括机架,机架前部设有前轮,后部设置两个后轮。机架两个侧面对称设置浮力装置,机架的后部设置弹射救援装置。所述前轮,包括两个轮毂,轮毂上套轮胎,两个轮毂同轴,轮毂间焊接若干桨叶,各桨叶沿轮毂圆周均匀设置。该结构保证了前轮可以路面冰面行走,也可以水中划水前行。所述弹射救援装置为浮力面板,浮力面板与地面接触部分设两个相互平行的滑刀。所述机架后部设有弹射装置,弹射救援装置安装在弹射装置上。所述机架,由大梁、前轮转向杆、后支架构成,所述前轮转向杆以轴承装配方式安装在大梁前端部,所述后支架固定安装在大梁的后端部。所述两个后轮共轴,后轮轮轴安装在后支架的下端部。所述弹射架安装在后支架的中部。所述机架采用碳纤维材料,减轻装备质量。所述前轮转向杆的下端安装前轮车叉,所述前轮安装在前轮车叉上。前轮转向杆的顶部设转向把,前轮转向杆在中部处设折叠铰链,因此前轮转向杆为可折叠设计。所述弹射装置为压缩弹簧机构。所述大梁后部设座椅,座椅下方设置主动链轮,后轮轴安装从动链轮,主动链轮通过链条驱动从动链轮。主动链轮轴两侧设置左右脚蹬。设有后轮驱动电机,后轮驱动电机设于后轮轮毂上。因此,后轮为人力和电力双驱动机构。所述前轮车叉上设置电机,电机通过链轮机构驱动前轮行走。所述浮力装置由存储箱和气囊构成,存储箱通过支撑杆固定在大梁两侧,气囊置于存储箱内,气囊充气后弹出存储箱并在存储箱两侧呈膨胀状态。该装置通过消防人员操作,解决了设施救援区域小以及救援人员易发生危险等问题。该救援装置可以在冰面和水中行进,浮力装置可在水中浮起救援装置。所述的弹射救援装置通过控制弹射弹簧将救援装置弹射至救援人员可接触区域,整个弹射距离为0.5~2米左右。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轻便,便于携带和使用,浮力装置保证了在破损冰面救援使用,弹射救援装置,使实施救援准确高效。采用冰水多方式驱动结构,应对因冰面破裂造成的二次事故,进一步提高了救援成功率。采用人力、电机两种驱动方式,增加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便携式冰面救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便携式冰面救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不含浮力装置部分)。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机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浮力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救援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折叠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便携式冰面救援装置,包括机架,机架前部设有前轮1,后部设置两个后轮2。机架两个侧面对称设置浮力装置5,机架的后部设置弹射救援装置3。所述前轮1,包括两个轮毂(103,104),轮毂上套轮胎,两个轮毂同轴,轮毂间焊接若干桨叶,各桨叶沿轮毂圆周均匀设置。该结构保证了前轮可以路面冰面行走,也可以水中划水前行。所述弹射救援装置3为浮力面板301,浮力面板与地面接触部分设两个相互平行的滑刀。所述机架后部设有弹射装置302,弹射救援装置安装在弹射装置上。所述机架,由大梁6、前轮转向杆4、后支架构成,所述前轮转向杆4以轴承装配方式安装在大梁6前端部,所述后支架固定安装在大梁的后端部。所述两个后轮2共轴,后轮轮轴安装在后支架的下端部。所述弹射装置302安装在后支架的中部。所述机架6采用碳纤维材料,减轻装备质量。所述前轮转向杆4的下端安装前轮车叉101,所述前轮1安装在前轮车叉101上。前轮转向杆的顶部设转向把601,前轮转向杆在中部处设折叠铰链403,因此前轮转向杆为可折叠设计。所述弹射装置为压缩弹簧机构。所述大梁6后部设座椅407,座椅下方设置主动链轮604,后轮轴安装从动链轮606,主动链轮通过链条605驱动从动链轮。主动链轮轴两侧设置左右脚蹬。设有后轮驱动电机,后轮驱动电机设于后轮轮毂上。因此,后轮为人力和电力双驱动机构。所述前轮车叉101上设置电机602,电机通过链轮机构102驱动前轮行走。所述浮力装置由存储箱502和悬浮气囊501构成,存储箱502通过支撑杆503和408固定在大梁6两侧,悬浮气囊501置于存储箱502内,充气后弹出存储箱并在存储箱两侧呈膨胀状态。动力装置包括控制器、电池和驱动电机。控制器布置在方向把手上,电池布置于大梁内部。驱动电机根据分布位置分为前轮驱动电机、后轮驱动电机和弹射救援电机。前轮驱动电机布置于前轮支撑架上,通过电路和控制器与电池相连接;后轮驱动电机布置于后轮毂上,且后轮通过传动轴和链条和中间的脚踏链盘连接,实现双驱动;弹射救援电机位于固定支撑杆上,通过电路与控制器、电池相连。结合图5和图6对本专利技术的运行操作进行详细阐述。工作时,通过脚踏板或电机驱动后轮将救援人员运输至事故发生地点。此时触发弹簧救援装置3,将浮力面板301弹射至遇险人员周围,以救起遇险人员。当救援中发生冰面二次破裂事故时,浮力装置可保证整个装置浮于水面,通过控制器驱动前轮在水域行进。救援结束后,释放气囊501中的气体,将气囊501收纳于气囊收纳盒502中。前轮转向杆4绕折叠铰链403顺时针旋转90°。同时将救援装置3固定于机架结构4上。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冰面救援装置,包括机架,机架前部设有前轮,后部设置两个后轮;其特征是:机架两个侧面对称设置浮力装置,机架的后部设置弹射救援装置;所述前轮,包括两个轮毂,轮毂上套轮胎,两个轮毂同轴,轮毂间焊接若干桨叶,各桨叶沿轮毂圆周均匀设置;所述弹射救援装置为浮力面板,浮力面板与地面接触部分设两个相互平行的滑刀;所述机架后部设有弹射装置,弹射救援装置安装在弹射装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冰面救援装置,包括机架,机架前部设有前轮,后部设置两个后轮;其特征是:机架两个侧面对称设置浮力装置,机架的后部设置弹射救援装置;所述前轮,包括两个轮毂,轮毂上套轮胎,两个轮毂同轴,轮毂间焊接若干桨叶,各桨叶沿轮毂圆周均匀设置;所述弹射救援装置为浮力面板,浮力面板与地面接触部分设两个相互平行的滑刀;所述机架后部设有弹射装置,弹射救援装置安装在弹射装置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冰面救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机架采用碳纤维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冰面救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弹射装置为压缩弹簧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冰面救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机架,由大梁、前轮转向杆、后支架构成,所述前轮转向杆以轴承装配方式安装在大梁前端部,所述后支架固定安装在大梁的后端部;所述两个后轮共轴,后轮轮轴安装在后支架的下端部;所述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雷少华朱国庆刘卓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