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屉式粗电缆端头绝缘层激光切割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9007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5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抽屉式粗电缆端头绝缘层激光切割夹具,包括长方体的工装本体;所述工装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相同且平行的矩形孔;穿过该矩形孔的长边设置有多列贯穿工装本体的装夹孔;一列装夹孔的孔径大小一致且连接成一条直线;每列装夹孔之间均相互平行,且一排装夹孔的孔径依次增大;最底部的一排装夹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支座,两个支座通过一个挡板连接,所述挡板高于工装本体所在平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工装内设装夹孔孔径依据现使用电缆外径进行适配,根据三点定位夹装,使夹装电缆在工装内保持直线状态,实现激光切割切口一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抽屉式粗电缆端头绝缘层激光切割夹具
本技术涉及工装工具设计,尤其涉及一种抽屉式粗电缆端头绝缘层激光切割夹具。
技术介绍
线束加工制造过程中,需对电缆绝缘层进行切割,完成端子压接或焊接工作。传统的粗电缆剥线技术主要为机械式剥线。成飞公司使用的是转刀剥线器进行冷剥。但这种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导体受损、加工速度慢、精度低、质量差。当前,激光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通过激光技术对导线绝缘层进行切割在航空航天行业内使用广泛。现总装厂已采购一台SIENNA325D激光剥线机,该设备可快速、可靠、精确的进行剥线,但该设备的配套工装装夹线缆直径范围为0.0254mm~3.26mm(线规8AWG~50AWG),不能装夹线径范围为7.87mm~16.68mm的粗电缆(线规4AWG~000AWG)。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3年10月23日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320264688.5,名称为便捷式剥离线缆护套夹具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便捷式剥离线缆护套夹具,包括夹具本体、供线缆穿设固定的固定孔及开口槽,所述夹具本体内且靠近夹具本体的上表面径向贯穿设有若干所述固定孔,该固定孔上方还相应地开设有若干所述开口槽,该开口槽与固定孔贯通连接,该剥离线缆护套夹具,不仅结构设置简单而且可以快捷、方便、准确地剥除软线缆的护套,同时不损伤绝缘层结构。现有的工装夹具因夹装孔径小,无法实现对线径较大的粗电线进行绝缘层固定,然后切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抽屉式粗电缆端头绝缘层激光切割夹具,该装置解决了粗电缆端头绝缘层激光切割时,无法固定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抽屉式粗电缆端头绝缘层激光切割夹具,包括长方体的工装本体;所述工装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相同且平行的矩形孔;穿过该矩形孔的长边设置有多列贯穿工装本体的装夹孔;一列装夹孔的孔径大小一致且连接成一条直线;每列装夹孔之间均相互平行,且一排装夹孔的孔径依次增大;最底部的一排装夹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支座,两个支座通过一个挡板连接,所述挡板高于工装本体所在平面。梅列装夹孔平行所述矩形孔的短边设置。最底部的一排装夹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支座,该支座是与工装本体连接的。本技术所述矩形孔为两个;穿过两个矩形孔的长边设置有三列贯穿工装本体的装夹孔本技术所述挡板的一端高于另一端;低的一端形成一个缺口,挡板的两端设置有与支座配合的部位。本技术每排装夹孔包括五个,装夹孔的孔径大小依次为:φ10、φ12、φ14、φ16和φ18。本技术每列装夹孔的内壁均为光滑面,且每一排装夹孔之间设置有间距;所述间距大于所述相邻两个装夹孔孔径的平均值。这样能够有利于提高每排装夹孔的稳定性,减少装夹孔损坏的几率。本技术相同孔径大小的装夹孔之间设置有空隙。本技术的工装本体具有外形自适应功能,挡板高于工装本体,可以通过设备罩子限制本技术的退出位置,通过挡板可以有效限制本技术退出。本技术的挡板与支座的嵌入方向上高于工装本体,且挡板一端的高度高于另一端的高度;即挡板一端向另一端倾斜。挡板高的一端是为了满足工装体装置时,设备保护罩可以有效放置工装体上。保护罩上安装安全锁,当保护罩完全放置到位完全闭合后,才可以进行后续工作。挡板高的一端的高度就是为了保证工装体放置到位后,保护罩也可以放置到位;挡板低的一端是为了满足大孔径加工高度,同时满足激光头装置高度,挡板低的一端的高度如果数值大会碰撞设备上激光头。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本技术解决了粗电缆端头绝缘层激光切割时,没有配套工装的问题。本技术是在现有的激光设备基础上,根据原工装夹具的放置位置,进行了外形自适应式设计。设计的工装夹具依靠外形在设备上固定,装配时无需使用螺钉,拆装方便快捷。本技术的工装本体具有外形自适应功能,通过图中工装本体、支座、挡板三部分完成。工装本体宽度与设备工装放置宽度适配,可以限制工装左右摆动。支座宽度大于工装本体的宽度,宽出部分可以限制本技术的推进位置,挡板高于工装本体,可以通过设备罩子限制本技术的退出位置,通过工支座、挡板两部分可以有效限制工装前后摆动。(二)本技术所述工装上共有5种规格的装夹孔,适用于现有使用导线的装夹。现针对粗电缆端头绝缘层切割长度在15-25mm之间,粗电缆装夹操作简便,定位可靠。(三)本技术所述工装内设装夹孔孔径依据现使用电缆外径进行适配,根据三点定位夹装,使夹装电缆在工装内保持直线状态,实现激光切割切口一致。(四)本技术的支座与所述工装本体之间设置有缝隙,所述挡板垂直嵌入缝隙中。便于在对放入的粗电缆端头和挡板进行相互调节,同时嵌入的方式也相对稳定。(五)本技术所述工装厚度必须在所述尺寸范围内,工装本体高度为25±1mm,本尺寸高度粗线径导线装夹,同时满足装夹后导线至激光设备激光头焦距内,实现对导线绝缘层激光切割;支座高度为24±0.5mm,本尺寸为满足工装体于激光设备外形自适应,实现激光设备的罩子能完全闭合,关闭激光设备罩子上的安全锁,使设备能正常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其中,1、工装本体,2、矩形孔,3、装夹孔,4、支座,5、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抽屉式粗电缆端头绝缘层激光切割夹具,包括长方体的工装本体1;所述工装本体1上设置有多个相同且平行的矩形孔2;穿过该矩形孔2的长边设置有多列贯穿工装本体1的装夹孔3;一列装夹孔3的孔径大小一致且连接成一条直线;每列装夹孔3之间均相互平行,且一排装夹孔3的孔径依次增大;最底部的一排装夹孔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支座4,两个支座4通过一个挡板5连接,所述挡板5高于工装本体1所在平面。本技术所述工装本体1分为相互垂直的X轴向、Y轴向和Z轴向;孔径相同且位于一列的装夹孔3设置在Z轴向;每一排装夹孔3的连线位于X轴向;所述挡板5位于Y轴向。本技术所述矩形孔2为两个;穿过两个矩形孔2的长边设置有三列贯穿工装本体1的装夹孔3。本技术所述支座4与所述工装本体1之间设置有缝隙,所述挡板5垂直嵌入缝隙中。本技术所述挡板5的一端高于另一端。本技术每排装夹孔3包括五个,装夹孔3的孔径大小依次为:φ10、φ12、φ14、φ16和φ18。本技术每列装夹孔3的内壁均为光滑面,且每一排装夹孔3之间设置有间距;所述间距大于所述相邻两个装夹孔3孔径的平均值。本技术相同孔径大小的装夹孔3之间设置有空隙。实施例2如图1所示:一种抽屉式粗电缆端头绝缘层激光切割夹具,包括长方体的工装本体1;所述工装本体1上设置有多个相同且平行的矩形孔2;穿过该矩形孔2的长边设置有多列贯穿工装本体1的装夹孔3;一列装夹孔3的孔径大小一致且连接成一条直线;每列装夹孔3之间均相互平行,且一排装夹孔3的孔径依次增大。如图3所示:最底部的一排装夹孔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支座4,两个支座4通过一个挡板5连接,所述挡板5高于工装本体1所在平面。实施例3如图1所示:一种抽屉式粗电缆端头绝缘层激光切割夹具,包括长方体的工装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抽屉式粗电缆端头绝缘层激光切割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的工装本体(1);所述工装本体(1)上设置有多个相同且平行的矩形孔(2);穿过该矩形孔(2)的长边设置有多列贯穿工装本体(1)的装夹孔(3);一列装夹孔(3)的孔径大小一致且连接成一条直线;每列装夹孔(3)之间均相互平行,且一排装夹孔(3)的孔径依次增大;最底部的一排装夹孔(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支座(4),两个支座(4)通过一个挡板(5)连接,所述挡板(5)高于工装本体(1)所在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抽屉式粗电缆端头绝缘层激光切割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的工装本体(1);所述工装本体(1)上设置有多个相同且平行的矩形孔(2);穿过该矩形孔(2)的长边设置有多列贯穿工装本体(1)的装夹孔(3);一列装夹孔(3)的孔径大小一致且连接成一条直线;每列装夹孔(3)之间均相互平行,且一排装夹孔(3)的孔径依次增大;最底部的一排装夹孔(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支座(4),两个支座(4)通过一个挡板(5)连接,所述挡板(5)高于工装本体(1)所在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屉式粗电缆端头绝缘层激光切割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本体(1)分为相互垂直的X轴向、Y轴向和Z轴向;孔径相同且位于一列的装夹孔(3)设置在Z轴向;每一排装夹孔(3)的连线位于X轴向;所述挡板(5)位于Y轴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屉式粗电缆端头绝缘层激光切割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孔(2)为两个;穿过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磊艾乾鹏刘杨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