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铆点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8938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5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铆点模具,包括:用于输送铆点的自动送料机构;用于输送料带的输送机构;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冲压模和第二冲压模;第一冲压模和第二冲压模的压合处设有用于冲裁容设铆点的通孔的第一冲针;输送机构设于第二冲压模的旁侧,使得料带可沿第一方向输送至第二冲压模和第一冲压模的压合处;自动送料机构设于第二冲压模的旁侧,使得铆点可沿第二方向输送至料带的下方;当第一冲压模和第二冲压模处于压合状态时,铆点位于通孔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集待铆点产品冲裁加工成型及其铆点于一体,且通过各个机构的配合操作可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和控制,制程工艺自动化,效率高,且结构设计合理,适合模具自动化和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铆点模具
本技术涉及铆点模具
,尤指一种自动铆点模具。
技术介绍
三次工业革命分别伴随着机械化、电气化和计算机技术的产生,通过建立高度自动化和高效的智能工厂,才能够在大规模化的生产成本中生产个性化和客户化的产品。同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也是重中之重。现在产品结构复杂性增加,对应的模具结构也要随之变化,而且模具结构稳定性和寿命对自动化量产十分重要,对于五金件上铆点的产品,现有的制程工艺是先用冲压模具将五金件生产好后,再用治具将铆点铆合到五金件上,但现有模具如下缺点:由于分为两个独立的工艺步骤进行,制程工艺复杂,效率低;现有的两个独立的工艺均需投入人力,人力和时间成本较大。因此,本申请致力于提供一种自动铆点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铆点模具,实现了集待铆点产品冲裁加工成型及其铆点于一体,且通过各个机构的配合操作可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和控制,制程工艺自动化,效率高,且结构设计合理,适合模具自动化和大批量生产,从而大大提高了待铆点产品加工的生产效率,且还大大降低了待铆点产品加工过程中投入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并积极响应了业内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召唤。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铆点模具,包括:用于输送铆点的自动送料机构;用于输送料带的输送机构;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冲压模和第二冲压模;所述第一冲压模和所述第二冲压模的压合处设有用于冲裁容设所述铆点的通孔的第一冲针;所述输送机构设于所述第二冲压模的旁侧,使得所述料带可沿第一方向输送至所述第二冲压模和所述第一冲压模的压合处;所述自动送料机构设于所述第二冲压模的旁侧,使得所述铆点可沿第二方向输送至所述料带的下方;且当所述第一冲压模和所述第二冲压模处于压合状态时,所述铆点位于所述通孔的下方。本技术方案中,本模具集待铆点产品冲裁加工成型及其铆点于一体,且通过各个机构的配合操作可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和控制,制程工艺自动化,效率高,且结构设计合理,适合模具自动化和大批量生产,从而大大提高了待铆点产品加工的生产效率,且还大大降低了待铆点产品加工过程中投入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并积极响应了业内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召唤。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冲压模和所述第二冲压模的压合处设有用于冲裁定位孔的第二冲针;所述第一冲压模和所述第二冲压模的压合处设有用于冲裁限位步距槽的第一冲头;所述第一冲压模和所述第二冲压模的压合处设有用于冲裁并形成待铆点产品的第二冲头;所述第一冲压模和所述第二冲压模的压合处设有用于将铆点后的所述待铆点产品于所述料带裁掉的第三冲头。本技术方案中,为了提高本模具加工待铆点产品和铆点的精确度和精准性,使得料带的冲裁成型和铆点加工同步进行,使得本模具可通过定位孔对料带进行定位、限位;通过限位步距槽对料带的前进位移进行限制和定位,通过第二冲头形成待铆点产品,并通过第三冲头对已铆点成功的待铆点产品进行裁断从而实现待铆点产品铆点成功。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冲针、所述第一冲头、所述第一冲针、所述第二冲头、所述第三冲头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和/或,所述第二冲头包括若干个子冲头,且所述若干个子冲头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和/或,所述第二冲压模朝向所述第一冲压模设有与所述限位步距槽相适配的步距限位块;和/或,所述第二冲头和所述第三冲头之间设有用于感应铆点的感应探针,所述感应探针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自动送料机构,所述输送机构,所述第一冲压模和/或所述第二冲压模通讯连接。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冲头和冲针进行秩序性的安装,使得待铆点产品的加工和铆点更为有秩序,不易出错;更优的,由于待铆点产品的形状不同,所用到的子冲头的数量可不同,从而提高了本模具的适用性和使用范围,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更优的,通过步距限位块对步距限位孔进行限制,从而使得料带一次前进一个步距,即一次完成一次冲裁以及一次铆点,动作精准到位,易于控制;更优的,为了检验铆点后的待铆点产品是否符合要求,通过感应探针来监控铆点,当铆点不符合要求时,则感应探针发出信号给控制系统,使得控制系统及时发出警报、停机等操作;当铆点符合要求时,则感应探针发出信号给控制系统,使得控制系统继续控制本模具进行下一个工作循环。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冲针设于所述第二冲压模;所述第二冲针、所述第一冲头、所述第二冲头、所述第三冲头均设于所述第一冲压模;所述第一冲压模对应所述定位孔设有定位针。本技术方案中,由于冲头和冲针的数量较多,为了合理地安置这些冲头和冲针,使其冲裁过程中不会产生干涉,因而适当地将其分设于不同的冲压模上。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冲压模沿靠近所述第二冲压模的方向依次包括上固定板、冲针板和凸模;所述第二冲压模沿靠近所述第一冲压模的方向依次包括下固定板和凹模;所述冲针板与所述上固定板固接,所述冲针板与所述凸模通过第一限位件连接;且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使得所述凸模可远离或靠近所述冲针板。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弹簧使得在合模过程中模具分为两阶段,从而使得本模具可先对料带的定位和限位后,再对其冲裁和铆点,从而使得本模具再保证加工效率的同时,保证模具的加工过程精准、工程误差小、产品合格率高。同时分阶段加工,很好地缓冲了两个冲压模之间的瞬间压力的产生,从而保护模具,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冲压模朝向所述第一冲压模设有两排相对设置的两用销,即第一排两用销和第二排两用销;所述两用销靠近所述第一冲压模一侧的端部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料带的环形槽,使得所述料带架设于所述第一排两用销和所述第二排两用销之间;所述两用销靠近所述第二冲压模一侧的端面抵设有第二弹簧;当所述第一冲压模和所述第二冲压模处于开模状态时,所述两用销靠近所述第一冲压模一侧的端部突起于所述第二冲压模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弹簧处于第一伸展状态;当所述第一冲压模和所述第二冲压模处于开模状态时,所述两用销靠近所述第一冲压模一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冲压模的上表面齐平;所述第二弹簧处于第二伸展状态。本技术方案中,两用销不仅作为料带的输送部件、支撑部件,其环形槽的设置还构成料带的限位左右,使得料带再输送过程中无法偏移,进而保证冲裁和铆点过程的精准度,进一步保证了模具的产品良率。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自动送料机构包括延时结构和输送结构;所述输送结构包括用于放置并输送铆点的振动盘,设用导轨的输送块,滑块,以及致动所述滑块远离或靠近所述料带的气缸;所述滑块与所述输送块沿第二方向并排设置,且所述滑块靠近所述输送块一侧的侧壁设有用于容设铆点的方型槽;所述延时结构包括一对设于所述方型槽两侧的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所述滑块斜向开有一对相对设置的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活动块容设于所述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活动块容设于所述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活动块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底面之间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二活动块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底面之间设有第四弹簧;当所述第一冲压模和所述第二冲压模处于开模状态时,所述第一活动块和所述第二活动块的表面高于所述滑块的表面,且所述第三弹簧和所述第四弹簧处于第三伸展状态;当所述第一冲压模和所述第二冲压模处于合模状态时,所述第一活动块和所述第二活动块的表面与所述滑块的表面齐平,且所述第三弹簧和所述第四弹簧处于第四伸展状态。本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铆点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输送铆点的自动送料机构;用于输送料带的输送机构;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冲压模和第二冲压模;所述第一冲压模和所述第二冲压模的压合处设有用于冲裁容设所述铆点的通孔的第一冲针;所述输送机构设于所述第二冲压模的旁侧,使得所述料带可沿第一方向输送至所述第二冲压模和所述第一冲压模的压合处;所述自动送料机构设于所述第二冲压模的旁侧,使得所述铆点可沿第二方向输送至所述料带的下方;且当所述第一冲压模和所述第二冲压模处于压合状态时,所述铆点位于所述通孔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铆点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输送铆点的自动送料机构;用于输送料带的输送机构;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冲压模和第二冲压模;所述第一冲压模和所述第二冲压模的压合处设有用于冲裁容设所述铆点的通孔的第一冲针;所述输送机构设于所述第二冲压模的旁侧,使得所述料带可沿第一方向输送至所述第二冲压模和所述第一冲压模的压合处;所述自动送料机构设于所述第二冲压模的旁侧,使得所述铆点可沿第二方向输送至所述料带的下方;且当所述第一冲压模和所述第二冲压模处于压合状态时,所述铆点位于所述通孔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铆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压模和所述第二冲压模的压合处设有用于冲裁定位孔的第二冲针;所述第一冲压模和所述第二冲压模的压合处设有用于冲裁限位步距槽的第一冲头;所述第一冲压模和所述第二冲压模的压合处设有用于冲裁并形成待铆点产品的第二冲头;所述第一冲压模和所述第二冲压模的压合处设有用于将铆点后的所述待铆点产品于所述料带裁掉的第三冲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铆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冲针、所述第一冲头、所述第一冲针、所述第二冲头、所述第三冲头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和/或,所述第二冲头包括若干个子冲头,且所述若干个子冲头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和/或,所述第二冲压模朝向所述第一冲压模设有与所述限位步距槽相适配的步距限位块;和/或,所述第二冲头和所述第三冲头之间设有用于感应铆点的感应探针,所述感应探针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自动送料机构,所述输送机构,所述第一冲压模和/或所述第二冲压模通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铆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针设于所述第二冲压模;所述第二冲针、所述第一冲头、所述第二冲头、所述第三冲头均设于所述第一冲压模;所述第一冲压模对应所述定位孔设有定位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铆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压模沿靠近所述第二冲压模的方向依次包括上固定板、冲针板和凸模;所述第二冲压模沿靠近所述第一冲压模的方向依次包括下固定板和凹模;所述冲针板与所述上固定板固接,所述冲针板与所述凸模通过第一限位件连接;且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使得所述凸模可远离或靠近所述冲针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铆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冲压模朝向所述第一冲压模设有两排相对设置的两用销,即第一排两用销和第二排两用销;所述两用销靠近所述第一冲压模一侧的端部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料带的环形槽,使得所述料带架设于所述第一排两用销和所述第二排两用销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照山林东峰严刘万肖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为彪汽配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