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火花塞及其生产方法,包括机身以及设置在所述机身内的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左右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内的第二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内可上下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腔后侧端壁内设只有开口向前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底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一滑动孔内可上下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底部末端与所述第一滑动块底壁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采用同一动力源带动设备的搅拌与排料,又在两种供能切换的过程中设置转动桶旋转装置,使排料更方便,各个工序之间相互配合而又不影响,不仅提高了搅拌效率简化的排料结构,而且提高了装置实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火花塞及其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是火花塞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一直促进高科技的发展,在汽车领域中,一直存在一个比较困难的技术问题,就是火花塞绝缘陶瓷制造时,无法实现快速的搅拌与排料,一般的搅拌设备排料麻烦,不仅效率低而且搅拌质量一般,因此迫切需求一种装置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火花塞及其生产方法,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火花塞及其生产方法,包括机身以及设置在所述机身内的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左右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内的第二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内可上下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腔后侧端壁内设只有开口向前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底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一滑动孔内可上下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底部末端与所述第一滑动块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杆左侧端壁内固定设置有齿条,所述第一滑动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滑动腔下方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滑动块内设置有光孔,所述光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光轴,所述光轴上下两侧末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腔上下端壁内,所述第一滑动块内设置有向左延伸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底壁内设置有上下延伸的搅拌轴,所述第三空腔内的所述搅拌轴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带轮,所述搅拌轴底部末端贯穿所述第三空腔底壁伸入所述第一滑动腔且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桨,所述第三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花键套,所述花键套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由第一皮带传动配合连接,所述花键套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花键孔,所述花键孔内花键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花键轴,所述花键轴上下两侧末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腔上下端壁内,所述花键轴底部末端贯穿所述第二滑动腔底壁伸入所述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花键轴底部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三滑动腔,所述第三滑动腔内可上下滑动的设置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左侧端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向左延伸末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三滑动腔与所述第二滑动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二滑动孔,所述第二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二滑动杆顶部末端与所述第一滑动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杆底部末端与所述第二滑动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动腔左右端壁内转动设置有左右对称的转动套,左右两个所述转动套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搅拌桶,所述搅拌桶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搅拌腔,所述转动桶底壁上固定安装有外齿圈,所述转动套内设置有左右贯通的第三滑动孔,所述第三滑动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靠近所述搅拌轴一侧伸入所述搅拌腔内且末端固定安装有转动臂,左侧的所述第一转轴左侧延伸段伸入所述第二空腔内且末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二锥齿轮配合的第三锥齿轮,右侧的所述第一转轴右侧末端伸入位于所述第一滑动腔右侧端壁内的第四空腔且末端固定安装有棘轮。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四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五空腔,所述第四空腔与所述第五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四空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末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棘轮配合的棘轮槽,所述第五空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三带轮,所述第一滑动腔底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前的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左右两侧末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六空腔左右端壁内,所述第三转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传送轮,所述第三转轴右侧末端贯穿所述第六空腔右侧端壁伸入所述第五空腔内,所述第五空腔内的所述第三转轴末端固定安装固定安装有第四带轮,所述第四带轮与所述第三带轮之间有第二皮带传动配合连接,所述第六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转轴前侧的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传送轮,所述第二传送轮与所述第一传送轮之间有所述传送带传动配合连接。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动腔与所述第一滑动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左侧末端与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七空腔左侧端壁内的第二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五转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与所述齿条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滑动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以及所述外齿圈啮合的第二齿轮。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左右两个所述转动臂之间固定安装有固定杆,左右两个所述转动臂之间转动设置有位于所述固杆前侧的刮板。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三滑动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动块固定连接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槽底壁间弹性设置有顶压弹簧。本专利技术的火花塞及其生产方法,其使用方法如下:当用本专利技术的设备工作时,首先将制作火花塞绝缘组件的原料置于所述搅拌腔内,启动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转动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所述花键轴转动,所述花键轴转动带动所述花键套转动,所述花键套转动带动所述第二带轮转动,所述第二带轮转动带动所述第一带轮转动,所述第一带轮转动带动所述搅拌轴转动,所述搅拌轴转动带动所述搅拌桨转动搅拌所述原料,此时向所述搅拌腔内缓慢加入水溶液,继续搅拌,当原料充分搅拌后,关闭所述第一电机,启动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带动所述齿条上移,所述齿条上移带动所述第一滑动杆上移,所述第一滑动杆上移带动所述第一滑动块上移,所述第一滑动块上移带动所述第二滑动杆上移,所述第二滑动杆上移带动所述第二滑动块上移,所述第二滑动块上移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分离,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与此同时,所述第一齿轮转动带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带动所述外齿圈转动,所述外齿圈转动带动所述转动筒转动,此时启动所述第一电机做正反转转动,所述第一电机转动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所述第三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三锥齿轮转动带动所述转动臂转动,所述转动臂转动带动所述刮板将所述搅拌桶内的混合物刮出落至所述传送带上,与此同时,所述转动臂转动带动所述棘轮转动,当所述棘轮正转时,所述棘轮不能带动所述棘齿槽转动,当所述棘轮反转时,所述棘轮带动所述棘齿槽转动,所述棘齿槽转动带动所述第三带轮转动,所述第三带轮转动带动所述第四带轮转动,所述第四带轮转动带动所述第一传送轮转动,所述第一传送轮转动带动所述传动带转动,从而将落在所述传送带上的混合物带出设备外,当混合物完全排出后,启动所述第二电机反转设备恢复初始状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采用同一动力源带动设备的搅拌与排料,又在两种供能切换的过程中设置转动桶旋转装置,使排料更方便,各个工序之间相互配合而又不影响,不仅提高了搅拌效率简化的排料结构,而且提高了装置实用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火花塞及其生产方法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火花塞及其生产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本专利技术的火花塞及其生产方法,包括机身以及设置在所述机身内的第一滑动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腔左右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内的第二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内可上下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腔后侧端壁内设只有开口向前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底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一滑动孔内可上下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底部末端与所述第一滑动块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杆左侧端壁内固定设置有齿条,所述第一滑动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滑动腔下方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滑动块内设置有光孔,所述光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光轴,所述光轴上下两侧末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腔上下端壁内,所述第一滑动块内设置有向左延伸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底壁内设置有上下延伸的搅拌轴,所述第三空腔内的所述搅拌轴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带轮,所述搅拌轴底部末端贯穿所述第三空腔底壁伸入所述第一滑动腔且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桨,所述第三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花键套,所述花键套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由第一皮带传动配合连接,所述花键套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花键孔,所述花键孔内花键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花键轴,所述花键轴上下两侧末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腔上下端壁内,所述花键轴底部末端贯穿所述第二滑动腔底壁伸入所述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花键轴底部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三滑动腔,所述第三滑动腔内可上下滑动的设置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左侧端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向左延伸末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三滑动腔与所述第二滑动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二滑动孔,所述第二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二滑动杆顶部末端与所述第一滑动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杆底部末端与所述第二滑动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动腔左右端壁内转动设置有左右对称的转动套,左右两个所述转动套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搅拌桶,所述搅拌桶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搅拌腔,所述转动桶底壁上固定安装有外齿圈,所述转动套内设置有左右贯通的第三滑动孔,所述第三滑动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靠近所述搅拌轴一侧伸入所述搅拌腔内且末端固定安装有转动臂,左侧的所述第一转轴左侧延伸段伸入所述第二空腔内且末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二锥齿轮配合的第三锥齿轮,右侧的所述第一转轴右侧末端伸入位于所述第一滑动腔右侧端壁内的第四空腔且末端固定安装有棘轮。...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的火花塞及其生产方法,包括机身以及设置在所述机身内的第一滑动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腔左右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内的第二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内可上下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腔后侧端壁内设只有开口向前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底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一滑动孔内可上下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底部末端与所述第一滑动块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杆左侧端壁内固定设置有齿条,所述第一滑动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滑动腔下方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滑动块内设置有光孔,所述光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光轴,所述光轴上下两侧末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腔上下端壁内,所述第一滑动块内设置有向左延伸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底壁内设置有上下延伸的搅拌轴,所述第三空腔内的所述搅拌轴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带轮,所述搅拌轴底部末端贯穿所述第三空腔底壁伸入所述第一滑动腔且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桨,所述第三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花键套,所述花键套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由第一皮带传动配合连接,所述花键套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花键孔,所述花键孔内花键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花键轴,所述花键轴上下两侧末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腔上下端壁内,所述花键轴底部末端贯穿所述第二滑动腔底壁伸入所述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花键轴底部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三滑动腔,所述第三滑动腔内可上下滑动的设置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左侧端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向左延伸末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三滑动腔与所述第二滑动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二滑动孔,所述第二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二滑动杆顶部末端与所述第一滑动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杆底部末端与所述第二滑动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动腔左右端壁内转动设置有左右对称的转动套,左右两个所述转动套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搅拌桶,所述搅拌桶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搅拌腔,所述转动桶底壁上固定安装有外齿圈,所述转动套内设置有左右贯通的第三滑动孔,所述第三滑动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靠近所述搅拌轴一侧伸入所述搅拌腔内且末端固定安装有转动臂,左侧的所述第一转轴左侧延伸段伸入所述第二空腔内且末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二锥齿轮配合的第三锥齿轮,右侧的所述第一转轴右侧末端伸入位于所述第一滑动腔右侧端壁内的第四空腔且末端固定安装有棘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五空腔,所述第四空腔与所述第五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四空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末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棘轮配合的棘轮槽,所述第五空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三带轮,所述第一滑动腔底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前的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左右两侧末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六空腔左右端壁内,所述第三转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传送轮,所述第三转轴右侧末端贯穿所述第六空腔右侧端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田花,
申请(专利权)人:杨田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