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世镗专利>正文

楼梯扶手栏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8770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扶手拦杆结构,主要包括有两相互套接之弯管、扶管及栏杆等构件,其中两弯管系分别弯弧成特定角度之中空管体,而两弯管外侧形成有套头可供与扶管套接,两弯管之套接可旋转调整而改变衔接之扶管角度,以利各种施工场所之弯管及扶管组装;又扶管之管壁适当处设有沟槽及延伸的翼板,以使扶管可与栏杆形成迅速之套接及便于铆合固定。(*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扶手栏杆之设置常见于楼梯及阳台,而其主要之构件有扶管(扶  手)、若干个接于扶管底部之支管(栏杆)及可供改变角度衔接于管侧连之弯管;又该扶手栏杆构件于早期系采木制者为多,唯因木制之设置造价较高且使用寿命不长,因此现今可见者一般则系以金属管来制成;关于习用金属管制成之扶手栏杆虽可改善木制栏杆造价高及使用寿命短之问题,然而因为其组合构件之结构设置并非完善,所以在施工装配  上,具有费时且不便之缺点依然存在;例如:(1):其装配上,须先到施工处测量楼梯之坡度,尔后,再到工厂制作特定角度之弯管,待弯管制成后再携至施工处组合,导致组装过程上颇为繁杂。(2):其扶管与支管间之组合,一般系采焊接,而焊接在施工上并不便利,且对组合后之外观具有不佳之效果。本专利技术人鉴于若能设计出一种可至施工处测量后,即可马上进行组装之扶手栏杆,必可使施工时间缩短,且若对扶管与支管构件之连结,能提供较为便利之配合结构,将能更进一步提高金属制扶手栏杆之实用性;是以在此设计基础下,专利技术人经多次之实际试验改善后,乃有可令人满意之本技术产生。本技术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须先行测量楼梯之坡度而至施工处即可依楼梯坡度来组装的扶手栏杆结构,并藉扶管之管壁的适应设置,以能达到扶手栏杆之装配固定相当简便。-->根据本技术的扶手栏杆结构,它包括有两弯管、扶管及若干个可接于扶管底部之栏杆等构件。其中扶管可套接弯管。而栏杆系可取为直管、护网,且其底端并可固定于楼梯地面。两弯管系分别弯弧成特定角度之中空管体。其中一弯管两端各形成管径较小之套头;该套头与扶管之内径相套接;另一弯管之两端分别为一端与上述弯管套头相套合之管口;而一端亦形成管径较小可供扶管套接之套头。藉两弯管之套接可旋转调整,而改变衔接之扶管角度,以利各种施工场所之弯管及扶管组装。在扶管适当处的管壁底部向内凹陷形成有沟槽,该沟槽之侧边延伸出管壁形成有翼板。其中沟槽在栏杆顶端套接,而翼板与栏杆相衔接。在扶管及弯管套接设置于转弯九十度之楼梯或楼平面转面处时,可利用单一两端具有套头之弯管来衔接扶管为实施例。兹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一)附图部分图1  系本技术之组合实施例图;图2  系本技术元件分解立体视图;图3  系本技术之扶管与支管的组合剖视图;图4  系本技术之单一弯管使用的实施例图;图5  系本技术之扶管与弯管在套接上的另一实施例图。(二)图号部分(1)(2)弯管    (11)(22)套头(21)管口    (3)扶管(31)沟槽    (32)翼板(33)缺口    (4)直管(5)护网    (6)铆钉请参考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有两弯管(1)(2)、扶-->管(3)及若干个可接于扶管(3)底部之栏杆等构件,其中就图1、图2所示之实施例,栏杆系由直管(4)、护网(5)所构成;各构件由金属材质制成,若欲利用铝材质制成时,也可配合室内之装璜及个人喜好,利用电镀方式于表面加上颜色。弯管(1)(2),分别系弯弧成特定角度之中空管体,其中一弯管(1)之两端各形成管径较小之套头(11),另一弯管(2)之两端分别为一端可与套头(11)外径紧密套合之管口(21),而另一端亦形成与套头(11)相同管径之套头(22),藉弯管(2)之管口(21)端套合于弯管(1)之一端套头(11),可形成圆管状之套接,以使弯管(1)(2)间可藉旋转而改变套接角度。扶管(3),系呈内径可与弯管(1)(2)之套头(11)(22)相套合之中空管体,于扶管(3)之适当位置管壁底部系向内凹陷而形成有一沟槽(31),该沟槽(31)之侧边延伸出管壁形成有一翼板(32)(亦可两侧边均延伸设有翼板);直管(4)、护网(5)之底部系固接在地面,而其顶端系可配合装入在扶管(3)之沟槽(31)内,参阅图3所示,直管(4)靠顶端配合扶管(3)之翼板(32)处,系可藉铆钉(6)铆合于翼板(32),而护网(5)之顶端同样亦可藉铆钉铆合于翼板。本技术在实施组合上,请参阅图1、图2所示之实施例,该实施例系装设于楼梯呈180度之转弯处,首先藉由两弯管(1)(2)之相套  接,并依楼梯之坡度,调整两弯管(1)(2)间之角度(仅须略旋转弯管,即可使弯管两端的高度差改变),等弯管(1)(2)两端所形成夹角与楼梯转变处所形成之弯管对合后,即可将两弯管(1)(2)相铆合固定;之后,配合裁切适当长度之扶管(3)分别套接两弯管(1)(2)的套头(11)(22),且同样可利用铆钉加以铆合固定;最后,本技术藉扶管(3)之沟槽(31)与翼板(32)的设置,即可确实且迅速的套接固定直管(4)与护网(5),而构成一稳固且雅观之扶手栏杆。-->请再参阅图4所示,本技术欲装设于转弯九十度之楼梯成楼平面转角处时,可仅藉弯管(1)两端之套头与扶管(3)两互套接固定,并再于扶管(3)下配合直管与护网之套接即可;另参阅图5所示,本技术之扶管(3)设置,亦可从沟槽(31)之形成处,利用工具使其内部形成缺口(33),藉此缺口(33)与弯管(1)(2)端侧之套头(11)(22)衔接。本技术之结构设置在实施上,将可达到下列之效果:(1)藉两弯管(1)(2)套接之首创设计,施工者仅须将各构件携至施工处,即可依施工处的坡度或角度,来调整二弯管或单一弯管之角度,以配合扶管(3)的套接铆合,即完成弯管与扶管间之组装。在施工上相当便利且迅速。(2)藉扶管(3)管壁凹陷沟槽(31)及翼板(32)之首创设计,可形成扶管(3)与栏杆(直管成护网)间直接的固定,且此固定操作相当迅速与确实,以可简化栏杆施工程序之过程,并具有较习用焊接方式更佳外  观,充分体现本技术增进功效之实用价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扶手栏杆结构,包括有两弯管、扶管及若干个可接于扶管底部之栏杆等构件,其中扶管可套接弯管,而栏杆系可取为直管、护网,且其底端并可固定于楼梯地面;其特征在于:两弯管系分别弯弧成特定角度之中空管体,其中一弯管两端各形成管径较小之套头,该套头与扶管之内径相套接,另一弯管之两端分别为一端与上述弯管套头相套合之管口,而一端亦形成管径较小可供扶管套接之套头;两弯管之套接可旋转调整,而改变衔接之扶管角度,以利各种施工场所之弯管及扶管组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扶手栏杆结构,包括有两弯管、扶管及若干个可接于扶管底部之栏杆等构件,其中扶管可套接弯管,而栏杆系可取为直管、护网,且其底端并可固定于楼梯地面;其特征在于:两弯管系分别弯弧成特定角度之中空管体,其中一弯管两端各形成管径较小之套头,该套头与扶管之内径相套接,另一弯管之两端分别为一端与上述弯管套头相套合之管口,而一端亦形成管径较小可供扶管套接之套头;两弯管之套接可旋转调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世镗
申请(专利权)人:杨世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