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施工道路的自动化喷淋降尘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8764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5 2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工地防扬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施工道路的自动化喷淋降尘的施工方法,包括:测绘施工道路,开挖水管沟渠,建造第一蓄水池、过滤池、第二蓄水池,铺设第一抽水管道、第二抽水管道、喷淋管、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第一抽水泵、第二抽水泵,设置控制器,控制喷淋的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定时喷淋与定向喷淋结合,定时喷淋有效保持路面湿润防止扬尘,定向喷淋及时在车辆经过后控制扬尘,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施工道路的自动化喷淋降尘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工地防扬尘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施工道路的自动化喷淋降尘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我国水电工程土石坝施工过程中,随着施工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日填筑量达到几万方。随着填筑量的增大,从填筑料场至大坝填筑面的施工道路上的车流量很大,车辆行驶过程中极易引起尘土飞扬,对安全行驶、人员的健康及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必须及时进行洒水降尘。目前常用的方法为洒水车沿路进行洒水,由于洒水车水量较少,洒布不均匀,解决不了扬尘问题,同时洒水车多了,就使道路上车流量更大了,洒水车行驶速度很慢,会严重塞车,影响施工进度。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521008541.5,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道路三维一体式降尘装置,其包括侧部喷淋机构、顶部喷淋机构和顶棚。侧部喷淋机构布置于道路两侧,顶部喷淋机构布置于道路上方。侧部喷淋机构由侧部输水管、喷淋管和侧部喷淋头组成;顶部喷淋机构,固定在顶棚之下,由顶部输水管和顶部喷淋头组成;顶棚布置于道路上方。该降尘装置能够全方位有效地控制扬尘的扩散并使其沉积下来,防止建筑施工工地扬尘对人体危害和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达到控制扬尘净化环境的目的。但该专利只是提供了扬尘发生后的解决措施,但并不能从根本上减少扬尘。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1301933.X的专利公布了一种建筑施工道路降尘装置,包括侧部喷淋机构、防尘装置、顶棚和顶部喷淋机构。侧部喷淋机构布置于道路一侧或两侧,由侧部输水管、喷淋管和侧部喷淋头组成;防尘装置设置在道路表面,由固定装置和防尘网组成;顶棚沿道路方向布置于道路上方;顶部喷淋机构沿道路方向布置于道路的上方且固定在顶棚下部,由顶部输水管和顶部喷淋头组成。但是该使用新型无法实现自动化控制,无法全天候的对施工道路进行适量喷洒防止扬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施工道路的自动化喷淋降尘的施工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喷淋降尘不及时以及喷淋过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施工道路的自动化喷淋降尘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测绘施工道路:采用全站仪测量施工道路的长度以及各部分的扬程,沿施工道路一侧或两侧距离边缘20cm处划线,标记沟渠位置;步骤2,开挖水管沟渠:沿步骤1中标记的位置开挖水管沟渠,水管沟渠宽度为50cm,深度为30cm,夯实并采用塑料薄膜抵贴水管沟渠内壁铺设,在水管沟渠两侧延伸预留宽度10cm;步骤3,建造第一蓄水池、过滤池、第二蓄水池:步骤3.1,测绘放样:根据步骤1中的测绘结果,在施工道路的最高点或道路中段位置测绘放样,标注第一蓄水池、过滤池、第二蓄水池施工位置;步骤3.2,建造第一蓄水池:第一蓄水池采用C20钢筋混凝土结构,长、宽均为5m、高为2m,容量为50m3,底板及边墙厚度均为30cm,采用竹胶板进行模板安装,先浇筑底板、后浇筑边墙,直径70mm的软轴振捣棒振捣密实,浇筑完成后湿养护28d;第一蓄水池通过直径为200mm的蓄水管连接水源;步骤3.3,建造过滤池、第二蓄水池:过滤池自下而上设置50cm厚、粒径为20~40mm的第一砾石层,50cm厚、粒径为5~20mm的第二砾石层,并过滤杂质;汇集的水经过滤池过滤杂质,再通过直径108mm钢管导入第二蓄水池;第二蓄水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池容量为30m3,长为5m、宽为3m,高为2m,底板及边墙厚度均为30cm;步骤3.4,安装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第三水位传感器:在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中分别设置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分别采用长2m的PVC管,竖直设置并固定,自上而下均匀钻孔;在PVC管内部分别安装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并连接至控制器;在施工场地积水处设置第三水位传感器,竖直设置长1.5m的PVC管并固定,自上而下均匀钻孔,内部安装第三水位传感器,并连接至控制器;步骤4,铺设第一抽水管道、第二抽水管道,喷淋管、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第一抽水泵、第二抽水泵:步骤4.1,铺设第一抽水管道,采用直径108mm,长度6m的钢管连接而成,第一节钢管预埋在第一蓄水池边墙混凝土中,钢管之间采用法兰连接、法兰之间设置垫片;第一抽水管道设置在施工道路一侧的管道沟渠中;步骤4.2,铺设第二抽水管道,采用直径108mm,长度6m的钢管连接而成,第一节钢管预埋在第二蓄水池的边墙混凝土中,钢管之间采用法兰连接、法兰之间设置垫片;第二抽水管道设置在施工道路另一侧管道沟渠中,第二抽水管道前端与第一道抽水管道的末端串联连接;步骤4.3,在第一抽水管道和第二抽水管道上设置喷淋管,喷淋管设置间隔20m,喷淋管上设置有喷淋头,喷淋头设有电磁阀;步骤4.4,设置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第一抽水泵、第二抽水泵,第一抽水管道和第二抽水管道的前端分别设置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第一抽水泵设置在水源地,第二抽水泵设置在过滤池中;步骤5,设置控制器:步骤5.1,分别在步骤4.3中的所述喷淋头上设置声音传感器,并连接控制器;步骤5.2,将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第三水位传感器、喷淋头的电磁阀、第一抽水泵、第二抽水泵、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声音传感器分别连接控制器与电源;步骤6,控制蓄水与喷淋:步骤6.1,控制蓄水,第一蓄水池中的第一水位传感器检测到水位低于1m时,向控制器发出信号,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第一抽水泵抽水至第一蓄水池,水位达到2m时停止蓄水;施工场地易积水处的第三水位传感器检测到其水位高于1m时,向控制器发出信号,控制器控制第二水泵工作蓄水,当第二水位传感器监测到第二蓄水池水位达到2m时,停止蓄水;步骤6.2,控制喷淋:步骤6.2.1,定时喷淋,控制器控制喷淋头电磁阀及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每间隔15min开启5min;步骤6.2.2,定向喷淋,声音传感器实时向控制器发送声音信号,当控制器检测到声音传感器传送的声音信号高于设定阈值时,打开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以及声音传感器对应的喷淋头,进行喷淋;当控制器检测到声音传感器传送的声音信号低于设定阈值时,关闭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以及声音传感器对应的喷淋头;进一步地,步骤4中,所述第一抽水管道、第二抽水管道上设置若干逆止阀,并与控制器连接。进一步地,步骤4.3中,喷淋管采用直径25mm、高度1.5m的pvc管采用丝扣连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一抽水管道、第二抽水管道上,丝扣部分设有黄油加麻丝层。进一步地,步骤4.3中,喷淋头喷洒角度为40°~360°,工作压力0.17~0.38Mpa,流量0.12~1.04m3/h,射程4.6~13.3m。进一步地,步骤4.4中,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采用GD型单级单吸管道式离心泵,型号为GDD100-32-A,进出口管径为100m,扬程32m,流量60m3/h,电机功率11KW。进一步地,步骤5中,所述控制器还包括人机交互界面,用于根据具体施工条件控制喷淋。进一步地,步骤5.1中,所述声音传感器为电容式驻极体话筒,用于将声音信号转化成电压为0~5V的点信号,经过A/D转换被控制器采集。进一步地,步骤6.2中,所述定时喷淋的信号优先级高于步骤6.3.2中所述定向喷淋的信号。进一步地,步骤6.2.2中,所述阈值为相应时段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施工道路的自动化喷淋降尘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测绘施工道路:采用全站仪测量施工道路的长度以及各部分的扬程,沿施工道路一侧或两侧距离边缘20cm处划线,标记沟渠位置;步骤2,开挖水管沟渠:沿步骤1中标记的位置开挖水管沟渠,水管沟渠宽度为50cm,深度为30cm,夯实并采用塑料薄膜抵贴水管沟渠内壁铺设,在水管沟渠两侧延伸预留宽度10cm;步骤3,建造第一蓄水池、过滤池、第二蓄水池:步骤3.1,测绘放样:根据步骤1中的测绘结果,在施工道路的最高点或道路中段位置测绘放样,标注第一蓄水池、过滤池、第二蓄水池施工位置;步骤3.2,建造第一蓄水池:第一蓄水池采用C20钢筋混凝土结构,长、宽均为5m、高为2m,容量为50m3,底板及边墙厚度均为30cm,采用竹胶板进行模板安装,先浇筑底板、后浇筑边墙,直径70mm的软轴振捣棒振捣密实,浇筑完成后湿养护28d;第一蓄水池通过直径为200mm的蓄水管连接水源;步骤3.3,建造过滤池、第二蓄水池:过滤池自下而上设置50cm厚、粒径为20~40mm的第一砾石层,50cm厚、粒径为5~20mm的第二砾石层,并过滤杂质;汇集的水经过滤池过滤杂质,再通过直径108mm钢管导入第二蓄水池;第二蓄水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池容量为30m3,长为5m、宽为3m,高为2m,底板及边墙厚度均为30cm;步骤3.4,安装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第三水位传感器:在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中分别设置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分别采用长2m的PVC管,竖直设置并固定,自上而下均匀钻孔;在PVC管内部分别安装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并连接至控制器;在施工场地积水处设置第三水位传感器,竖直设置长1.5m的PVC管并固定,自上而下均匀钻孔,内部安装第三水位传感器,并连接至控制器;步骤4,铺设第一抽水管道、第二抽水管道,喷淋管、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第一抽水泵、第二抽水泵:步骤4.1,铺设第一抽水管道,采用直径108mm,长度6m的钢管连接而成,第一节钢管预埋在第一蓄水池边墙混凝土中,钢管之间采用法兰连接、法兰之间设置垫片;第一抽水管道设置在施工道路一侧的管道沟渠中;步骤4.2,铺设第二抽水管道,采用直径108mm,长度6m的钢管连接而成,第一节钢管预埋在第二蓄水池的边墙混凝土中,钢管之间采用法兰连接、法兰之间设置垫片;第二抽水管道设置在施工道路另一侧管道沟渠中,第二抽水管道前端与第一道抽水管道的末端串联连接;步骤4.3,在第一抽水管道和第二抽水管道上设置喷淋管,喷淋管设置间隔20m,喷淋管上设置有喷淋头,喷淋头设有电磁阀;步骤4.4,设置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第一抽水泵、第二抽水泵,第一抽水管道和第二抽水管道的前端分别设置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第一抽水泵设置在水源地,第二抽水泵设置在过滤池中;步骤5,设置控制器:步骤5.1,分别在步骤4.3中的所述喷淋头上设置声音传感器,并连接控制器;步骤5.2,将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第三水位传感器、喷淋头的电磁阀、第一抽水泵、第二抽水泵、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声音传感器分别连接控制器与电源;步骤6,控制蓄水与喷淋:步骤6.1,控制蓄水,第一蓄水池中的第一水位传感器检测到水位低于1m时,向控制器发出信号,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第一抽水泵抽水至第一蓄水池,水位达到2m时停止蓄水;施工场地易积水处的第三水位传感器检测到其水位高于1m时,向控制器发出信号,控制器控制第二水泵工作蓄水,当第二水位传感器监测到第二蓄水池水位达到2m时,停止蓄水;步骤6.2,控制喷淋:步骤6.2.1,定时喷淋,控制器控制喷淋头电磁阀及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每间隔15min开启5min;步骤6.2.2,定向喷淋,声音传感器实时向控制器发送声音信号,当控制器检测到声音传感器传送的声音信号高于设定阈值时,打开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以及声音传感器对应的喷淋头,进行喷淋;当控制器检测到声音传感器传送的声音信号低于设定阈值时,关闭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以及声音传感器对应的喷淋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施工道路的自动化喷淋降尘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测绘施工道路:采用全站仪测量施工道路的长度以及各部分的扬程,沿施工道路一侧或两侧距离边缘20cm处划线,标记沟渠位置;步骤2,开挖水管沟渠:沿步骤1中标记的位置开挖水管沟渠,水管沟渠宽度为50cm,深度为30cm,夯实并采用塑料薄膜抵贴水管沟渠内壁铺设,在水管沟渠两侧延伸预留宽度10cm;步骤3,建造第一蓄水池、过滤池、第二蓄水池:步骤3.1,测绘放样:根据步骤1中的测绘结果,在施工道路的最高点或道路中段位置测绘放样,标注第一蓄水池、过滤池、第二蓄水池施工位置;步骤3.2,建造第一蓄水池:第一蓄水池采用C20钢筋混凝土结构,长、宽均为5m、高为2m,容量为50m3,底板及边墙厚度均为30cm,采用竹胶板进行模板安装,先浇筑底板、后浇筑边墙,直径70mm的软轴振捣棒振捣密实,浇筑完成后湿养护28d;第一蓄水池通过直径为200mm的蓄水管连接水源;步骤3.3,建造过滤池、第二蓄水池:过滤池自下而上设置50cm厚、粒径为20~40mm的第一砾石层,50cm厚、粒径为5~20mm的第二砾石层,并过滤杂质;汇集的水经过滤池过滤杂质,再通过直径108mm钢管导入第二蓄水池;第二蓄水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池容量为30m3,长为5m、宽为3m,高为2m,底板及边墙厚度均为30cm;步骤3.4,安装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第三水位传感器:在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中分别设置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分别采用长2m的PVC管,竖直设置并固定,自上而下均匀钻孔;在PVC管内部分别安装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并连接至控制器;在施工场地积水处设置第三水位传感器,竖直设置长1.5m的PVC管并固定,自上而下均匀钻孔,内部安装第三水位传感器,并连接至控制器;步骤4,铺设第一抽水管道、第二抽水管道,喷淋管、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第一抽水泵、第二抽水泵:步骤4.1,铺设第一抽水管道,采用直径108mm,长度6m的钢管连接而成,第一节钢管预埋在第一蓄水池边墙混凝土中,钢管之间采用法兰连接、法兰之间设置垫片;第一抽水管道设置在施工道路一侧的管道沟渠中;步骤4.2,铺设第二抽水管道,采用直径108mm,长度6m的钢管连接而成,第一节钢管预埋在第二蓄水池的边墙混凝土中,钢管之间采用法兰连接、法兰之间设置垫片;第二抽水管道设置在施工道路另一侧管道沟渠中,第二抽水管道前端与第一道抽水管道的末端串联连接;步骤4.3,在第一抽水管道和第二抽水管道上设置喷淋管,喷淋管设置间隔20m,喷淋管上设置有喷淋头,喷淋头设有电磁阀;步骤4.4,设置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第一抽水泵、第二抽水泵,第一抽水管道和第二抽水管道的前端分别设置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第一抽水泵设置在水源地,第二抽水泵设置在过滤池中;步骤5,设置控制器:步骤5.1,分别在步骤4.3中的所述喷淋头上设置声音传感器,并连接控制器;步骤5.2,将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无产杨井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水电第十一工程局郑州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