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毒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8700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5 2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制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解毒散,该解毒散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在每1000克的解毒散中蛇伤解毒片200片,余量为五毒草粉,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利用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功效的五毒草的新鲜全草,经打浆、过滤、离心处理、喷雾干燥制成五毒草粉,与具有消解蛇毒,散瘀消肿功效的蛇伤解毒片配伍制备成一种解毒散,产品携带和使用都较为方便,将本发明专利技术解毒散根据身边的方便条件可用凉开水、蜂蜜、白酒、米醋或牛奶调匀成糊状,对蚊虫叮咬后引起的红肿、痛痒等局部涂敷,其症状的解除效果相当快速,在没有上述条件时,采用自身唾液将药散调成糊涂敷,也会取得同样的外用治疗效果。该解毒散实为在野外作业的人们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的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解毒散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制剂
,具体涉及一种解毒散。
技术介绍
蚊虫、蟑螂、臭虫、蝎子、蚂蜂、毛毛虫等多种有害昆虫对人体的叮咬侵害给人们造成的痛苦及危害是很大的,特别是夏秋季节,有害昆虫肆虐,因有害昆虫叮咬给人们带来不少烦恼和困苦,由于人们经常在室外活动,田间劳作,野外作业,野营训练,暴露的肢体常常被蚊虫等有害昆虫叮咬,轻则红肿痒痛,重者常造成局部红肿或感染,有的因此还产生全身性病变,由于有害昆虫的叮咬,给人们造成的痒痛难耐,常引起人们情绪发生变化,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活动,有些则因此导致精力不集中而造成生产事故者。针对蚊虫等有害昆虫的叮咬,厂家也有不少产品供应市场,但大都是针对临时性的止痒效果,对于有害昆虫叮咬造成的红肿、痛痒,局部过敏性反应、毒素的消除及预防继发感染等均疗效甚微,不能给人们对有害昆虫被叮咬后的不良效果给予根本性的治疗或预防,再之,目前市场有供的产品中,大多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的组合,在应用时也很难避免给人们造成伤害或毒副作用,特别是儿童用药,更是存在很大的安全性。因而,开发一种针对有害昆虫叮咬而产生的红肿、痛痒具有特殊疗效的纯中药外用制剂是十分必要的,以能满足人们外出活动中被蚊虫等有害昆虫叮咬时,以解决止痛、止痒、消肿的快速效果,同时又起到抗炎、解毒、抗过敏和预防避免造成的继发感染,以解除人们野外活动的后顾之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解毒散,以解决因蚊虫等有害昆虫叮咬后的消肿、止痒、止痛、抗炎、解毒的治疗效果。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具体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解毒散,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在每1000克的解毒散中蛇伤解毒片200片,余量为五毒草粉,其制备方法如下:(1)五毒草粉制备:取新鲜五毒草全草挑拣去除杂质,用纯化水漂洗干净,捞出,沥干表面水分,切成碎块,置于果蔬打浆机内,添加蒸馏水进行打浆,反复打浆三次,使成蒸馏水与新鲜五毒草的重量之比为10:1,将浆液先用纱布粗滤,弃去粗渣,滤液置离心机内,以6000r·min-1离心15min,去除沉淀物,将离心液用喷雾干燥方式进行喷雾干燥,即得五毒草粉;(2)配制:将蛇伤解毒片200片充分研磨,过90目筛按等量递加方法与五毒草粉研磨混合,使成全量至1000g,搅拌均匀,过90目筛,定量分装即得。蛇伤解毒片,是我国现代中医药制剂产品,市面有成品片剂销售,重量0.5g,其配方由光慈菇、山豆根、拳参、黄连、白芷、冰片、红大戟、雄黄、朱砂、大黄、硫酸镁组成,具有清解蛇毒、散瘀消肿功能,适用于各种毒蛇咬伤。同时对各种蚊虫、蝎、蜂等各种有毒害昆虫咬伤引起的红肿、痛痒局部涂敷均有较好的止痛止痒,解毒消肿功效。五毒草,学名为蓼科植物杠板归PulygunumperfoliatumL.的地上部分全草,又名贯叶蓼。性味酸、苦、平,微寒。归肺、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止咳功能,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小儿顿咳,水肿尿少,湿热泻痢,湿疹,疖肿,蛇虫咬伤。具文献介绍:全草含靛苷、黄酮类、蒽苷、酚类、氨基酸、有机酸、鞣质和糖类等。有机酸有咖啡酸、阿魏酸等;黄酮类有水蓼素、山柰酚、槲皮素、萹蓄苷、芦丁等。药理作用:①抑菌作用:杠板归水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巴氏杆菌、链球菌、沙门菌、大肠埃希菌等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都有较强的抗菌作用。②镇咳作用:杠板归对小鼠氨水引咳实验均呈明显的镇咳作用。③抗炎作用:杠板归总提取物部位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还有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干品煎水洗患处的记载(王国强,《全国中草药汇编(卷一)》,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2月,第3版,217页)。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五毒草为地上部分的新鲜全草。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功效的五毒草的新鲜全草,经打浆、过滤、离心处理、喷雾干燥制成五毒草粉,与具有消解蛇毒,散瘀消肿功效的蛇伤解毒片配伍制备成一种解毒散,该解毒散充分利用蛇伤解毒片与五毒草的功效,形成一种对各种有害有毒昆虫叮咬后产生的毒素反应起到消炎、解毒、止痛、止痒、消肿的治疗效果,同时对人体皮肤的过敏、炎症和无名肿毒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一般性蚊虫及有害昆虫的叮咬后的治疗单一采用蛇伤解毒片也拥有以上上述的优良效果,但其用药成本高,也给用药过程造成很大浪费。本专利技术配方在保证其解毒消炎、止痛、止痒、消肿的基础上,可大大的节约用药成本,也使得制品能得到普及和推广应用,使大多的野外作业人员受到蚊虫及其他有害昆虫叮咬后能得到价廉而高效的治疗。本专利技术携带和使用都较为方便,将本专利技术解毒散根据身边的方便条件可用凉开水、蜂蜜、白酒、米醋或牛奶调匀成糊状,对蚊虫叮咬后引起的红肿、痛痒等局部涂敷,其症状的解除效果相当快速,在没有上述条件时,采用自身唾液将药散调成糊涂敷,也会取得同样的外用治疗效果。该解毒散实为在野外作业的人们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的产品。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1)五毒草制备:取新鲜五毒草全草挑拣去除杂质,用纯化水漂洗干净,捞出,沥干表面水分,切成碎块,置于果蔬打浆机内,添加蒸馏水进行打浆,反复打浆三次,使成蒸馏水与新鲜五毒草的重量之比为10:1,将浆液先用纱布粗滤,弃去粗渣,滤液置离心机内,以6000r·min-1离心15min,去除沉淀物,将离心液用喷雾干燥方式进行喷雾干燥,即得五毒草粉;(2)配制:取蛇伤解毒片200片(重量100g),置乳钵内充分研磨,过90目筛,按等量递加方法加入无毒草粉研磨混合,使全量至1000g,搅拌均匀后,过90目筛,分装于塑料瓶,每瓶装量10g,密封即得。应用实例:在邳州市陈楼果园,以夏威为组长的果农小组36人,每人发给10克小瓶包装的解毒散2瓶,以备果园中作业时被蚊虫叮咬时随时使用,结果36人均被蚊虫叮咬数次,每次用矿泉水将少许药散调成糊状局部涂擦,均一次达到止痛止痒效果,且屡用屡验效,一致反映该解毒散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且使用方便。典型病例:姜某某,男,46岁,在果园劳作时,被蚂蜂刺蛰额部一处,脖颈右侧2处,随即产生剧烈疼痛,随之形成直径约2cm的红包,采用本专利技术解毒散,用酒调成糊状外敷,每四小时涂抹一次,一天内包块消失,第2天其痛、痒症状也均消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解毒散,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在每1000克的解毒散中蛇伤解毒片200片,余量为五毒草粉,其制备方法如下:(1)五毒草粉制备:取新鲜五毒草全草挑拣去除杂质,用纯化水漂洗干净,捞出,沥干表面水分,切成碎块,置于果蔬打浆机内,添加蒸馏水进行打浆,反复打浆三次,使成蒸馏水与新鲜五毒草的重量之比为10:1,将浆液先用纱布粗滤,弃去粗渣,滤液置离心机内,以6000r·min‑1离心15min,去除沉淀物,将离心液用喷雾干燥方式进行喷雾干燥,即得五毒草粉;(2)配制:将蛇伤解毒片200片充分研磨,过90目筛按等量递加方法与五毒草粉研磨混合,使成全量至1000g,搅拌均匀,过90目筛,定量分装即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毒散,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在每1000克的解毒散中蛇伤解毒片200片,余量为五毒草粉,其制备方法如下:(1)五毒草粉制备:取新鲜五毒草全草挑拣去除杂质,用纯化水漂洗干净,捞出,沥干表面水分,切成碎块,置于果蔬打浆机内,添加蒸馏水进行打浆,反复打浆三次,使成蒸馏水与新鲜五毒草的重量之比为10:1,将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奎昌张钰张路
申请(专利权)人:邳州市尕星医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