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源光学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8396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2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背光源检测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源光学检测装置,其可以方便固定检测仪与工作台之间的相对位置,降低使用局限性;并且可以减少空气中掺杂的杂质对检测产生的影响,提高使用可靠性;包括工作台、一组支撑柱和检测仪;还包括一组支撑杆、固定板、固定弹簧、固定架、一组限位弹簧、一组卡板、放置板和一组移动滚珠;还包括透明防护箱、透明箱门、一组过滤箱、一组过滤板、一组滤布、一组上传输管、一组下传输管和一组传输泵,透明箱门下半区域设置有一组下操作孔,一组下操作孔处分别设置有一组下防尘胶片,一组过滤箱底部分别设置有一组清理口,并在一组清理口处分别设置有一组挡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源光学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背光源检测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源光学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背光源光学检测装置是一种用于背光源生产过程中,对生产出的背光源的光学性能进行检测,以判断其光学性能是否良好,判断其是否可以进行包装出厂的附属装置,其在背光源生产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背光源光学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一组支撑柱和检测仪,一组支撑柱顶端分别与工作台底部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现有的背光源光学检测装置使用时,将检测仪与检测数据分析系统电连接,并将所需要进行检测的背光源放置于工作台上,工作人员手持检测仪并将检测仪移动至背光源上方区域,并使检测仪与背光源多个部位接触,从而通过检测仪对背光源表面多个部位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数据传递至检测数据分析系统,对背光源的光学性能进行检测;现有的背光源光学检测装置使用中发现,其不方便固定检测仪与工作台之间的相对位置,使用局限性较高;并且其在检测过程中暴露在空气中,空气中掺杂的杂质容易对检测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其使用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方便固定检测仪与工作台之间的相对位置,降低使用局限性;并且可以减少空气中掺杂的杂质对检测产生的影响,提高使用可靠性的背光源光学检测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背光源光学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一组支撑柱和检测仪,一组支撑柱顶端分别与工作台底部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还包括一组支撑杆、固定板、固定弹簧、固定架、一组限位弹簧、一组卡板、放置板和一组移动滚珠,所述一组支撑杆顶端与底端分别与固定板底部和工作台顶部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所述固定弹簧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固定板底部和固定架顶部中央区域连接,所述固定架底部设置有固定槽,所述一组限位弹簧一端分别安装在固定架内前侧壁、内后侧壁、内左侧壁和内后侧壁,所述一组卡板分别与一组限位弹簧另一端连接,所述测量仪放置于固定架内部,并且一组卡板分别与检测仪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接触,所述放置板放置于工作台上方区域,并在放置板底部设置有一组凹槽,所述一组移动滚珠分别安装在一组凹槽内,并且一组移动滚珠均与工作台顶部接触;还包括透明防护箱、透明箱门、一组过滤箱、一组过滤板、一组滤布、一组上传输管、一组下传输管和一组传输泵,所述透明防护箱内设置有防护腔,并在透明防护箱底部和前侧壁分别设置有安装口和操作口,安装口和操作口均与防护腔相通,所述透明防护箱底部安装在工作台顶部边缘区域,一组支撑杆和固定板位于透明防护箱内部,所述透明箱门安装在操作口处,并在透明箱门下半区域设置有一组下操作孔,所述一组下操作孔处分别设置有一组下防尘胶片,所述一组过滤箱分别安装在透明防护箱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并在一组过滤箱内分别设置有一组过滤腔,并在一组过滤箱底部分别设置有一组清理口,一组清理口分别与一组过滤腔相通,并在一组清理口处分别设置有一组挡盖,所述一组过滤板分别横向安装在一组过滤箱内中央区域,所述一组滤布边缘区域分别粘贴在一组过滤板底部边缘区域,所述一组上传输管两端分别与一组过滤箱顶部和透明防护箱顶部连通,所述一组挡盖中央区域分别设置有一组通孔,所述一组下传输管输出端分别安装在一组通孔处,并且一组下传输管输出端分别与透明防护箱左侧壁和右侧壁下半区域连通,所述一组传输泵分别连通安装在一组上传输管上。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背光源光学检测装置,还包括移动杆和移动板,所述固定板中央区域设置有移动孔,所述移动杆底端穿过移动孔并与固定架顶部中央区域连接,并且移动杆下半区域位于固定弹簧内部,所述移动板安装在移动杆顶部,所述透明箱门上半区域设置有一组上操作孔,并在一组上操作孔处分别设置有一组上密封胶片。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背光源光学检测装置,还包括一组滑动滚珠,所述固定板的移动孔处设置有一组卡装槽,所述一组滑动滚珠分别安装在一组卡装槽内,并且一组滑动滚珠均与移动杆外壁接触。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背光源光学检测装置,还包括定位环,所述定位环套装在移动杆外壁上,并且定位环内壁与移动杆外壁接触。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背光源光学检测装置,还包括一组限位板、所述一组限位板分别安装在工作台顶部左半区域、右半区域、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背光源光学检测装置,还包括一组支腿和一组滚轮,所述一组支腿分别安装在一组支撑柱底端,所述一组滚轮分别安装在一组支腿底端,并在一组滚轮上分别设置有一组防滑胶垫。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背光源光学检测装置,还包括一组气体止回阀,所述一组气体止回阀分别安装在一组下传输管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可以首先压缩一组限位弹簧,将检测仪放置于固定架内,并放松一组限位弹簧,使一组卡板均与检测仪接触,从而可以通过一组限位弹簧的弹力将检测仪固定在固定架内,并通过固定弹簧将固定架固定在固定板下方区域,将所需要进行检测的背光源放置于放置板上,工作人员移动放置板至可以通过一组移动滚珠减小放置板与工作台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可以方便固定检测仪与工作台之间的相对位置,降低使用局限性;并且可以通过透明防护箱和透明箱门构造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并在工作时,将一组传输泵与市电电连接,并打开一组传输泵,将透明防护箱内的空气通过一组下传输管倒入一组过滤箱内,通过一组滤布和一组过滤板对导入一组过滤箱内的空气进行过滤,过滤后的空气通过一组上传输管回到透明防护箱内,从而可以将透明防护箱内的杂质汇集在一组过滤箱内,从而可以减少空气中掺杂的杂质对检测产生的影响,提高使用可靠性,工作人员在需要移动背光源和检测仪的位置时,将双手通过一组下密封胶片伸入透明工作箱内移动放置台和固定架的位置即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透明箱门、一组上密封胶片和一组下密封胶片的连接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工作台;2、支撑柱;3、检测仪;4、支撑杆;5、固定板;6、固定弹簧;7、固定架;8、限位弹簧;9、卡板;10、放置板;11、移动滚珠;12、透明防护箱;13、透明箱门;14、过滤箱;15、过滤板;16、滤布;17、上传输管;18、传输泵;19、下防尘胶片;20、挡盖;21、移动杆;22、移动板;23、滑动滚珠;24、定位环;25、限位板;26、支腿;27、滚轮;28、防滑胶垫;29、气体止回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背光源光学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1、一组支撑柱2和检测仪3,一组支撑柱顶端分别与工作台底部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还包括一组支撑杆4、固定板5、固定弹簧6、固定架7、一组限位弹簧8、一组卡板9、放置板10和一组移动滚珠11,一组支撑杆顶端与底端分别与固定板底部和工作台顶部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固定弹簧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固定板底部和固定架顶部中央区域连接,固定架底部设置有固定槽,一组限位弹簧一端分别安装在固定架内前侧壁、内后侧壁、内左侧壁和内后侧壁,一组卡板分别与一组限位弹簧另一端连接,测量仪放置于固定架内部,并且一组卡板分别与检测仪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接触,放置板放置于工作台上方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源光学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1)、一组支撑柱(2)和检测仪(3),一组支撑柱(2)顶端分别与工作台(1)底部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组支撑杆(4)、固定板(5)、固定弹簧(6)、固定架(7)、一组限位弹簧(8)、一组卡板(9)、放置板(10)和一组移动滚珠(11),所述一组支撑杆(4)顶端与底端分别与固定板(5)底部和工作台(1)顶部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所述固定弹簧(6)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固定板(5)底部和固定架(7)顶部中央区域连接,所述固定架(7)底部设置有固定槽,所述一组限位弹簧(8)一端分别安装在固定架(7)内前侧壁、内后侧壁、内左侧壁和内后侧壁,所述一组卡板(9)分别与一组限位弹簧(8)另一端连接,所述测量仪放置于固定架(7)内部,并且一组卡板(9)分别与检测仪(3)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接触,所述放置板(10)放置于工作台(1)上方区域,并在放置板(10)底部设置有一组凹槽,所述一组移动滚珠(11)分别安装在一组凹槽内,并且一组移动滚珠(11)均与工作台(1)顶部接触;还包括透明防护箱(12)、透明箱门(13)、一组过滤箱(14)、一组过滤板(15)、一组滤布(16)、一组上传输管(17)、一组下传输管和一组传输泵(18),所述透明防护箱(12)内设置有防护腔,并在透明防护箱(12)底部和前侧壁分别设置有安装口和操作口,安装口和操作口均与防护腔相通,所述透明防护箱(12)底部安装在工作台(1)顶部边缘区域,一组支撑杆(4)和固定板(5)位于透明防护箱(12)内部,所述透明箱门(13)安装在操作口处,并在透明箱门(13)下半区域设置有一组下操作孔,所述一组下操作孔处分别设置有一组下防尘胶片(19),所述一组过滤箱(14)分别安装在透明防护箱(12)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并在一组过滤箱(14)内分别设置有一组过滤腔,并在一组过滤箱(14)底部分别设置有一组清理口,一组清理口分别与一组过滤腔相通,并在一组清理口处分别设置有一组挡盖(20),所述一组过滤板(15)分别横向安装在一组过滤箱(14)内中央区域,所述一组滤布(16)边缘区域分别粘贴在一组过滤板(15)底部边缘区域,所述一组上传输管(17)两端分别与一组过滤箱(14)顶部和透明防护箱(12)顶部连通,所述一组挡盖(20)中央区域分别设置有一组通孔,所述一组下传输管输出端分别安装在一组通孔处,并且一组下传输管输出端分别与透明防护箱(12)左侧壁和右侧壁下半区域连通,所述一组传输泵(18)分别连通安装在一组上传输管(17)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源光学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1)、一组支撑柱(2)和检测仪(3),一组支撑柱(2)顶端分别与工作台(1)底部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组支撑杆(4)、固定板(5)、固定弹簧(6)、固定架(7)、一组限位弹簧(8)、一组卡板(9)、放置板(10)和一组移动滚珠(11),所述一组支撑杆(4)顶端与底端分别与固定板(5)底部和工作台(1)顶部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所述固定弹簧(6)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固定板(5)底部和固定架(7)顶部中央区域连接,所述固定架(7)底部设置有固定槽,所述一组限位弹簧(8)一端分别安装在固定架(7)内前侧壁、内后侧壁、内左侧壁和内后侧壁,所述一组卡板(9)分别与一组限位弹簧(8)另一端连接,所述测量仪放置于固定架(7)内部,并且一组卡板(9)分别与检测仪(3)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接触,所述放置板(10)放置于工作台(1)上方区域,并在放置板(10)底部设置有一组凹槽,所述一组移动滚珠(11)分别安装在一组凹槽内,并且一组移动滚珠(11)均与工作台(1)顶部接触;还包括透明防护箱(12)、透明箱门(13)、一组过滤箱(14)、一组过滤板(15)、一组滤布(16)、一组上传输管(17)、一组下传输管和一组传输泵(18),所述透明防护箱(12)内设置有防护腔,并在透明防护箱(12)底部和前侧壁分别设置有安装口和操作口,安装口和操作口均与防护腔相通,所述透明防护箱(12)底部安装在工作台(1)顶部边缘区域,一组支撑杆(4)和固定板(5)位于透明防护箱(12)内部,所述透明箱门(13)安装在操作口处,并在透明箱门(13)下半区域设置有一组下操作孔,所述一组下操作孔处分别设置有一组下防尘胶片(19),所述一组过滤箱(14)分别安装在透明防护箱(12)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并在一组过滤箱(14)内分别设置有一组过滤腔,并在一组过滤箱(14)底部分别设置有一组清理口,一组清理口分别与一组过滤腔相通,并在一组清理口处分别设置有一组挡盖(20),所述一组过滤板(15)分别横向安装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华昱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