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8060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压气机和透平、燃烧室和喷嘴;所述发电机、所述压气机和所述透平安装在转轴上;所述喷嘴的出口端插入所述燃烧室内;所述压气机的排气端与所述燃烧室连通,所述燃烧室的排气端与所述透平连通;还包括回热器;所述回热器内具有相互隔离且紧贴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进口与所述压气机的排气端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燃烧室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进口与透平的排气端连通。通过回热器可以对进入燃烧室内的空气进行预热,提高进入燃烧室内空气的温度,进而提高燃烧效率,降低尾气中污染物的含量;同时还能降低排放尾气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设备
,具体的涉及一种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
技术介绍
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工作时首先通过压气机连续的从大气吸入空气并将空气压缩,压缩后的空气通过气道或者管路等将其通入燃烧室内,并在燃烧室内与通过喷嘴雾化的燃气混合后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的气体;生成的高温高压气体再进入到透平中膨胀做功,推动透平转动并带动压气机和发电机一起高速旋转,实现了气体或液体燃料的化学能部分转化为机械功,并输出电功。经过压缩的空气在进入燃烧室之前,只通过压缩使其温度升高,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加热,导致其进入燃烧室时的温度不够高,使得燃烧效率低,增加排放尾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另外,从透平排放出来的高温高压气体一般都作为尾气进行排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般选用增设回热器。现在技术中的回热器多为圆形,占用空间大;尤其用车汽车上时,不便安装和布置。还有一点,现在技术中的回热器换热效率和大小固定,不能根据不同换热要求随意组装,只能重新设计一款回热器,增加回热器和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烧效率高、污染小,且占用空间小的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为达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燃气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1)、压气机(2)、透平(3)、燃烧室(4)和回热器(5);所述发电机(1)、所述压气机(2)和所述透平(3)位于机壳(10)内并依次固定安装在转轴上,所述回热器(5)为扁平状结构,套接在所述机壳(10)外;所述压气机(2)的进气端与外界连通,出气端与回热器的第二介质通道进口(1251)连通,回热器的第二介质通道出口(1252)与所述燃烧室的进气端连通;所述燃烧室的排气端与透平(3)的进气端连通,透平(3)的排气端与回热器的第一介质通道进口(1241)连通,第一介质通道出口(1242)与外界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燃气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1)、压气机(2)、透平(3)、燃烧室(4)和回热器(5);所述发电机(1)、所述压气机(2)和所述透平(3)位于机壳(10)内并依次固定安装在转轴上,所述回热器(5)为扁平状结构,套接在所述机壳(10)外;所述压气机(2)的进气端与外界连通,出气端与回热器的第二介质通道进口(1251)连通,回热器的第二介质通道出口(1252)与所述燃烧室的进气端连通;所述燃烧室的排气端与透平(3)的进气端连通,透平(3)的排气端与回热器的第一介质通道进口(1241)连通,第一介质通道出口(1242)与外界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烟道(22),所述排烟道(22)的进口与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出口(1242)连通,所述排烟道(22)的出口与外界连通,且所述排烟道(22)与所述回热器(5)的外壁紧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排烟道(22)的出口与压气机(2)的进气端设置为同侧或相反侧;优选的,排烟道(22)设置于回热器(5)的四个侧面的至少任意一侧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包括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7),所述发电机(1)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6)上,所述压气机(2)、所述透平(3)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7)上;所述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7)通过联轴器(8)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8)包括轴主体(81)和卡接凸棱(82);所述卡接凸棱(82)为沿所述轴主体(81)的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凸起;所述凸起为条状结构,其延伸方向与所述轴主体(81)的轴线平行,且其长度与所述轴主体(81)的长度相匹配;所述第一转轴(6)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转轴(7)的一端均设置有与所述联轴器匹配的盲孔;所述联轴器(8)的两端分别插接在两个所述盲孔中。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热器(100)包括壳体(110)和多块换热板(120);所述壳体包括上底面、下底面和一相对设置的侧面,另一相对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所述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形成所述壳体的贯穿通道;所述下底面上设置有平行的第一底部开口(113)和第二底部开口(114);每个所述换热版(120)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换热元件(121),第二介质导流片(123)和第二换热元件(122),所述第一换热元件(121)和第二换热元件(122)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换热元件(121)和第二换热元件(122)均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介质导流片Ⅰ(1211),换热翅片(1212)和第一介质导流片Ⅱ(1213);相邻换热版(120)的第一换热元件(121)的换热翅片(1212)和第二换热元件(122)的换热翅片(1212)形成第一介质通道(124);每个所述换热版(120)的第一换热元件(121)的换热翅片(1212)和第二换热元件(122)的换热翅片(1212)形成第二介质通道(125);第一介质通道(124)设置有第一介质通道进口(1241)和第一介质通道出口(1242),第二介质通道(125)设置有第二介质通道进口(1251)和第二介质通道出口(1252);多块依次固定连接的所述多块换热板(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普于宁童江龙任立磊
申请(专利权)人:至玥腾风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