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盖梁的桥梁梁体抬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7767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盖梁的桥梁梁体抬升方法,包括在盖梁和桥梁之间安装桥梁顶升设备的步骤,桥梁顶升设备中具有两个左右对合抱接固定到盖梁上的对接部件,该对接部件各自两侧外部固定形成支撑平台,还包括依靠支撑平台上的千斤顶实现桥梁梁体顶升的步骤,其特征在于,顶升过程中,依靠在两个对接部件下端水平设置的一个水平承力板,将对接部件通过支撑平台所承受的千斤顶反向作用力转化为水平承力板自身形变的内应力,实现对盖梁的保护。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安装桥梁顶升设备位置的盖梁受力过大而破损,提高装置安全性,更好地保证了桥梁梁体抬升的顺利进行。并进一步能够更好地实现同步顶升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盖梁的桥梁梁体抬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公路桥梁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盖梁的桥梁梁体抬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在役桥梁(尤其是曲线连续箱梁桥)在使用数年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伸缩缝破坏现象,如:剪切破坏,两侧鼓出等;另外大量桥梁在各种动力作用(如:地震、车船碰撞等)下会发生一定的纵横向位移,另外在一些静力作用(如:伸缩缝卡死、温度作用、静动载的偏心等)下也会产生任意方向的位移,并随时间逐渐累加。这些发生梁体偏位的桥梁已经严重威胁着道路运营的安全,另外,又有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整体抬升,进行支座更换或横向复位,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针对桥梁整体抬升设备的研究,目前国内常常使用的方法PLC同步顶升法,但是大量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法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如,在顶升的过程中,如果仪表盘读数不准,或某一个千斤顶漏油、损坏等,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并非按照同步顶升进行施工,这样往往会造成较大的应力,甚至造成桥毁人亡的事故。故如何设计一种能够更好地实现同步顶升,且能够将顶升位置处的局部应力降到最小,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成为有待考虑解决的问题。CN105735149A曾公开过一种适用于梁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盖梁的桥梁梁体抬升方法,包括在盖梁和桥梁之间安装桥梁顶升设备的步骤,桥梁顶升设备中具有两个左右对合抱接固定到盖梁上的对接部件,该对接部件各自两侧外部固定形成支撑平台,还包括依靠支撑平台上的千斤顶实现桥梁梁体顶升的步骤,其特征在于,顶升过程中,依靠在两个对接部件下端水平设置的一个水平承力板,将对接部件通过支撑平台所承受的千斤顶反向作用力转化为水平承力板自身形变的内应力,实现对盖梁的保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盖梁的桥梁梁体抬升方法,包括在盖梁和桥梁之间安装桥梁顶升设备的步骤,桥梁顶升设备中具有两个左右对合抱接固定到盖梁上的对接部件,该对接部件各自两侧外部固定形成支撑平台,还包括依靠支撑平台上的千斤顶实现桥梁梁体顶升的步骤,其特征在于,顶升过程中,依靠在两个对接部件下端水平设置的一个水平承力板,将对接部件通过支撑平台所承受的千斤顶反向作用力转化为水平承力板自身形变的内应力,实现对盖梁的保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盖梁的桥梁梁体抬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顶升设备,包括盖梁固定装置和抬升组件,所述盖梁固定装置固定在盖梁上,并具有形成在盖梁宽度方向两侧的两个支撑平台,所述抬升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撑平台上的千斤顶,所述盖梁固定装置,包括两块固定板,固定板贴合设置在盖梁左右两侧,两块固定板上端具有一个相对水平折向后沿盖梁上表面向中间位置延伸的水平折向部,两个固定板的水平折向部端部之间留有供拉紧的间隙,两个固定板的水平折向部端部还具有向上延伸的对接部,对接部之间设置有上拉紧螺栓相连,两个固定板下端向下超出盖梁下表面并设置有水平的下拉紧螺栓相连,两个固定板外侧具有水平向外延伸的翼缘板,翼缘板上表面构成支撑平台;盖梁下表面和下拉紧螺栓之间还设置有水平承力板,水平承力板左右两端和固定板内侧面相贴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盖梁的桥梁梁体抬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为整体铸造成形的钢板结构。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盖梁的桥梁梁体抬升方法,其特征在于,翼缘板下表面和下方的固定板外侧面之间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成功翟磊黄谦郑显华王升任伟王小冬杨德厚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