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7760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7:41
提供:能高度地控制液晶显示装置内的由偏光板/液晶单元/偏光板形成的层叠体的卷曲的液晶显示装置。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液晶单元、粘贴于液晶单元的一个面的偏光板A、粘贴于液晶单元的另一个面的偏光板B,其特征在于,前述偏光板A为如下结构:偏振片的透光轴方向与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方向平行,在偏振片的至少单面层叠有聚酯薄膜,前述偏光板B为如下结构:偏振片的吸收轴方向与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方向平行,在偏振片的至少单面层叠有保护膜,前述聚酯薄膜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方向的收缩力Ff、与偏光板B所具有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方向的收缩力Fp满足式0.1≤Ff/Fp≤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个人电脑用显示器、电视等中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进行液晶显示装置的轻量化,有使玻璃基板薄膜化的倾向,研究了以往的0.7mm~0.5mm以下,进而0.3mm的玻璃基板等,认为今后进一步的薄膜化进行。液晶显示装置中的玻璃基板有抑制偏光板的热行为所导致的卷曲的效果,因此,随着玻璃基板的厚度减少,卷曲抑制效果大幅下降,存在于液晶显示装置内的由偏光板/液晶单元/偏光板形成的层叠体的翘曲的问题明显化。一直以来,提出了大量的抑制由偏光板/液晶单元/偏光板形成的层叠体的卷曲的研究,例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内容:配置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单元上下的可视侧与背光侧的偏光板中,控制各偏光板的长边方向的弹性模量,并且考虑上下偏光板的放置环境的差异,对上下偏光板的弹性模量设置差异,从而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翘曲。另外,专利文献2中着眼于偏光板的吸收轴方向与透光轴方向的收缩力的差异,减小高温或高温高湿时的收缩主方向的偏光板的收缩力,从而改善显示器装置的翘曲。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67503号公报专利文献2:WO2014-204165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中,通过对于随着温度变化的应变、随着吸湿/放湿的应变进行控制而进行改善研究,而在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等玻璃化转变温度低的薄膜的情况下应考虑却没有考虑薄膜原本具有的残留应变(热收缩率)的影响。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能高度控制液晶显示装置内的由偏光板/液晶单元/偏光板形成的层叠体的卷曲的液晶显示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在液晶单元的一个面上以偏振片的透光轴方向与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方向成为平行的方式层叠有偏光板、在另一个面以偏振片的吸收轴方向与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成为平行的方式层叠有偏光板。使用市售的各种液晶显示装置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本专利技术人等发现:由于收缩力大的偏振片吸收轴方向成为长边的偏光板发生收缩而容易产生卷曲的形状因素的问题(卷曲一般容易在长边方向上产生)、液晶面板内的上下偏光板的非对称构成所带来的影响而液晶面板在配置于交叉棱镜的上下偏光板的偏振片透光轴成为长边的偏光板侧变凸,这是问题的本质。进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偏振片透光轴成为长边的偏光板的长边方向的收缩力可以根据保护膜的残留应变而控制,通过该收缩力,可以控制液晶显示装置的卷曲。此处,对偏光板的收缩力的测定方法进行说明。一般而言,薄膜的收缩力如下:使用TMA等,在试验开始的低的温度状态下、在极小载荷下设定初始长,在保持初始长的长度不变的状态下测量升温中的收缩方向的力。然而,在升温过程中,由于随着聚合物的构象变化的残留应变的恢复而产生收缩(以下,简记作热收缩),同时通过升温由聚合物的自由体积·占有体积增加而产生热膨胀(以下,简记作热膨胀),因此,在聚酯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例如~Tg+50℃左右)的温度区域中,经常成为热收缩<热膨胀的关系,因此,作为薄膜整体发生膨胀,无法观测收缩力。研究的结果表明,即使在TMA升温过程中不产生收缩力的情况下,在TMA冷却过程中也产生收缩力。这是由于,热膨胀所产生的应变为可逆变化,因此,在升温冷却后恢复至原始状态,但在升温过程中符合收缩了的热收缩程度地,以尺寸小的状态进行冷却,因此,在冷却过程中产生热应力。即,可以将热应力的应变转化为薄膜的热收缩率,冷却后的收缩力用下述式体现。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的热收缩率包括热处理中的水分率变化。收缩力(N/m)=薄膜厚度(mm)×弹性模量(N/mm2)×热收缩率(%)÷100×1000即,代表性的本专利技术如以下所述。项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液晶单元、粘贴于液晶单元的一个面的偏光板A、粘贴于液晶单元的另一个面的偏光板B,其特征在于,前述偏光板A为如下结构:偏振片的透光轴方向与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方向平行,在偏振片的至少单面层叠有聚酯薄膜,前述偏光板B为如下结构:偏振片的吸收轴方向与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方向平行,在偏振片的至少单面层叠有保护膜,前述聚酯薄膜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方向的收缩力Ff、与偏光板B所具有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方向的收缩力Fp满足下述式(1)。式(1)0.1≤Ff/Fp≤2(其中,收缩力Ff(N/m)为聚酯薄膜的厚度(mm)×弹性模量(N/mm2)×热收缩率(%)÷100×1000,收缩力Fp(N/m)为偏光板B的偏振片的厚度(mm)×弹性模量(N/mm2)×热收缩率(%)÷100×1000。)项2.根据项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聚酯薄膜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方向的弹性模量为1000~9000N/mm2。项3.根据项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聚酯薄膜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方向的热收缩率为0.1~5%。项4.根据项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聚酯薄膜的厚度为40~200μm。项5.根据项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聚酯薄膜的取向主轴相对于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方向或短边方向的倾角为15度以下。项6.根据项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聚酯薄膜的收缩主轴相对于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方向或短边方向的倾角为15度以下。项7.一种液晶面板,其具有液晶单元、粘贴于液晶单元的一个面的偏光板A、粘贴于液晶单元的另一个面的偏光板B,其中,前述偏光板A为如下结构:偏振片的透光轴方向与偏光板A的长边方向平行,在偏振片的至少单面层叠有聚酯薄膜,前述偏光板B为如下结构:偏振片的吸收轴方向与偏光板B的长边方向平行,在偏振片的至少单面层叠有保护膜,前述聚酯薄膜的偏光板A的长边方向的收缩力Ff、与偏光板B所具有的偏振片的偏光板B的长边方向的收缩力Fp满足下述式(1)。式(1)0.1≤Ff/Fp≤2(其中,收缩力Ff(N/m)为聚酯薄膜的厚度(mm)×弹性模量(N/mm2)×热收缩率(%)÷100×1000,收缩力Fp(N/m)为偏光板B的偏振片的厚度(mm)×弹性模量(N/mm2)×热收缩率(%)÷100×1000。)项8.根据项7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前述聚酯薄膜的偏光板A的长边方向的弹性模量为1000~9000N/mm2。项9.根据项7或8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前述聚酯薄膜的偏光板A的长边方向的热收缩率为0.1~5%。项10.根据项7~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前述聚酯薄膜的厚度为40~200μm。项11.根据项7~10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前述聚酯薄膜的取向主轴相对于液晶面板的长边方向或短边方向的倾角为15度以下。项12.根据项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前述聚酯薄膜的收缩主轴相对于液晶面板的长边方向或短边方向的倾角为15度以下。专利技术的效果可以提供如下液晶显示装置:减轻了在高温或高温高湿环境下产生的由偏光板/液晶单元/偏光板形成的层叠体(液晶面板)的卷曲。具体实施方式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通常为长方形,具有长边和短边。本说明书中,“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方向”是指,与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平行的方向,与“偏光板A的长边方向”、“偏光板B的长边方向”、“偏光板B所具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液晶单元、粘贴于液晶单元的一个面的偏光板A、粘贴于液晶单元的另一个面的偏光板B,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板A为如下结构:偏振片的透光轴方向与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方向平行,在偏振片的至少单面层叠有聚酯薄膜,所述偏光板B为如下结构:偏振片的吸收轴方向与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方向平行,在偏振片的至少单面层叠有保护膜,所述聚酯薄膜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方向的收缩力Ff、与偏光板B所具有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方向的收缩力Fp满足下述式(1),式(1)    0.1≤Ff/Fp≤2其中,收缩力Ff(N/m)为聚酯薄膜的厚度(mm)×弹性模量(N/mm2)×热收缩率(%)÷100×1000,收缩力Fp(N/m)为偏光板B的偏振片的厚度(mm)×弹性模量(N/mm2)×热收缩率(%)÷100×100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3.31 JP 2016-071202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液晶单元、粘贴于液晶单元的一个面的偏光板A、粘贴于液晶单元的另一个面的偏光板B,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板A为如下结构:偏振片的透光轴方向与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方向平行,在偏振片的至少单面层叠有聚酯薄膜,所述偏光板B为如下结构:偏振片的吸收轴方向与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方向平行,在偏振片的至少单面层叠有保护膜,所述聚酯薄膜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方向的收缩力Ff、与偏光板B所具有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方向的收缩力Fp满足下述式(1),式(1)0.1≤Ff/Fp≤2其中,收缩力Ff(N/m)为聚酯薄膜的厚度(mm)×弹性模量(N/mm2)×热收缩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田敦史村田浩一佐佐木靖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