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清明专利>正文

一种卷绕头的驱动装置相关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7685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卷绕头的驱动装置相关方法,此方法所使用的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开口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传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电机,所述电机的后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所述电机的后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后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一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上下内壁上设置有齿形结构,所述第一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自动化的完成织布,节省人力资源,节能环保,适用于家庭使用,值得推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卷绕头的驱动装置相关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具体是一种卷绕头的驱动装置相关方法。
技术介绍
纺织一直以来都是人们不可离开的一部分,生活中各个地方都需要纺织品,纺织工具从最开始的人工驱动的纺车进化到了现在各种自动化的纺织装置,纺织除了存在于工厂也可以用于家庭中,现如今家庭用的纺织装备往往是全手动的,效率较低,因此设计简易而有效的一种卷绕头的驱动装置相关方法实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卷绕头的驱动装置相关方法,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卷绕头的驱动装置相关方法,此方法所使用的设备包括装置主体、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开口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传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电机,所述电机的后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所述电机的后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后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一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上下内壁上设置有齿形结构,所述第一空腔内的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卷绕头的驱动装置相关方法,此方法所使用的设备包括装置主体、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开口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传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电机,所述电机的后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所述电机的后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后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一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上下内壁上设置有齿形结构,所述第一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并与所述第二空腔的齿形结构相啮合,所述第一空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绕头的驱动装置相关方法,此方法所使用的设备包括装置主体、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开口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传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电机,所述电机的后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所述电机的后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后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一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上下内壁上设置有齿形结构,所述第一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并与所述第二空腔的齿形结构相啮合,所述第一空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一滑块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三空腔内左右滑动的齿条,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与所述齿条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空腔的后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四空腔,所述第二转轴的后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四空腔内并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与所述第四空腔的后侧内壁上,所述第四空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的上端直线阵列固定排布有打纬杆,所述第一转动块的上端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四空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五空腔的左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二滑块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滑块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的前后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第六转动块上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左端的上侧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五空腔内,所述第一凹槽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五空腔内,所述第五空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六空腔,所述第五空腔的下侧以及所述第六空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八空腔,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六空腔内且左端设置有齿形结构,所述第七空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转动杆的齿形结构相啮合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七空腔的前后侧内壁上,所述第三转轴上所述第三齿轮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块,所述第二转动块上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块,所述第八空腔内设置有第四转动块,所述第四转动块上环形阵列排布有第五转动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绕头的驱动装置相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后端的第六转动块,所述第六转动块的左端的上侧设置有第一开口杆,所述第六转动块的右端的上侧设置有第二开口杆,所述第一开口杆的前后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导滑杆,所述第二开口杆的前后侧对称设置有第二导滑杆,所述第四空腔的前后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三固定块内的左侧上下贯通的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三固定块内的右侧上下贯通的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导滑杆的上端延伸通过所述第一通孔通入外界,所述第二导滑杆的上端延伸通过所述第二通孔通入外界,所述第一开口杆上左右贯通的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开口杆上左右贯通的设置有第四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绕头的驱动装置相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相连通的设置于所述第四空腔的左侧内壁内的第一开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清明
申请(专利权)人:汪清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