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桥接建筑缝隙的过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7523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6: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桥接建筑2的两个构件之间的建筑缝隙的过渡结构1,所述过渡结构具有至少一个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建筑缝隙的覆盖元件3。在此,所述覆盖元件3经由锚固结构4固定在所述建筑2的构件上,其中所述锚固结构4设计为,使得所述至少一个覆盖元件3点式地支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桥接建筑缝隙的过渡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桥接建筑的两个构件之间的建筑缝隙的过渡结构,所述过渡结构具有至少一个至少部分地覆盖建筑缝隙的覆盖元件,所述覆盖元件可经由锚固结构固定在建筑的构件上。
技术介绍
这种过渡结构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是已知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用于通过交通可靠地横跨建筑缝隙,所述交通例如由人员、动物、车辆、货物等产生。尤其常见的使用领域在此是桥梁建筑。但是,对于本专利技术的主题而言,所有其它具有建筑缝隙的建筑都是相关的。在桥接建筑缝隙是成问题的是,建筑缝隙的大小或缝隙宽度通常改变。这能够具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例如因为建筑或也可以是建筑的仅一个构件运动,所以其大小变化或者更多。大小变化例如能够由温度变化产生。运动能够因水平地加载负荷产生,例如通过进行制动的车辆产生。恰好在如车道或者人行道的区域中,较小的、不安全的建筑缝隙已经是安全风险。借助于过渡结构能够保证:交通能够毫无问题地横跨建筑缝隙,即使当建筑缝隙的扩展或缝隙宽度暂时改变时也是如此。这种过渡结构的已知的形式是所谓的指形接合部。该指形接合部具有至少两个相对置地设置的覆盖元件,所述覆盖元件就此而言具有一列并排放置的指。因此产生两个梳状的指板。这些指板构成或设置为,使得相对置的指板彼此啮合。根据建筑缝隙如何改变,指能够推入彼此中或彼此脱开。覆盖元件在此借助于锚固结构分别固定在建筑的构件上,所述构件邻接于建筑缝隙。因此锚固结构用于将至少一个覆盖元件固定在相应的构件上并且能够与之相应地以各种各样的类型设计。由此,锚固结构能够一件式或者多件式地构成。因此,其能够是固定法兰,所述固定法兰能够焊接在由钢构成的构件上并且覆盖元件能够固定在固定法兰上。其也能够仅是旋接装置,借助于所述旋接装置将覆盖元件固定在建筑的相关构件上。但是,恰好在由混凝土构成的构件中,这种锚固结构是由多个部件构成的独立的结构,所述部件例如是锚架、支承板、接片板等,所述部件在任何情况下部分地用混凝土浇筑到构件中。覆盖元件的锚固的一个已知的解决方案是,相应的覆盖元件的旋拧部要么直接穿过建筑要么位于在其下方的锚固结构处。一个或多个覆盖元件在这种已知的解决方案中平面状地放置在建筑的构件上或者放置在连接在中间的锚固结构上。这些已知的解决方案原则上已证实是可靠的。然而,也表明:对保持覆盖元件的螺丝进行定期检查是必要的。因为过去各个螺丝已经一再地松开,或者已经因腐蚀而出现损伤。如果未遵守维护间隔,那么这会导致:生锈或者松开的螺丝未足够及时被识别。结果是覆盖元件松动,所述覆盖元件在承受负荷时发出咯咯声并且在最坏的情况下松开。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所基于的目的是,改进这种过渡结构,使得该过渡结构与迄今为止相比能够以更低的耗费维护。所述目的的解决方案借助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结构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也就是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过渡结构的特征在于,锚固结构设计为,使得至少一个覆盖元件点式地支承在所述锚固结构上。因此有针对性地避免了迄今为止一直使用的平面的支承并且在理想情况下完全地通过点式的支承来替代。覆盖元件的点式的支承装置与迄今为止相比引起到建筑中的明显更受控的力导入。由此与迄今为止相比可以明显更精确地分配覆盖元件的固定并且避免由于不平坦性、松弛和蠕变引起的预紧力损失。这降低了覆盖元件的锚固部过大或过小定尺寸的风险。另一优点是,通过点式地支承覆盖元件能够在锚固结构和覆盖元件之间或在构件和覆盖元件之间积聚明显更少的湿气。这降低了腐蚀的风险。此外,能够更简单地安置防腐蚀件并且整体上改进建筑的排水。所有这些引起:与迄今为止相比必须投入到过渡结构的维护中的耗费更少。此外,过渡结构明显更耐用。点式的支承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例如可以考虑的是覆盖元件本身、位于其下方的构件的相应的设计方案或者锚固结构的设计方案。但是,优选地,点式的支承通过锚固结构的相应的构成方案(例如借助于相应的隆起部)产生。这因此有助于:覆盖元件仅点式地贴靠在建筑上。因此,产生清楚限定的或者换言之按计划的支承。这与现有技术相比产生明显更持久的解决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将点式的支承理解为如下支承,其中仅覆盖元件的基面的一部分与构件或锚固结构接触。该部分应当小于覆盖元件的基面的一半。在此有利的是,锚固结构具有多个支承点,其中至少一个支承点的位置能够与另一个支承点无关地来调整和/或定向。通过至少一个支承点与另一支承点无关,能够允许在实践中极好地补偿公差和不平坦性。在最佳情况中,各个支承点关于其位置均是能调整的,使得不引起对相邻的支承点的影响。在改进方案中,至少一个覆盖元件借助于至少一个旋接装置可松开地固定在锚固结构上,并且锚固结构设计为,使得至少一个旋接装置具有如下夹紧长度,所述夹紧长度对应于覆盖元件在相应的旋接装置的区域中的厚度的至少三倍。拧紧旋拧部在此优选从下方进行。借助于在覆盖元件和锚固结构之间的可松开的旋接装置,在维护工作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快速地拆卸覆盖元件或更换覆盖元件。除此之外可行的是,在覆盖元件松开时,通过重新旋紧旋接装置再次固定该覆盖元件。覆盖元件不直接在构件中旋拧而是借助于相应设计的锚固结构固定,因此还能够避免在建筑内部因构件的材料中的改变而引起的旋接装置的预紧力的损失,所述改变例如是由混凝土构成的构件的蠕变和/或收缩。旋接装置在此能够以如下任意形式构成,其中使用螺纹。在此,申请人的研究已表明:借助于相应确定尺寸的夹紧长度,与迄今为止相比能够在此处所考虑的负荷的情况下更可靠地施加持久的预紧力。因为相对于已知的锚固结构,与迄今为止相比夹紧长度是明显更大的。所述有针对性地明显增大的夹紧长度通常引起螺丝膨胀的提高从而引起按比例的预紧力损失的减小。在此,通常将待连接的元件的厚度理解为夹紧长度。该厚度部分地在具有或不具有必要时所使用的垫片的情况下计算。但是,在此应当适应于夹紧长度的限定,如在申请日有效的版本的标准DINEN14399-4中所规定的那样。该标准在评估可能的垫片的厚度的条件下确定夹紧长度。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将覆盖元件的厚度理解为旋接装置在覆盖元件的上侧处的支承面和覆盖元件在位于螺丝的区域中的锚固结构处的支承面之间的间距。由此不考虑覆盖元件中的在旋接装置的区域中的凹部。优选地,在旋接装置处在覆盖元件的区域中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防止水在该区域中侵入建筑中。也能够通过密封件附加地防止旋接装置松开。适宜地,至少一个旋接装置具有螺栓和至少一个夹紧机构。螺栓在此能够构成为,使得所述螺栓在其至少一个端部处具有栓头。螺纹也能够连续地或者部段地构成。因此,在此也应当包括如下解决方案,其中螺栓在这两个端部处分别借助于至少一个螺母将覆盖元件固定在锚固结构上。此外有利的是,螺栓是符合规定的螺丝的一部分。由此,能够可靠地根据现有的规定确定旋拧件的尺寸。由此,在计划中已经能够防止固定部的相应过大或过小的确定尺寸。有利的是,至少一个夹紧机构构成为锚固结构或覆盖元件处的螺母、栓头和/或螺纹。夹紧机构的位置和类型由此不固定于一个变型变型,而是能够相应贴靠和/或构成在覆盖元件以及锚固结构上。适宜地,锚固结构在背离覆盖元件的一侧上具有用于构成为螺母或者栓头的夹紧机构的夹紧机构贴靠件。为了实现在旋接装置中的特定的预紧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桥接建筑(2)的两个构件之间的建筑缝隙的过渡结构(1),所述过渡结构具有至少一个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建筑缝隙的覆盖元件(3),所述覆盖元件能够经由锚固结构(4)固定在所述建筑(2)的构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结构(4)设计为,使得所述至少一个覆盖元件(3)点式地支承在所述锚固结构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3.29 DE 102016205081.81.一种用于桥接建筑(2)的两个构件之间的建筑缝隙的过渡结构(1),所述过渡结构具有至少一个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建筑缝隙的覆盖元件(3),所述覆盖元件能够经由锚固结构(4)固定在所述建筑(2)的构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结构(4)设计为,使得所述至少一个覆盖元件(3)点式地支承在所述锚固结构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结构具有多个支承点,其中至少一个支承点的位置能够与另一支承点无关地被调整和/或定向。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渡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元件(3)借助于至少一个旋接装置(7)能松开地固定在所述锚固结构(4)上,并且所述锚固结构(4)设计为,使得至少一个旋接装置(7)具有如下夹紧长度,所述夹紧长度对应于所述覆盖元件(3)在相应的所述旋接装置(7)的区域中的厚度的至少三倍。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渡结构(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旋接装置(7)具有螺栓(7a)和至少一个夹紧机构(7b)。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渡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7a)是符合规定的螺丝的一部分。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渡结构(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夹紧机构(7b)构成为在所述锚固结构(4)或所述覆盖元件(3)处的螺母、栓头和/或螺纹。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渡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结构(4)在背离所述覆盖元件(3)的一侧上具有用于夹紧机构(7b)的夹紧机构贴靠件(9),所述夹紧机构构成为螺母或者栓头。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渡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结构(4)具有间距保持器(8),所述间距保持器确保在覆盖元件(3)和夹紧机构贴靠件(9)之间的所限定的间距。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渡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保持器(8)管道状地设计,优选设计为四角管。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渡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结构(4)构成为,使得所述锚固结构能够直接固定在所述建筑(2)的构件的加固件上。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渡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结构(4)具有至少一个用于锚固在构件中的锚固元件(10),其中所述锚固元件(10)优选构成为固定螺栓。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渡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结构(1)具有至少一个进入通道(11),其中所述进入通道(11)从所述锚固结构(4)延伸至所述建筑(2)的一端。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渡结构(1),其特征在于,由间距保持器(8)和夹紧机构贴靠件(9)构成的整体形成支撑锚(6)。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过渡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结构(4)具有多个彼此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克里斯蒂安·布朗
申请(专利权)人:毛雷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