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楼基通专利>正文

一种墙、地防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7521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墙、地防渗装置,它包括固定支架(6),尤其是所述固定支架(6)上设有托板(4),副骨槽(2)通过其上的卡块垂直卡接在主骨槽(1)上,并置于托板(4)上,通过螺钉将托板(4)与槽体下的空腔(3)连接固定;在主骨槽(1)、副骨槽(2)的周边设有U形骨槽,并通过螺钉与其连接固定,在U形骨槽上的最低点设有下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点:构思巧妙,结构合理;简单易行,易于维护;防渗漏效果好,值得推广。取代传统的防水方法,节省大量的水泥、沙子,避免大量沙土挖掘,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笨重体力劳动;拆卸简单方便,便于对墙、地砖及该装置的局部换件和维护。(*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房屋装修时使用的一种装置,尤其适合于卫生间、厨房、浴室等需要防水、防渗的房间铺设墙壁、地面时使用的一种防渗漏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解决和防止卫生间、厨房、浴室等漏水、渗水的问题,在铺设壁砖或地砖时,首先要做防水层。现在采用的防水层的制作方法不仅需要大量的水泥、沙子、防水液,这些都需要通过笨重的体力劳动来实现,而且质量很难保证。尤其是当防水层制作完成后,一旦再发生渗漏水事件维护起来很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专利技术了一种新型的墙、地防渗装置,它包括固定支架(6),尤其是所述固定支架(6)上设有托板(4),副骨槽(2)通过其上的卡块垂直卡接在主骨槽(1)上,并置于托板(4)上,通过螺钉将托板(4)与槽体下的空腔(3)连接固定;在主骨槽(1)、副骨槽(2)的周边设有U形骨槽,并通过螺钉与其连接固定,在U形骨槽上的最低点设有下水口。所述主、副骨槽可为凹形、V形、U形、W形及倒T形,其中副骨槽(2)两端底面处设有搭边与主骨槽两端搭接。所述托板(4)上设有主、副骨槽托架(5),其形状与主、副骨槽截面外形相应。本技术的特点结构合理,构思巧妙;简单易行,易于维护;防渗漏效果好,值得推广。用该装置取代传统的防水层制作方法,可节省大量的水泥、沙子,进而避免了大量的沙土挖掘,使自然界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同时也使操作者从笨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由于在铺设的墙砖或地砖的接缝处与其下面的主、副骨槽对应,主、副骨槽的最外围又与周边的U形骨槽连接及U形骨槽上的下水口与下水道相通,一旦出现渗漏水,会通过U形骨槽,进入下水通道,避免了渗漏水现象的发生;由于该装置拆卸简单方便,更便于对墙、地砖及该装置的局部换件和维护。说明书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a)。图2是图1中托板及托架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b)。图4是图1的使用状态图。图5是图3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图2、图3,一种墙、地防渗装置,它包括固定支架6,尤其是所述固定支架6上设有托板4,副骨槽2通过其上的卡块垂直卡接在主骨槽1上,并置于托板4上,通过螺钉将托板4与槽体下的空腔3连接固定;在主骨槽1、副骨槽2的周边设有U形骨槽,并通过螺钉与其连接固定,在U形骨槽上的最低点设有下水口。所述主、副骨槽可为凹形、V形、U形、W形及倒T形,其中副骨槽2两端底面处设有搭边与主骨槽两端搭接。所述托板4上设有主、副骨槽托架5,其形状与主、副骨槽截面外形相应。实施例1、参看图4,安装时,首先根据选择的地砖或墙砖的尺寸及铺设的面积,一般每四块砖下对应一个固定支架6。将固定支架6的底板均匀通过紧固螺栓与地面固定,然后将托板4下螺纹杆套在固定支架6底板上的内螺纹套管中旋紧,再通过螺母锁定;将主骨槽1、副骨槽2相互垂直嵌入托板4上的托架5中,并将副骨槽2的搭边搭接在主骨槽1上,使接缝处不漏水,通过螺钉将托架5与槽体下的空腔3连接固定;在墙壁周围伸出的主骨槽1、副骨槽2的一端均搭接在周边U形槽上;将地砖或墙砖放在由主骨槽1、副骨槽2搭接的框架上,使砖底面的凹槽正好卡在主骨槽1、副骨槽2的槽壁上,使两块砖之间的缝隙对准凹槽,最后用玻璃胶及填缝剂勾缝。实施例2、参看图5,安装时,首先根据选择的地砖或墙砖的尺寸及铺设的面积,一般每四块砖下对应一个固定支架6。该固定支架6为膨胀螺栓。将膨胀螺栓均匀与地面固定,其一端与地面固定后用螺母锁定,其另一端垂直向上的螺杆插入托板4下的内螺纹套管内旋紧,再用螺母锁定。其他同实施例1。本实施例采用膨胀螺栓作为固定支架,适合于举架较低的房间使用。本技术适合于铺设墙砖、地砖、大理石、人造石以及玻璃砖时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墙、地防渗装置,它包括固定支架(6),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6)上设有托板(4),副骨槽(2)通过其上的卡块垂直卡接在主骨槽(1)上,并置于托板(4)上,通过螺钉将托板(4)与槽体下的空腔(3)连接固定;在主骨槽(1)、副骨槽(2)的周边设有U形骨槽,并通过螺钉与其连接固定,在U形骨槽上的最低点设有下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地防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副骨槽可为凹形、V形、U形、W形及倒T形,其中副骨槽(2)两端底面处设有搭边与主骨槽两端搭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地防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4)上设有主、副骨槽托架(5),其形状与主、副骨槽截面外形相应。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墙、地防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6)的底板通过紧固螺栓与地面固定,在底板上设有与其连为一体并垂直向上的内螺纹套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墙、地防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4)下设有与其连为一体并垂直向下的螺纹杆,并与固定支架(6)底板上的内螺纹套管旋接,再通过螺母锁定。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墙、地防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6)为膨胀螺栓,其一端与地面固定后用螺母锁定,其另一端为垂直向上的螺杆。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墙、地防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4)下设有与其连为一体并垂直向下的内螺纹套管与膨胀螺栓的螺杆旋接,再用螺母锁定。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墙、地防渗装置,它包括固定支架(6),尤其是所述固定支架(6)上设有托板(4),副骨槽(2)通过其上的卡块垂直卡接在主骨槽(1)上,并置于托板(4)上,通过螺钉将托板(4)与槽体下的空腔(3)连接固定;在主骨槽(1)、副骨槽(2)的周边设有U形骨槽,并通过螺钉与其连接固定,在U形骨槽上的最低点设有下水口。本技术的特点构思巧妙,结构合理;简单易行,易于维护;防渗漏效果好,值得推广。取代传统的防水方法,节省大量的水泥、沙子,避免大量沙土挖掘,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笨重体力劳动;拆卸简单方便,便于对墙、地砖及该装置的局部换件和维护。文档编号E04F15/00GK2903236SQ200620090349公开日2007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1日专利技术者楼基通 申请人:楼基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墙、地防渗装置,它包括固定支架(6),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6)上设有托板(4),副骨槽(2)通过其上的卡块垂直卡接在主骨槽(1)上,并置于托板(4)上,通过螺钉将托板(4)与槽体下的空腔(3)连接固定;在主骨槽(1)、副骨槽(2)的周边设有U形骨槽,并通过螺钉与其连接固定,在U形骨槽上的最低点设有下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基通
申请(专利权)人:楼基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