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碱金属氯化物电解用离子交换膜、其制造方法、及碱金属氯化物电解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碱金属氯化物电解用离子交换膜、其制造方法、及碱金属氯化物电解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将盐水等碱金属氯化物水溶液电解从而制造碱金属氢氧化物和氯的碱金属氯化物电解法中所使用的离子交换膜,已知有由具有离子交换基团(羧酸基或羧酸盐基、磺酸基或磺酸盐基等)的含氟聚合物形成的电解质膜。作为这样的离子交换膜,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碱金属氯化物电解用离子交换膜,其含有:包含具有羧酸型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的层(C)、包含具有磺酸型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的层(S)、及加强材料,层(S)中所含的层(Sa)和层(Sb)的各自的离子交换容量具有规定关系(权利要求1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07250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上述离子交换膜在具有具备阴极及阳极的电解槽的碱金属氯化物电解装置中使用。近年来,要求在上述碱金属氯化物电解装置的运转时生产效率的进一步的提高。此处,作为表示生产效率的指标,已知有电力消耗率,电力消耗率越小,生产效率优异。电力消耗率由电力使用量除以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碱金属氯化物电解用离子交换膜,其特征在于,具有:包含具有羧酸型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的层(C)、和包含具有磺酸型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的层(S),在所述层(S)中配置有包含加强丝的加强材料,使所述碱金属氯化物电解用离子交换膜浸渍于32质量%氢氧化钠水溶液、在90℃下加热保持16小时后,在25℃的32质量%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浸渍3小时后测定的、所述层(S)的交流电阻值A和所述层(C)的交流电阻值B同时满足下式,1(Ω·cm2)≤A≤10(Ω·cm2)170(Ω·cm2)≤B≤550(Ω·cm2)。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4.13 JP 2016-0801571.一种碱金属氯化物电解用离子交换膜,其特征在于,具有:包含具有羧酸型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的层(C)、和包含具有磺酸型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的层(S),在所述层(S)中配置有包含加强丝的加强材料,使所述碱金属氯化物电解用离子交换膜浸渍于32质量%氢氧化钠水溶液、在90℃下加热保持16小时后,在25℃的32质量%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浸渍3小时后测定的、所述层(S)的交流电阻值A和所述层(C)的交流电阻值B同时满足下式,1(Ω·cm2)≤A≤10(Ω·cm2)170(Ω·cm2)≤B≤550(Ω·cm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碱金属氯化物电解用离子交换膜,其中,所述交流电阻值A与所述交流电阻值B的比(A/B)满足下式,A/B≤0.0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碱金属氯化物电解用离子交换膜,其中,所述层(C)的干燥时的厚度为1~50μm,并且所述层(S)的干燥时的厚度为30~200μm。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碱金属氯化物电解用离子交换膜,其中,构成层(S)的具有磺酸型官能团的含氟聚合物的至少一部分为具有下式(U1)所示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式(U1)中,Q1为任选具有醚性氧原子的全氟亚烷基,Q2为单键、或任选具有醚性氧原子的全氟亚烷基,Rf1为任选具有醚性氧原子的全氟烷基,X1为氧原子、氮原子、或碳原子,X1为氧原子时,a为0,X1为氮原子时,a为1,X1为碳原子时,a为2,Y1为氟原子、或1价的全氟有机基团,r为0或1,M为氢原子、碱金属或季铵盐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碱金属氯化物电解用离子交换膜,其中,式(U1)所示的结构单元为基于式(m1)所示的单体的结构单元,式(m1)中,RF11为单键、或任选具有醚性氧原子的碳数1~6的直链状的全氟亚烷基,RF12为碳数1~6的直链状的全氟亚烷基。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碱金属氯化物电解用离子交换膜,其中,在至少一个最表面具有包含无机物颗粒及粘结剂的无机物颗粒层。7.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碱金属氯化物电解用离子交换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得到增强前体膜的工序,所述增强前体膜具有:包含具有能够转化为羧酸型官能团的基团的含氟聚合物的前体层(C’)、包含具有能够转化为磺酸型官能团的基团的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木泰,金子隆之,草野博光,西尾拓久央,
申请(专利权)人:AGC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