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膜分离活性污泥法的废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7291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5:59
一种采用膜分离活性污泥法的废水处理方法,在利用装填有多个柔性膜的浸渍型膜分离单元一边进行空气供给一边进行过滤的运行时,设定的过滤流量下的膜的过滤压差相对于运行初期的过滤压差P1超过预定值P2时,以停止空气供给的状态进行膜过滤直到过滤压差P3成为P3≥P1+20[kPa],然后以过滤流量或过滤压力与一边进行空气供给一边进行过滤的运行时相比小或者成为负值的状态进行空气供给,在实施过滤时的过滤压差P4达到P4≤P1+5[kPa]之后,返回一边进行空气供给一边进行过滤的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采用膜分离活性污泥法的废水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采用膜分离活性污泥处理污水、工业废水等时的废水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在处理污水、工业废水时所采用的膜分离活性污泥法,是在生物反应槽内进行生物处理,利用浸渍于反应槽内的过滤膜等将活性污泥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澄清的处理水的处理方法。膜分离活性污泥法中,通过来自于分离膜单元的下方的空气供给始终清洗膜面,但如果长时间持续运行,则来自于无法仅通过空气供给除去的污泥的物质有时会残留在膜表面。它们一旦开始附着,会使膜的有效表面积减少,并以其为立足点使污泥堆积生长,逐渐增加厚度、面积,最终形成被称为滤饼层的污泥层。如果成为该状态,则无法仅通过通常的空气供给来除去,因此首先研究了通过次氯酸钠进行化学液体清洗的方法。膜的化学液体清洗方法有将浸渍型膜分离单元整体或膜元件取出到槽外进行清洗的槽外清洗方法、在将分离膜单元浸渍于槽内的状态下向膜渗透水流路注入化学液体的槽内清洗方法,从操作性、空间的问题出发,特别是平膜类型的分离膜单元,主要采用后者即槽内清洗方法。专利文献1提出了在膜分离装置的渗透水流路内,将用于分解膜的附着物质的化学液体注入膜元件内,将渗透水流路内的化学液体与过滤膜接触的状态维持1小时左右的方法等。另外,使膜分离活性污泥法中使用的膜堵塞的附着物质,不只是由活性污泥带来的未分解的有机物,也包括被处理水中高浓度含有的无机物等。这样的情况下,有根据附着物质而将各自效果不同的化学液体组合进行清洗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提出了使用用于分解有机物的次氯酸钠和用于除去无机物的盐酸、柠檬酸、草酸等,分两个阶段依次注入的槽内清洗方法。这些方法都具有有效除去无机物、有机物等会使膜堵塞的物质,恢复膜的渗透通量的效果。但是,一旦污泥牢固或大量附着于膜面之后,即使进行化学液体清洗,有时也只能部分地恢复。为了提高清洗效果而增加化学液体浓度、延长化学液体浸渍时间的情况下,存在以下问题:注入的化学液体的一部分会在清洗中流出到槽内,导致使活性污泥内的微生物的生理活性降低、将污泥分解从而使过滤性恶化等不良影响。另一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在温和的化学液体清洗条件下,需要反复进行多次清洗,最终只能从槽内取出浸渍型膜分离单元,一个一个地清洗平膜元件,导致操作变得麻烦且复杂。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9902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26687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9-29014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废水处理方法,该方法是解决上述问题,对废水进行膜分离活性污泥处理的方法,能够减少对活性污泥内的微生物带来不良影响的化学液体使用量,并且高效率地充分除去膜面的附着物,恢复膜过滤压差,由此实现长期稳定的膜过滤运行。为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构成。(1)一种废水处理方法,是采用膜分离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装填有多个柔性膜元件的浸渍型膜分离单元,在一边进行空气供给一边进行过滤的运行时,所述膜元件的过滤压差相对于运行初期的过滤压差P1超过预定值P2时,以与一边进行空气供给一边进行过滤的运行时相比空气供给量小的状态进行过滤直到过滤压差P3成为P3≥P1+20[kPa],然后以过滤流量或过滤压力与所述一边进行空气供给一边进行过滤的运行时相比小或者成为负值的状态进行所述空气供给,在实施过滤时的过滤压差P4达到P4≤P1+5[kPa]之后,返回一边进行空气供给一边进行过滤的运行。(2)根据(1)所述的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膜元件的过滤压差相对于运行初期的过滤压差P1超过预定值P2时,以停止所述空气供给的状态进行过滤直到所述过滤压差P3成为P3≥P1+20[kPa]。(3)根据(1)或(2)所述的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过滤直到所述过滤压差P3成为P3≥P1+20[kPa]之后,以停止过滤的状态进行所述空气供给。(4)根据(1)~(3)的任一项所述的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过滤直到所述过滤压差P3成为P3≥P1+20[kPa]之后,使空气供给量大于之前的供给量。(5)根据(1)~(4)的任一项所述的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过滤直到所述过滤压差P3成为P1+30≤P3≤P1+50[kPa]。(6)根据(1)~(5)的任一项所述的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边进行空气供给一边进行过滤的运行时,所述膜元件的过滤压差相对于运行初期的过滤压差P1超过预定值P2时,以所述空气供给量与一边进行空气供给一边进行过滤的运行时相比小的状态进行过滤直到所述过滤压差P3成为P3≥P1+20[kPa]的时间为30分钟以上且48小时以内。(7)根据(1)~(6)的任一项所述的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分离活性污泥法包括凝集剂添加过程。(8)根据(1)~(7)的任一项所述逇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浸渍型膜分离单元,使用在与多个所述膜元件被装填的方向平行的侧面具有开口部的浸渍型膜分离单元。(9)根据(1)~(8)的任一项所述的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型膜分离单元中装填的所述膜元件是平膜元件。(10)根据(9)所述的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膜元件具备分离膜对、密封部和粘接芯材,所述分离膜对具有以透过侧的面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的两枚分离膜和设置于所述分离膜之间的集水流路,所述密封部在所述分离膜的周缘部将分离膜之间密封,所述粘接芯材具备与平膜对的彼此相对的透过测的两个面粘接的树脂部,通过所述粘接芯材在平膜之间确保预定的间隙。利用本专利技术,在伴随空气供给的过滤运行中使过滤压差上升时,减小空气供给量进行过滤,暂时在膜面形成污泥层之后,以过滤流量或过滤压力与一边进行空气供给一边进行过滤的运行时相比小或者成为负值的状态进行空气供给,将污泥层与蓄积在膜孔的附着物一起从膜面一体剥下,由此能够简便且效率良好地除去膜面附着物,能够实现长期间的稳定运行。另外,由于不需要将浸渍型膜分离单元取出到槽外进行大规模清洗,并且也不使用化学液体,因此不会由于化学液体对活性污泥内的微生物带来不良影响,进而也能够降低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使用浸渍型膜分离单元、采用膜分离活性污泥法进行废水处理的流程的一例。图2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柔性平膜元件的一例(截面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浸渍型膜分离单元的一例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运行控制图像的一例。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将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一般的膜分离活性污泥处理的流程概略化的图。首先,通过原水供给泵6向活性污泥处理槽3供给废水1,利用活性污泥的吸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等进行除去、处理。活性污泥通过浸渍型膜分离单元2过滤,过滤的处理水5储存于过滤水槽4之后,进行再利用或放流。膜分离活性污泥法中,以处理槽内的活性污泥浓度通常为2,000mg/L~20,000mg/L左右运行,但并不特别限制。为了利用浸渍型膜分离单元2过滤活性污泥,可以在浸渍型膜分离单元2与过滤水槽4之间设置泵等,为了施加水位压力差,可以使过滤水槽4内的过滤水液面低于活性污泥处理槽3内的有机废水1的液面。再者,图1中,通过吸引泵9实施过滤。另外,过滤的活性污泥通过污泥抽取泵10,作为抽出污泥(剩余污泥)11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水处理方法,是采用膜分离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利用装填有多个柔性膜元件的浸渍型膜分离单元一边进行空气供给一边进行过滤的运行时,所述膜元件的过滤压差相对于运行初期的过滤压差P1超过预定值P2时,以与一边进行空气供给一边进行过滤的运行时相比空气供给量小的状态进行过滤直到过滤压差P3成为P3≥P1+20kPa,然后以过滤流量或过滤压力与所述一边进行空气供给一边进行过滤的运行时相比小或者成为负值的状态进行所述空气供给,在实施过滤时的过滤压差P4达到P4≤P1+5kPa之后,返回一边进行空气供给一边进行过滤的运行。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4.28 JP 2016-0904501.一种废水处理方法,是采用膜分离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利用装填有多个柔性膜元件的浸渍型膜分离单元一边进行空气供给一边进行过滤的运行时,所述膜元件的过滤压差相对于运行初期的过滤压差P1超过预定值P2时,以与一边进行空气供给一边进行过滤的运行时相比空气供给量小的状态进行过滤直到过滤压差P3成为P3≥P1+20kPa,然后以过滤流量或过滤压力与所述一边进行空气供给一边进行过滤的运行时相比小或者成为负值的状态进行所述空气供给,在实施过滤时的过滤压差P4达到P4≤P1+5kPa之后,返回一边进行空气供给一边进行过滤的运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膜元件的过滤压差相对于运行初期的过滤压差P1超过预定值P2时,以停止所述空气供给的状态进行过滤直到所述过滤压差P3成为P3≥P1+20kPa。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过滤直到所述过滤压差P3成为P3≥P1+20kPa之后,以停止过滤的状态进行所述空气供给。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过滤直到所述过滤压差P3成为P3≥P1+20kPa之后,使空气供给量大于之前的供给量。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间谷圣子伊藤世人安东秀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